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王国 (近代)

塞尔维亚王国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Краљевина Србија塞尔维亚语拉丁字母Kraljevina Srbija)是1882年到1918年存在于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前身是1817年由欧布雷诺维奇王朝(稍后由卡拉乔杰维奇王朝取代)所成立的塞尔维亚公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所取代。首都是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王国
Краљевина Србија
Kraljevina Srbija
1882年—1918年
国歌:Боже правде
Bože pravde
正义的上帝

1914年的塞尔维亚王国
1914年的塞尔维亚王国
首都贝尔格莱德
常用语言塞尔维亚语
宗教
塞尔维亚正教
政府君主立宪制
国王 
• 1882–1889
米兰一世
• 1889–1903
亚历山大一世
• 1903–1918
彼得一世
首相 
• 1882–1883
米兰·皮罗察纳茨英语Milan Piroćanac(首)
• 1912–1918
尼古拉·帕希奇(末)
立法机构国民议会
历史时期新帝国主义
一战
1882年3月6日
1885年11月14日
1912年–1913年
1913年5月30日
1914年–1918年
1918年12月1日
货币第纳尔
ISO 3166码RS
前身
继承
塞尔维亚公国
南斯拉夫王国
今属于 塞尔维亚
 北马其顿
 黑山
 科索沃
 阿尔巴尼亚
 克罗地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该国宣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塞尔维亚王国在一战时期为协约国成员,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塞尔维亚公国

塞尔维亚 - 保加利亚战争

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战争爆发于1885年11月14日,并于两个星期后的28日结束。这场战争由保加利亚胜出。塞尔维亚未能成功夺取原先所预定的目标斯利夫尼察地区;而保加利亚军队不只成功抵御了塞军,还将前线推进到塞尔维亚境内的皮罗特,准备进攻尼什。不过当奥匈帝国宣布将介入战事并帮助塞尔维亚后,保加利亚将在塞尔维亚境内的部队悉数撤出,并让两国国界恢复到战前的态势。1886年2月19日,停战条约签署于布加勒斯特。作为战争的结果,欧洲各列强承认保加利亚过去为统一大保加利亚所做出行动的正当性。

政治

1888年由尼古拉·帕希奇领导的人民激进党取得政权并成立新宪法。新宪法参照了比利时宪法。战事上的失利与人民激进党的大获全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米兰一世于1889年的退位。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于1893年取得了王位,并于1894年取消了宪法。

五月政变

1903年5月28日至29日晚间,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和他不受欢迎的妻子德拉加皇后在贝尔格莱德的皇宫内被暗杀。其他欧布雷诺维奇王朝的代表也被枪杀。 这一行为导致自1817年以来一直统治塞尔维亚的欧布雷诺维奇王朝覆灭。塞尔维亚军官德拉古廷·迪米特里耶维奇率兵攻占塞尔维亚皇宫。经过黑暗中的激烈战斗,袭击者抓住了皇室保卫队队长拉扎·佩德罗维奇将军(General Laza Petrović),德拉古廷迫使将军说出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奥布仁诺维奇及其妻子的藏身处。袭击者打开了国王和皇后藏身处的大门,国王身中三十枪,皇后中十八枪。麦肯齐写道:“皇室人员的尸体被剥离并惨遭分尸[1]。”袭击者将国王和皇后的尸体扔出窗外,打断了皇室人员想反击的念头。沃伊斯拉夫·坦科西奇随后杀害了佩德罗维奇将军,后又组织杀害了皇后的弟兄们,并和迪米特里耶维奇策划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谋杀案[2])。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于1904年九月21日加冕成为国王

五月政变后,塞尔维亚议会推举亚历山大·卡拉乔杰维奇之子成为新任国王,是为彼得一世。本次君主立宪制是由在幕后操作的军事团体一手创立的。新王朝一改过往亲密、结盟奥匈帝国的国策,开始向俄罗斯帝国靠拢,并与保加利亚王国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亲俄仇奥的国策路线,结合民间昂扬的泛斯拉夫主义,最终导致了1914年奥匈皇储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枪杀的萨拉热窝事件,一次大战因此爆发。

1904年4月,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签署友好条约,双方并于1905年6月成立关税同盟。而奥匈帝国则在1906到1909年间发动了关税贸易战争作为回应。1908年奥匈帝国并吞波斯尼亚赫塞哥维纳,此举导致了双方关系进一步的恶化。

波斯尼亚危机

波斯尼亚危机发生于1908到1909年间,并在1908年十月5日爆发于公众视野。1908年十月6日,保加利亚王国宣布彻底独立自奥斯曼帝国,同时,奥匈帝国并吞了波斯尼亚,但当地的主体民族为南部斯拉夫民族。 俄罗斯、奥斯曼帝国、英国意大利、塞尔维亚、黑山公国德意志帝国、与法国都对此事表达关注。1909年四月,《柏林条约》被修订,以符合现状并终结了这次危机。不过这次并吞行动加深了奥匈帝国同俄罗斯帝国与塞尔维亚关系的恶化,并最终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十年征战

在1912到1922年之间,塞尔维亚卷入了多起战争,这些战乱几乎让塞尔维亚步向崩溃的边缘,但最终塞尔维亚都得以浴火重生,在巴尔干半岛的广大领土上建立起统治,并几乎将其版图扩张了两倍。

巴尔干战争与扩张

 
巴尔干战争前后领土差异

在俄罗斯帝国,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三方协商下,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同盟成立于1912年三月。这个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征服并瓜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马其顿地区。塞尔维亚-希腊同盟成立于五月,而塞尔维亚-黑山同盟则签署于1912年十月。[3]

 
1913年塞尔维亚王国之领土扩张(浅色部分)
 
塞尔维亚王国并吞之领土(绿色部分)

战争爆发后,塞尔维亚和黑山联手,迅速拿下普里斯提纳新帕扎尔。在库马诺沃之役中,塞军大败土军并接续拿下了斯科普里科索沃地区。梅托希亚则由黑山占领。塞军与希腊军队最终则在比托拉奥赫里德会师。

有鉴于科索沃地区各民族组成复杂,本次占领行动与占领当局在当地居民之间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当地的阿尔巴尼亚裔对此反应冷淡并且表示不欢迎塞军,[4],而其他民族(主要是塞尔维亚族与部分南部斯拉夫民族则对此次战争视为一场解放。

1913年11月29日,塞尔维亚在阿尔巴尼亚建立起一个新政权,Drač County英语Drač County这个政权包含了下列四个行政区,都拉斯莱什爱尔巴桑地拉那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科索沃与马其顿西北部被正式并入塞尔维亚[5],而黑山对北梅托希亚的统治则在1913年伦敦条约中得到确认[6]

巴尔干联盟成员,主要是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有关分配马其顿领土的分歧导致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塞尔维亚和希腊于1913年对阵保加利亚。战争的结果以保加利亚受到周边国家围攻而惨败告终。

布加勒斯特条约》确立了最后的边界。塞尔维亚控制这个被称为瓦尔达尔马其顿的土地,即今日的马其顿共和国,塞尔维亚被阻止进入亚得里亚海,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阿尔巴尼亚亲王国,而许多阿尔巴尼亚人却被划入在新的塞尔维亚版图内。 由于屡次扩张,塞尔维亚的人口从290万增加到450万,领土增加了81%。

在给上缴给罗马教廷的一份报告中,斯科普里大主教LazërMjeda估计,在整段冲突期间,有25 000名阿尔巴尼亚人被塞尔维亚部队杀害[7]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一场针对法兰兹·斐迪南大公的暗杀发生于萨拉热窝,这场震惊全球的事件将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紧张情势推升至前所未有的地步。暗杀的幕后主谋为塞尔维亚秘密军事结社,称为黑手会。刺客受到塞尔维亚地下组织的帮助,其中包含了塞尔维亚平民与军官,他们提供物资与交通上的援助。并且帮助刺客们进行军事上的训练,鼓动参与成员,提供武器,地图以及其他情资。刺杀成功后,这些策划者于1914年十月在波斯尼亚境内被逮捕。

暗杀的政治目标是将南斯拉夫省份从奥匈帝国分裂出去,刺杀弗朗茨·费迪南德大公的事件最终引发了一系列俄罗斯帝国和各欧洲列强的介入参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七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 1915年,由奥匈帝国军、德军与保加利亚军所构成的同盟国联军占领了塞尔维亚。高达十三万五千名士兵取道阿尔巴尼亚并最终撤退到希腊的克基拉岛。这批军队在日后的马其顿战役起了重要作用。1916年,黑山王国遭到奥匈帝国的占领。

随着战争的尾声逼近与奥匈帝国的解体,塞尔维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局。1918年11月28日,塞尔维亚吞并黑山王国

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与刚成立不久的短命政权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南斯拉夫民族国家,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这个新国家沿用了塞尔维亚王国的君主制,1921年8月亚历山大一世接替彼得一世成为新任国王。

王朝

塞尔维亚王国一共经历了两个朝代:欧布雷诺维奇王朝卡拉乔杰维奇王朝国王米兰一世的统治时期由1882年3月6日(1882年之前为塞尔维亚大公)至1889年3月6日,尔后退位,将王位传给其子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期由1889年3月6日到1903年6月11日,直到他遭到激进派军官暗杀。这场刺杀震惊了当时整个欧洲社会。同时这使得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后裔取得良机,建立起卡拉乔杰维奇王朝。卡拉乔尔杰被视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者,于1804年起义反抗奥斯曼帝国之统治。彼得一世起初因为对政变的血腥残暴感到厌恶而不愿接受王位,但最终他还是于1903年6月15日登基,直到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成立。

经济

当时塞尔维亚王国的经济仍然停留在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塞尔维亚的畜牧业特别发达,猪是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塞尔维亚在各时期的领土

参考资料

  1. ^ MacKenzie 1995,第22页.
  2. ^ MacKenzie 1995,第23–24页.
  3. ^ The Balkans: Revolution, War, and Political Violence Since 1878
  4. ^ Malcolm, Noel. Is Kosovo Serbia? We ask a historian. The Guardian. 26 February 2008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1). 
  5. ^ 存档副本.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6). 
  6. ^ 存档副本.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05-01). 
  7. ^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g-aeA-nUeAC&pg=PA219&redir_esc=y#v=onepage&q&f=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