善根梵语:Kuśala-mūla),佛教术语,意指好的根性、善良的根性,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将能够增长(Kuśala)的各种思想及行为,譬喻为树根(mūla),故名善根。[1]有时又可用善本德本来指称。如依《俱舍论》所说,则善根是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

汉传佛教所说的根性根机根器,所谓的“根”都是善根,谓众生之善根与习性,如木之根能生发善心。根性优者,能解佛陀甚深法义,或能持戒坚固、行善顺利,谓之利根;根性不优者,不能听受佛陀法义,持戒屡受屡犯,或善心乏少,谓之钝根劣根;两者合称“二根”[2]

善根的种类

依善根所发起作用之三类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善根有三种:一福分善根、二解脱分善根、三达分善根。”[3]

  1. 福分善根:能使未来世得福报者。[4]
  2. 解脱分善根:能令得证解脱者。[5]
  3. 达分善根:声闻法中的四加行。[6]

三品善根

依善根能对治烦恼之轻重分成上中下三品[7]

  1. 上品善根:出世间所有善根、或能对治下品烦恼。或者种种善法是由加行力,或由串习力,或由自性力,或由田士力,或由清净力所成
  2. 中品善根:若在定地世间善根。或能对治中品烦恼
  3. 下品善根:诸不定地所有善根。或在定地而能对治上品烦恼

不起三毒烦恼的“三善根”

三善根[8]:谓善之自性,可对治“三不善根”的三种心所

  1. 无贪,是违贪法
  2. 无瞋,是违瞋法
  3. 无痴,是违痴法
  • 以对趣向善恶道或者解脱来说,三善根虽不属于能令人解脱涅槃的法,但是能令有情于未来世往生于善处的法,所以也称作三种趣向善趣的法“三法向善趣[9]
  • 三善根又可说三增法[10]、或者三种善聚[11]

于三宝所种功德的“三善根”

相对于于有情能于不起三毒而有善果福德的世间善根,另有三种出世间的善根是不可穷尽,依此三种善根可以令渐至涅槃解脱,即三宝[12][13]

  1. 于无上佛宝所种的功德
  2. 于稀有法宝所种的功德
  3. 于圣贤僧宝所种的功德

顺解脱分善根

顺解脱分的善根就是种决定解脱的种子。[14]以此来分四种众生的种性:

  1. 顺流[15]
  2. 逆流[16]
  3. 中住
  4. 到彼岸

四加行:顺决择分的“四善根”

声闻法中的四加行是四种顺决择分善根,可令入苦法忍正位[17]

  1. 暖:顺决择分初善根[18]
  2. 顶:顺决择分次善根[19]
  3. 忍:顺决择分胜善根[20]
  4. 世第一:顺决择分最上善根[21]

五善根

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五根[22]

  1. 信根
  2. 精进根
  3. 念根
  4. 定根
  5. 慧根

善根的生成

有八种可以让善根出生增长的事:[23]

  1. 施所成福业事。
  2. 戒所成福业事。
  3. 修所成福业事。
  4. 闻所成事。
  5. 思所成事。
  6. 余修所成事。
  7. 简择所成事。
  8. 摄受有情所成事

参考文献

  1. ^ 《入阿毗达磨论》︰“能为根,生余善法,故名善根。”(大正28‧982b)
  2. ^ 《佛学大辞典》【二根】:(名数)一、利根,修佛道根性之锐利者,二、钝根,修佛道根性之纯弱者。无量寿经下曰:“诸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
  3. ^ CBETA, T28, no. 1546, p. 25, a18-19. [201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3). 
  4. ^ “福分善根者。谓能作生天种子。若在人中生豪贵家。有大威势。多饶财宝。眷属成就。颜貌端严。能作转轮圣王帝释魔王梵王种子。”《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CBETA, T28, no. 1546, p. 25, a19-2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解脱分善根者谓能作解脱种子。决定不退因。必至涅槃。”《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CBETA, T28, no. 1546, p. 25, a22-2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达分善根者谓暖法。乃至世第一法。”CBETA, T28, no. 1546, p. 25, a23-2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瑜伽师地论》五十五卷五页:“问:何等名软善根?答:诸不定地所有善根。或在定地而能对治上品烦恼。问:何等名中品善根?答:若在定地世间善根。或能对治中品烦恼。问:何等名上品善根?答:谓出世间所有善根。或能对治下品烦恼。又诸善法、或由加行力,或由串习力,或由自性力,或由田士力,或由清净力,当知成上品。 ”
  8. ^ 《长阿含经》卷8:“复有三法,谓三善根:一者不贪,二者不恚,三者不痴。”(CBETA, T01, no. 1, p. 50, a9-10)
  9. ^ 《长阿含经》卷10:“复有三法趣向恶趣,三法向善趣,三法向涅槃。云何三法向恶趣?谓三不善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云何三法向善趣?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CBETA, T01, no. 1, p. 59, c1-6)
  10. ^ 《长阿含经》卷9:“云何三增法?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CBETA, T01, no. 1, p. 53, a27-28)
  11. ^ 《增壹阿含经》卷13〈23 地主品〉:““诸比丘当知,复有三聚。云何为三?所谓善聚、等聚、定聚。彼云何名善聚?所谓三善根。何等善根?所谓不贪善根、不恚善根、不痴善根,是谓善聚。云何名为等聚?所谓贤圣八品道,等见、等治、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等念、等三昧,是谓等聚。彼云何名为定聚?所谓知苦、知习、知尽、知道、知善聚、知恶趣、知定聚,是谓名为定聚。是故,诸比丘!此三聚中,邪聚、不定聚,当远之,此正聚者当奉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614, c1-11)
  12. ^ 《增壹阿含经》卷12〈22 三供养品〉:“尔时,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界。云何为三?所谓于如来所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正法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圣众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是谓,阿难!此三善根不可穷尽,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难!当求方便,获此不可穷尽之福。如是,阿难!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607, a29-b7)
  13.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3 厌舍品〉:“唯有正见不颠倒心,作诸善业,因三善根及以等,增长无漏法尔种子,能起无漏三昧神通。如是如是证圣相续,若伏妄想修习正观,一切烦恼永尽无余。””(CBETA, T03, no. 159, p. 309, a17-20)
  14.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顺解脱分善根者。谓种决定解脱种子。”(CBETA, T27, no. 1545, p. 35, a4-5)
  15.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6:“若未种顺解脱分善根名顺流者”(CBETA, T27, no. 1545, p. 885, a28-29)
  16.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6:“已种顺解脱分善根名逆流者”(CBETA, T27, no. 1545, p. 885, a29-b1)
  17. ^ 《大智度论》卷27〈1 序品〉:“如声闻法中,先具说四种善根: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然后入苦法忍正位。”(CBETA, T25, no. 1509, p. 262, c7-8)
  18. ^ 《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30〈7 辩贤圣品〉:“初善根起名为暖法”(CBETA, T29, no. 1563, p. 921, a27-28)
  19. ^ 《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30〈7 辩贤圣品〉:“次善根起名为顶法。”(CBETA, T29, no. 1563, p. 921, b12)
  20. ^ 《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30〈7 辩贤圣品〉:“胜善根起名为忍法”(CBETA, T29, no. 1563, p. 921, b28)
  21. ^ 《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30〈7 辩贤圣品〉:“顺决择分摄最上善根。生此即说名世第一法。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是最胜故名为第一。”(CBETA, T29, no. 1563, p. 921, c22-24)
  22. ^ 《大宝积经》卷114〈5 阿兰若比丘品〉:“护五善根。于五力中而得自在。”(CBETA, T11, no. 310, p. 644, c24)
  23. ^ 《瑜伽师地论》卷55:“问善根生时依几种事而得生耶。答若略说依八种事。一施所成福业事。二戒所成福业事。三修所成福业事。四闻所成事。五思所成事。六余修所成事。七简择所成事。八摄受有情所成事。当知此中随其所应依所说事。或于现法或于后法。随为一种贪瞋恶见于心相续。先成秽染。既被染已。由彼对治令于是处不复相应。”(CBETA, T30, no. 1579, p. 602, c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