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虾属

赫德虾科的一属节肢动物

高棘小熊虾学名Ursulinacaris grallae)又称双棘虾,是小熊虾属学名Ursulinacaris)的唯一个物种。此动物的前附肢化石虽然在1996年被发现,但在2019年才正式发表。[1]其生活在寒武世第三期加拿大美国里。[1]高棘小熊虾的前附肢与其他赫德虾的前附肢类似,特别是史丹利虾属Stanleycaris[3][4],与所有其他赫德虾不同,此种腹侧内侧拥有成对细长且刀片状的刺。[1][5]马朱母組英语Marjum Formation(Marjum Formation)和山督組(Sandu Formation)也有发现相似的前附肢化石。[3][4]假如双棘虾不是皮托虾属相似种,那需要其他化石证明系统发生学的意义。[5]

高棘小熊虾
化石时期:509–504.5 Ma
寒武世中期苗岭世(寒武世第三世)的乌溜期[1]
此为高棘小熊虾于2022新的复原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恐虾纲 Dinocaridida
目: 放射齿目 Radiodonta
科: 赫德虾科 Hurdiidae
属: 小熊虾属 Ursulinacaris
Pates et al.,2019
种:
高棘小熊虾 U. grallae
二名法
Ursulinacaris grallae
Pates et al.,2019[2]

命名与发现

 
小熊虾属的化石照片和化石的复原图。图中的pd是代表节,en是指前附肢的刺,ds是指背刺。

小熊虾的化石是在加拿大西北领地帽山組英语Mount Cap formation(Mount Cap Formation)里的小熊生物群(Little Bear biota)和美国内华达州奈县拉斯枪斯山脉英语Last Chance Range (Nevada)(Last Chance Range)卡拉拉組英语Carrara Formation(Carrara Formation)里的詹乐石灰岩段(Jangle Limestone Member)。[1]

Ursulinacaris源自拉丁语:“ursulina”,“ursa”的指小词形容词,意思是“来自小熊”,指的是发现化石的地点;“caris”的意思是“虾”,是恐虾纲的常用作学名的字尾。种加词来自拉丁语:“grallae”的意思是“高跷”,对应其细长的附肢内叶形态。

目前小熊虾的标本共有:GSC 140185、GSC 135494、GSC 140184、GSC 140186、KUMIP 492945。[1]

特征

由于目前只发现小熊虾的前附肢化石,所以目前无法确认其他部分的外观是否正确。[1]

前附肢

是附肢复原图,深灰色是确定的部分,浅灰色是不确定的部分。
附肢的复原图和附肢的术语。a是附肢的侧面图,b是附肢的剖面图。

前附肢的全长约13毫米至24毫米,且总共12个节。在前附肢的其中两节为连接头部以及前附肢的部分(称作柄节,shaft),两个都差不多高,且在第二个只有一根稍微弯曲的刺。往后的五节它们的高度都是宽度至少两倍长。而且它们的腹侧都有一对的又细又直的刺,外侧边缘有四个小刺。而第8节(包含前面的端节)和更后面的节变得更宽、更短。而且刺的长度为节的高度还有长两倍。第八节和第九节(不确定)都有一对更短的刺,其中第八节的比第九节的还要长。在前附肢背缘有细小的刺,末端还有一个不确定是否存在的刺。[1]

在许多赫德虾科里的赫德虾属Hurdia)、斯坦利虾属Stanleycaris)和2010年在伯吉斯页岩(Burgess Shale)发现可能为皮托虾属英语PeytoiaPeytoia)的前附肢化石,都有在前附肢末端发现短的刺,特别是。端节的判断是这个节的刺是否与后面的刺形态不相同,而且端节的刺也不是成对或有小刺在上,但是这些特征从未发现过其他放射齿目的物种。同样在端节都有一根弯曲的刺。[1]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ates, Stephen; Daley, Allison C.; Butterfield, Nicholas J. First report of paired ventral endites in a hurdiid radiodont. Zoological Letters. 2019-06-11, 5 (1): 18. ISSN 2056-306X. PMC 6560863 . PMID 31210962. doi:10.1186/s40851-019-0132-4 (英语). 
  2. ^ About: Ursulinacaris. dbpedia.org. [2023-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1). 
  3. ^ 3.0 3.1 Pates, Stephen; Botting, Joseph P.; McCobb, Lucy M. E.; Muir, Lucy A. A miniature Ordovician hurdiid from Wales demonstrates the adaptability of Radiodonta.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0-06, 7 (6). ISSN 2054-5703. doi:10.1098/rsos.200459. 
  4. ^ 4.0 4.1 Zhu, Xuejian; Lerosey-Aubril, Rudy; Ortega-Hernández, Javier. Furongian (Jiangshanian) occurrences of radiodonts in Poland and South China and the fossil record of the Hurdiidae. PeerJ. 2021-07-23, 9. ISSN 2167-8359. doi:10.7717/peerj.11800. 
  5. ^ 5.0 5.1 Moysiuk, Joseph; Caron, Jean-Bernard. Exceptional multifunctionality in the feeding apparatus of a mid-Cambrian radiodont. Paleobiology. 2021-05-17, 47 (4). ISSN 0094-8373. doi:10.1017/pab.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