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十大王牌军

國民革命軍

国军十大王牌军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内作战力最坚强、装备最精良的十支部队:分别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第十八军五大主力”,以及被视为战力仅次五大主力的第二军第七军第二十五军第八军第三十五军第五十二军的五支部队。其中,“五大主力”的称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军事整编会议”上被共军提出认定为国军中的精锐部队。然而在1947年起的国共内战中,国军十大王牌军多被消灭,各高级将领多被俘战死,仅少数撤至台湾

列表

国军十大王牌军
编号 军长 结果
新一军
新六军
郑洞国
卫立煌
孙立人
潘裕昆
廖耀湘
新一军、新六军于辽沈战役被歼灭,新六军残部编入第五十二军(现陆军第八军团之陆军机步第三三三旅、陆军第十军团之陆军机步第二三四旅),新一军余部则迁台训兵而成陆军训练司令部(后历经多次整编为现陆军第十军团)。
第五军 杜聿明
邱清泉
淮海战役于陈官庄被歼灭,后历经重建整改与第十九军并编为第四军(后历经多次整编为现陆军第八军团)。
第七十四军 俞济时
王耀武
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被歼灭,后历经重建整改,所属余部与第七十三军并编入第五十二军(现陆军第八军团之陆军机步第三三三旅、陆军第十军团之陆军机步第二三四旅)。往后原第三十九师经整改后编为五十七师,继承七十四军的历史(今陆军步兵第二五七旅)。
第十八军 陈诚
周至柔
黄维
胡琏
杨伯涛
高魁元
淮海战役于双堆集被歼灭。后历经重建整改下辖第十一师改为第十七师(前陆军联兵第一一七旅后并编入今陆军第八军团之陆军机步第三三三旅)、第一一八师改为第十九师(前陆军步兵第一一九旅后改编为今金防部之金东守备大队)。
第二军 蒋鼎文
李延年
王凌云
陈克非
四川郫县向解放军投降。
第七军 李宗仁
白崇禧
广西战役被歼灭。
第二十五军 黄百韬
李良荣
沈向奎
淮海战役于碾庄被歼灭。后历经重建整改下辖之第四十师与第四十五师驻防金门(今已裁撤现为金门防卫司令部)。
第八军 李弥 残部撤退至滇缅边境地区成为今泰缅孤军,后一部分回台被分编至各个部队,一部分则是到泰北协助泰国政府剿灭泰北共军后在当地生活。
第三十五军 傅作义 平津战役于新保安被歼灭。
第五十二军 关麟征
郑洞国
刘玉章
余部撤退至台湾,其第二师与第二十五师历经整改分别为第三十三师与第三十四师(现陆军第八军团之陆军机步第三三三旅与陆军第十军团之陆军机步第二三四旅)。

新一军、新六军

 
新一军中缅印战区操作M1A1榴弹炮

新一军新六军为中国抗日战争时(以下称抗战)创建之部队。

新一军前身为新编三十八师,该师即由宋子文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来,之后在1932、1937年的两次上海大战中伤亡殆尽,在淞沪会战后仍具战力的部队遭团长黄杰带走、另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师。孙立人复职后,于1938年年底以伤愈旧部与新募人员重组;后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压力,重建的税警总团遭军委会改编为新编三十八师,自财政部转移至军事委员会指挥。1941年底,新编第三十八师编入中国远征军,随第六十六军进入缅甸作战。后因战局不利,撤往印度,以美式装备及训练。1942年成军于印度,首任军长郑洞国,下辖新编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及新编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成军之后,新一军于1944年印缅战场反攻作战创下极大战果,博得“天下第一军”的美誉。

新六军于1944年成军于缅北,在原新一军新编二十二师基础上扩编而成。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任新六军军长,自称为“主力之主力”。

第五军

第五军原为陆军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成立于1937年,曾参加淞沪会战以及南京保卫战。1938年扩编为第二〇〇师。1939年编为第五军,下辖第二〇〇师、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

第五军的组成中第二〇〇师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而荣誉一师编成人员大多为多次作战存活的老兵,部队高阶军官则多为留学归国之高材生,在补给、兵员素质上比一般部队来得优秀;编成后的第五军首战为1939年11月昆仑关战役,虽然创下歼灭日军数千人的战果,但也遭到重创,伤亡总计高达1万5千人(以国民革命军编制,军级单位满编为3万人左右)。在此场战役后第五军后撤整补到1942年编入中国远征军缅甸协助英军抵抗日军进攻,但是因主官冲突,英军弃守不顾,因而损失甚大: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殉国,装甲部队损失惨重;而新编第二十二师则撤入印度,后来重编纳入新一军编制。

1943年在云南休整补充,并改换美械,邱清泉被任为军长。并于1944年滇西反攻时担任反攻重任。

第七十四军

第七十四军实际兵力为三万多人。第七十四军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由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第五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第五十七师组成,由于组成部队都是五开头的师级部队,日军称之为“三五部队”。第七十四军军长最初由俞济时兼任,后由王耀武接任。第七十四军在成立后几乎参加了自1937年淞沪会战后所有位于华中华南的各大会战,并多次重创日军,故被日军所憎。
在1939年国民革命军会议后,第七十四军改为攻击军编制,享有优先补给以及优质兵源补充之优势;高层的授意、加上军长王耀武本身经商生财有道,第七十四军享有当时国军数一数二的后勤优势与抚恤,因此兵员凝聚性强、战斗力高昂,故得以在各大会战中以惨重代价挫败日军但仍然具备优秀战力,享有“抗日铁军”的称号。1946年9月22日,整编第七十四师攻占淮安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李延年之后说“整编七十四师这样的部队只要十个,何愁共匪不灭”、“有10个第七十四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

抗战结束后,由美国协助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历任军师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邱维达。

第十八军

第十八军为陈诚系(即所谓“土木系”)。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中正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中原大战后陈诚为第十八军军长,下辖第十一师,之后数次扩编,抗战前下辖十一、十四、六十七三个师。抗战期间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常德会战。抗战期间十八军以“廉洁治军”、不吃“空额”闻名。1946年第十八军按照整军会议整编为整编第十一师。

在国共主力决战前夕,整编第十一师先是恢复为第十八军,后再扩编为第十二兵团。政府发布由黄维任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胡琏为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琏在政府任命发布后,因病休养暂不到职。

第二军

第二军系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主力部队之一,初于1925年8月由湘系谭延闿的“建国湘军”改编而成,军长为谭延闿。北伐开始后,先后参加了南昌、杭州、南京、徐州等地的战斗。后宁汉分裂,第二军投入武汉国民政府麾下作战。宁汉合流后,第二军于1927年底缩编为第十八师。其后先于1930年底在第一次剿共战争中遭到红军毁灭性打击,后又在淞沪会战中败于日军之手,一蹶不振。1929年3月以黄埔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九师为基础,扩编成第二军,先后投入蒋桂、蒋冯、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蒋鼎文李延年王凌云陈克非等先后担任该军军长。该军兵员充足,全部为美械装备,以善于攻击驰名。

抗战结束后,第二军接受改编为整编第九师,1948年9月恢复第二军番号,辖第九、第七十六、第一六四师。

第七军

第七军号称“钢军”,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为桂军中的主力。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术也很灵活,作战勇悍,在北伐战争中战功最大的部队。在“贺胜桥战役”及“龙潭战役”分别大败吴佩孚孙传芳的部队,从此享誉全国,而有“广西狼兵”之称。在抗战中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后长期驻守大别山地区。

第二十五军

第二十五军,实际兵力约三万人,是从战火中打出的主力。能攻善守,将领凶悍。配备快速纵队,火力强大、凶猛。黄百韬接任军长后,该军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和湘鄂赣边区作战、赣西追击战,是第三战区的主力部队。日本投降后,在苏北与共军作战。1946年第二十五军按照整军会议整编为整编第二十五师。

第八军

第八军是抗战中表现优秀的部队,征缅远征军的主力之一,辖荣誉第一、第一零三、第一六六师,四万余人,火力甚佳,战斗力强大。该军在国共内战中是国军的机动生力军,解放军有“打垮七十三,拖死第八军”的口号。1947年第八军按照整军会议整编为整编第八师。1948年改编恢复建军,辖第四十二、一七零、二三七师。

第三十五军

第三十五军前身系华北军第五十九军,于1933年初长城抗日中,傅作义急率所部防守独石口、镇岭口、怀柔一线,负责掩护长城一线国军北翼,与日军西义一师团激战两昼夜不退。历经百战,攻守兼备,尤其以“善守城”出名,在抗战中多次痛击日军,是著名的抗日常胜军。它的军力介于中央军与地方军之间。

第五十二军

第五十二军号称“国军第六大主力”,号称千里驹。前身为1933年长城抗战中抵抗日军侵犯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军长是徐庭瑶,下辖第二师、第二十五师与第八十三师。52军首任军长是关麟征。在抗日战争中,转战南北,先后参与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中越边境防御战,并于滇南担任国境守备4年之久。因其善于长途奔袭,有“千里驹”之称。抗战胜利后到越南受降,驻军越南,1945年冬,自越南海防海运到秦皇岛,下辖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一百九十五师三个师。而第二师的师长即后来第五十二的军长刘玉章。是国共内战中国军将领里少数能对解放军造成威胁的人。

抗战后至内战被歼

抗战胜利后,国军主力大部分在西南地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十二军由美军海军运往东北,杜聿明出任东北保安司令。在1945年11月下达了进攻山海关命令,以第五十二军为主力共5个师,猛攻拿下山海关。并以新一军、新六军与林彪指挥的第三纵队在关外大打,孙立人策动第二次四平战役重新夺回四平,林彪溃退至公主岭,6月马歇尔来华调停,蒋中正宣布停战,邱清泉接第五军,成为华东战场之干城,第七十四军守卫南京,第十八军驻华中,第八军驻两广,第三十五军从绥远移驻平津,第二十五军驻苏北,第七军驻大别山,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缠斗许久。

1946年8月原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因与杜聿明不合,调台湾凤山训练新兵,当时东北局势仍有可为。孙立人于台湾凤山练兵的陆军训练司令部即为现今中华民国陆军第八军团的前身。

整编第九师、第二十五师与第七十四师在1947年5月主动进攻山东解放军,原本寄望华东野战军在围歼整编第七十四师时外侧国军可执行反包围歼灭华东野战军,但因为国军将领间不和因素导致友军作战不力使得整编第七十四师于孟良崮战役被围歼,师长张灵甫战死,自此国军在内战中不断处于下风。而整编第二十五师在占领解放军在沂蒙山区根据地后,辗转胶东半岛、大别山豫东济南,最后调回到苏北战场。整编第九师则调往南阳,恢复第二军番号。

新六军、新一军则在1948年先后在东北辽沈战役中被包围歼灭,新六军军长廖耀湘被俘。只有第五十二军整建制全身而退,成功地由营口从海上撤走。在上海战役中掩护国军从上海撤退,也是为数不多成建制退守台湾的部队,成为保卫台澎金马重要力量。最后在1950年到1956年国军进行四次大规模整编中消失。

第五军、第八军、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二十五师则在1948年九月起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被包围歼灭。当时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围攻黄百韬第七兵团,邱清泉、李弥分别率领第二、第十三兵团增援垂成,随后第二、第十三兵团被困于陈官庄,邱清泉战败自裁殉国。国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杜聿明被俘。黄维率领国军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被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包围,政府命令胡琏由国军空军飞抵前线,跳伞至第十二兵团司令部到任。后来第十二兵团司令部被击溃,黄维被俘,胡琏率领第十二兵团残部以战车突围。第十二兵团合并其他部队残存兵力后转进至金门,为金门防卫司令部,后来演变为现今国军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

第三十五军驻防平津后,与解放军多次在河北、察南、晋北一带交火。1948年冬平津战役奉命西进张垣支援。在12月由张垣东返途中,中伏被围于新保安,因粮弹俱罄,伤亡惨重,最终全军覆没,军长郭景云自杀殉国。

由第七军等组成的第三兵团,在解放军四野大军渡江南下时,结予解放军攻入关内后唯一的一场败仗,即1949年8月的“青树坪战役”。最后林彪动用了13个师以优势兵力的围堵下又经几战,第七军才被完全消灭。第二军于1948年11月与解放军在南阳对峙失败退往襄阳,辗转四川,为国军在西南战役中唯一完整建制的军。1949年11月重庆战役中被解放军重创,第九、第一六四师全军覆没。军长陈克非率领残军,于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向解放军投降。

留美系将领孙立人、黄埔系将领刘玉章与土木系将领胡琏,是国军十大王牌军中唯三全身而退的王牌将军。

排名和评价

五大主力中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五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曾投放华东战场,粟裕在回忆录中提到,“第五军邱清泉,一直是华野寻歼的对象。五军战斗力比74师稍差,与18军不相上下,各有所长。邱清泉好打滑头仗,跟友邻关系不好,这次解决他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1]

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则称“西北军部队打仗凶狠,桂系部队打仗刁滑,而在蒋的嫡系部队中,给吴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整编11师。”他说:“国民党的其他部队,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较出色,但从综合战斗力讲整编第十一师的确是最强的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军官的战术素养和士兵的技术水准都比较高,很难对付。不过吴忠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仅为中野1纵下辖的第52师师长(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0旅旅长),55年授衔仅为少将,不仅级别较低,且该师从未有同其它四支国军主力交手的记录。但整编第十一师战力超出中野面对的其它国军部队确是事实。[原创研究?]

蒋介石曾说:“自先总理手创黄埔以来,革命军队迭经内外战争,成就了许多能征善战的英雄之师,这其中新一军、新六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作风顽强功勋卓着,最为国人钦佩,而第七十四军又是其中最突出之代表。”

参考资料

  1. ^ 粟裕. 粟裕战争回忆录.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年: p279. ISBN 978-7-5065-5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