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宙碑
《孔宙碑》,又称作《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碑文用隶书来书写篆刻,碑立于汉桓帝延熹七年(164年),正文一共十四行,满行有二十八个字,碑文记录孔子的第十八世孙孔宙的生平事迹。《孔宙碑》的碑顶额部呈半圆弧型,碑额中间有穿[1],穿的上方有晕[2],碑题刻于穿的左右,每行五个字:“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十个字。《孔宙碑》的碑体高306公分,宽102公分,厚24公分。碑原来立在孔林(至圣林)里,清代初期,将碑移往山东曲阜孔庙的同文门下[3],1978年移入东庑[4],1998年再移到汉魏碑刻陈列馆收藏。除了书法艺术上的价值外,《孔宙碑》还是汉代碑刻中,唯一有碑额又有碑题的墓碑,其碑体样式对后世隋唐的碑制有很大的影响。
碑文
碑阳刻文
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君讳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之)孙也。天姿醇嘏。齐圣达□(道)。少习□(家)训。治□(严)氏春秋。缉熙之业既就。而闺阈之行允恭。德音孔昭。遂举孝廉。除郎□□(中都)昌长。祗傅五教。尊贤养老。躬忠恕以及人。兼禹汤之罪己。故能兴□(朴)□□雕币。济弘功于易简。三载考绩。迁元城令。是时东□□(岳黔)首。猾夏不□□□祠兵。遗畔未宁。乃擢君典戎。以文脩之。旬月之闲。莫不解□□□(甲服罪)□□□槈。田畯喜于荒圃。商旅交乎险路。会鹿呜于乐崩。复长幼于酬□(酢)。□□□稔。会遭笃病。告困致仕。得从所好。年六十一。延熹六年正□(月)乙未。□□□疾。贵速朽之反真慕。宁俭之遗则。窀夕不华。明器不设。凡百□□(卬高)。□□□述。于是故吏门人乃共陟名山。采嘉石。勒铭示后。俾有彝式。其□□(辞曰)□□于显我君。懿德惟光。绍圣作儒。身立名彰。贡登王室。阍□是虔。夙□□□(夜在公)。在公明明。乃绥二县。黎仪以康。于元时廱。抚兹岱方。帅彼凶人。□□(覆俾)□□。南亩孔馌。山有夷行。丰年多桼。称彼兕觥。帝赖其勋。民斯是皇。□(疾)□□□。乃委其荣。忠告殷勤。屡省乃听。恭俭自终。盙簋不敶。生播高誉。□□□□(殁垂令名)。永矢不刊。亿载扬声。延熹七年(西元一六四年)□月□□□(戌□造)。[5]
碑阴刻文
□(门)生钜鹿瘿陶□□(张云)字子平。 门生钜鹿瘿陶赵□(政)字元政。 门生钜鹿广宗捕巡字升台。 门生东平宁阳韦□字幼昌。 门生魏郡馆陶张上字仲举。 门生魏郡馆陶王□□(时字)子表。 门生魏阴安张典字少高。 门生魏郡魏□□(孟忠)字□□(待政)。 门生魏郡魏李镇字世君。 门生魏郡馆陶吴让字子敬。 门生魏郡馆陶文俭字元节。 门生□□(魏郡)馆陶乡瑱字仲雅。 门□□□(生魏郡)邺皋香字伯子。 门□(生)东郡东武阳梁淑字□(元)祖。 门生东郡卫公国赵恭字和平。 门生东郡东武阳张表字公方。 门生东郡东武阳滕穆字奉德。 门生东□(郡)乐平□演字仲□(厚)。 门生□(东)郡乐平靳□(京)字君贤。 门生东郡乐平□(梁)布字叔□(光)。 门生东□(郡)乐□□(平桑)显字伯异。 门生陈留□(平)北司马规字伯□(昌)。 门生安平下博张祺字叔松。 门□(生)安平□(下)博张朝字公□(房)。 门生安平下博苏观字伯台。 门生安平堂阳张琦字子异。 门生北海安北齐纳字荣谋。 门生北海都昌吕□□□(升字山)甫。 门生北海剧秦□(麟)字伯□(麟)。 门生北海剧如卢浮字遗伯。 门生北海剧薛□(韵)字□(胜)辅。 门生北海剧高冰□□□(字季超)。 门生济南梁邹赵震字叔政。 门生济南□□(梁邹)徐璜字□(幼)文。 门生济南东平陵吴进字□(升)台。 门生甘陵□(广)川□(李)都字元章。 门生甘陵贝丘贺曜字升进。 门生魏郡□(清)渊许□(祺)字升明。 门生魏郡馆陶史崇字少贤。 门生魏郡馆陶孙忠字府文。 门生东郡乐平卢脂字子节。 门生任城任□□□字景汉。 门童安平下博张忠字公□。 故吏北海都昌逢祈字伯□。 故吏北海都昌逢章字交□(理)。 故吏北海都昌魏称□□□(字交长)。 故吏北海都昌吕规字□□(元规)。 故吏泰山□(费)鱼渊字汉长。 故吏泰山□(华)毋□(楼)规字世□(光)。 故吏泰山南城禹规字□□(举)。 故吏泰山南武阳萧诲□□□(字伯□)。 故民秦山费淳于□□□□(党字季□)。 弟子北海剧陆暹字□□(孟辅)。 弟□(子)陈□襄邑□□□(乐乌字)宣□(举)。 弟子下郊外下郊朱班字宣□。 弟子东平□(宁)阳周顺字□□(承□)。 弟子沛国小沛周升□□□(字仲甫)。 弟子鲁国文阳陈襄□□□(字圣博)。 弟子汝南平□(舆)谢芊□(字)子□(艺)。 弟子山阳瑕北丁□(玹)字□□(实坚)。 弟子鲁国戴璋字元珪。 □□(弟子)鲁国卞王政字汉方。[6]
碑额
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
拓本
历代评论
- 明代郭宗昌在《金石史》说到:“其书尚存分法,且结体古逸,殊不易造。……汉碑阴字多潦倒,此独超逸古雅,非魏《孔宙碑》人所及。”[7]
- 清代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谓:“碑与碑阴书出二手者,独是碑耳。然皆汉隶之员醇美者。”[8]
- 清代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尊崇道:“结体宽博而绵密,是贞观诸大家所祖。褚中令(遂良)勒笔皆长,亦滥觞于是。”还说:“近人每以《豫州从事碑》(《尹宙》)与此并称‘二宙’,实则《尹碑》不及远甚。其结体运笔已开《受禅》、《大飨》二石意矣。”[9]
- 清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至于隶法,体气益多:疏宕则有《西狭颂》、《孔宙》、《张寿》)。”,“《孔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孔宙》用笔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去,如不欲还。《冯君神道》、《沈君神道》亦此派也,布白疏,磔笔长。”[10]
- 清代杨守敬在《评碑记》也说:“波磔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视《杨孟文颂》之开阖动宕、不拘于格者,又不同矣。然皆各极其妙,未易轩轾也。”
- 清代 刘熙载在《艺概》里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
注释
- ^ 东汉以前的墓碑为了下棺方便,会在墓碑的碑身中间或偏上凿个圆孔,以方便系绳,文字墓碑出现以后,穿的位置往上推移到碑额的中间,仅剩装饰的作用。
- ^ 穿的上方顺着碑顶的弧度,常刻有几道凹纹作为饰纹。
- ^ 同文门原名参同门,建于北宋初期,为当时孔庙的正门,五门式,两侧有回廊,金代改成两门式,明代时孔庙往南扩建,此门逐退居次要位置。因孔子晚年全心投入古文献编整工作,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统整做出了巨大贡献,故以“同文”命名。
- ^ 东庑是指孔庙大成殿东侧供奉孔子杰出弟子与历代儒者及贤明者的厢房。
- ^ 《汉孔宙碑并碑阴墨拓本》碑阳国立故宫博物院 书画典藏资料检索系统[永久失效链接]。
- ^ 《汉孔宙碑并碑阴墨拓本》碑阴国立故宫博物院 书画典藏资料检索系统[失效链接]。
- ^ 郭宗昌. 金石史•卷一. 维基文库 (中文).
-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兩漢金石記》.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芳坚馆题跋》
- ^ 康有为. 廣藝舟雙楫•卷二. 维基文库 (中文).
参考文献
- 孙宝文 编,《中国著名碑帖选集—孔宙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ISBN 9787806265024
- 王刘纯 李红 主编,《孔宙碑——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大象出版社,2013,ISBN 9787534771224。
- 刘灿章 著,《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孔宙碑》,河南美术出版社,2010,ISBN 9787540119461
- 刘宇恩 编,《历代拓本精华•孔宙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ISBN 978753264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