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党 (荷兰)

荷兰政党

工党荷兰语:Partij van de Arbeid,缩写为PvdA)是荷兰一个中间偏左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它也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团体。

工党
Partij van de Arbeid
简称PvdA
领袖莉莉安·布鲁门(Lilianne Ploumen)
党主席埃丝特 米日安·森特(Esther-Mirjam Sent)
参议院领袖梅丽·福斯 (Mei Li Vos)
众议院领袖莉莉安·布鲁门(Lilianne Ploumen)
欧洲议会党团主席安杰斯·莺歌日斯(Agnes Jongerius)
成立1946年2月9日,​78年前​(1946-02-09
总部 荷兰海牙Partijbureau PvdA
Leeghwaterplein 45
青年组织社会党青年组织JS
智库维亚迪·贝克曼基金会(Wiardi Beckman Stichting)
意识形态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自由主义
第三条道路[1]
进步主义
政治立场中间偏左[2]
欧洲组织欧洲社会党
国际组织进步联盟
欧洲议会党团社会主义者和民主人士进步联盟
官方色彩  红色
参议院
6 / 75
众议院
12 / 150
省议会
107 / 566
欧洲议会
6 / 26
官方网站
http://www.pvda.nl/
荷兰政治
政党 · 选举

荷兰工党成立于1946年2月9日,由三个政党合并而成,成立动机在克服荷兰政治长久以来的山头主义。工党自建党至今一直在议会两院拥有较多席次。

工党以社会民主主义为宗旨,重视社会、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平等。该党曾于1977年的纲领中曾有将重要的工业、银行及保险业国有化的诉求,但在2005年1月29日的新纲领中,则被“安全而有尊严的生活”、“人人皆能完全参与社会”等口号取代。

目前工党是荷兰的第二大政党,2012年荷兰大选后与右翼的自由民主人民党组建联合政府。

荷兰PVDA在17年二院选举惨败,因为受到VVD影响导致大多数青中年人不再相信PVDA的党策,只剩下二院的九个票席。

PvdA工党在2021年三月国会选举中没有转变局势,继续保持了9个惨败的席位,五月,现任党主席Nelleke Vedelaar宣布不参加今年十月的党主席角逐。

历史

1945–1965

 
威廉·德里斯,创党人之一兼1946年至1958年工党领袖

1946年2月9日,社会民主工党、左派自由主义少数政党自由思想民主联盟(Free-thinking Democratic League, VDB)和小型基督教左派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合并成立工党。另外还包括天主教二战抵抗团体“Christofoor”人士、新教政党基督教历史联盟(Christian Historical Union, CHU)、反革命党(Anti Revolutionary Party, ARP)等党派。

工党创党人希望成立一个广泛政党,打破支柱化(pillarization)这个历史传统。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称为“突破”(Doorbraak)的新政治制度。工党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与自由主义、宗教、人文主义思想。然而,工党无法打破支柱化。1948年,以前自由思想民主联盟领袖彼得·奥德(Pieter Oud)为首的部分自由派成员,因不满工党的社会主义路线而退党。他们组成右翼保守自由主义自由民主人民党

1946年至1958年,工党与基民党及其他政党组成执政联盟。两党在议会取得多数。

1948年起,威廉·德里斯出任首相。在他领导下,荷兰自战争中恢复,开始建立福利国家制度,期间印尼于1949年12月脱离独立。

1958年内阁危机后,威廉·德里斯下台结束十年执政,工党被基民党取代。其后工党一直担任反对党直至1965年。

1965–1989

 
约普·登厄伊尔,1966至1986年政党领袖

1965年,天主教人民党、反革命党、基督教历史联盟和自由民主人民党间的冲突让执政联盟无法继续合作。其中三个认信主义(Confessionalism)基督教政党转向工党。四党组成卡尔斯内阁。卡尔斯内阁内部仍冲突不断,最后因经济政策而垮台。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试图掌控工党。自称新左派的年轻党员改变了工党。新左派希望改革工党:他们主张应转向新社会运动,采纳他们的反议会策略与议题,如女性运动、环保第三世界发展。卡尔斯内阁垮台后,工党党大会决议不与天主教人民党和其新教盟友执政。做为对日益壮大新左派的回应,以德里斯之子小威廉·德里斯为首的老一辈中间派党员组成新右派。1970年,他们另外成立政党民主社会党'70(Democratic Socialists '70, DS70)。

在新左派带领下,工党开始采取支柱化策略,以议会多数争取入阁。为了组成内阁,工党与社会自由主义民主66、进步基督教主义的激进政治党结盟。联盟称为进步协议(PAK)。1971年和1972年大选,三党承诺在激进共同政纲下组成内阁。1971年,他们未能组阁,而前工党党员组成的民主社会党'70加入第一届比舒维尔内阁。

1972年大选,无论是工党阵营或是基民党阵营都无法取得多数。两阵营被迫合作。工党领袖约普·登厄伊尔就任首相。该内阁为大中间派的超议会内阁,包括三组进步主义政党与基民党、反革命党。内阁试图激进改革政府、经济,在任内通过多项进步主义社会改革,如大幅增加福利支出、津贴物价指数化和符合生活成本的最低工资。[3][4]

然而,内阁依然面临经济衰退与个人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其中,首相登厄伊尔与基民党籍副首相德里斯·范阿赫特的关系恶劣。冲突在1977年大选前爆发,内阁垮台。1977年大选,工党取得多数。但登厄伊尔与范阿赫特的冲突使得双方无法合作。在经历漫长的组阁协商后,基民党、三个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天主教人民党、基督教历史联盟、反革命党)与自由民主人民党组成右翼联合政府。工党成为反对党。

1981年大选,执政右翼基民党为首的联合政府失去议会多数。基民党仍维持第一大党地位,但被迫与工党和民主66合作(激进政治党因败选退出执政联盟),组织大联合政府。范阿赫特出任新内阁首相,登厄伊尔就任副首相一职。惟两人之间的冲突和意见分歧导致新内阁在成立后数个月便宣告瓦解。基民党在1982年大选重新取得多数,并在1986年大选中维持优势,直至1989年前一直与中右翼民主66组织联合政府。处于在野的工党开始改革。1986年登厄伊尔退出政坛,指定前工会领袖维姆·科克继任。

1989年至今

由于工党放弃过去激进的左翼路线,走较为中间的道路,使工党在1989年后对政府内阁的组成有了主导权。工党曾多次参与联合政府,其中最长的一段时期是1989年至2002年。工党在此后选举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得票数屈居基督教民主党之后,此外部分票源也遭较激进,比工党更为左倾的社会党瓜分,2007年至2010年加入巴尔克嫩德的联合政府。

1989年至2002年,2007年至2010年以及2012年至2017年,多次主导组建联合政府。目前工党是荷兰的第二大政党,2012年荷兰大选后与右翼的自由民主人民党组建联合政府。

2017年大选,工党惨败,在国会二院中的议席由选前的38席跌至仅9席。

意识形态与议题

工党作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承诺建立福利国家。1970年代,工党的党纲更为激进且增加新议题,如妇女自由、环保与第三世界发展。1990年代,该党政纲逐渐偏向中间路线,较为和缓,包括改革福利国家制度与公营企业私有化。2005年,该党采用新党纲表达中间偏左的政治立场。其核心议题有就业社会保险福利;公共教育公共安全健保的投资。

注释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