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重整军备
此条目可参照德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德国重整军备,也称德国再武装(德语:Aufrüstung ,德语发音:[ˈaʊ̯fˌʀʏstʊŋ])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违反凡尔赛条约重整军备的政策和做法。在条约签署后不久,德国在小规模、秘密和非正式的基础上进行,但在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再武装公开并大规模扩大。
尽管规模庞大,但德国的再武装仍然是一项隐蔽行动,往往通过掩护机构(例如训练飞行员和体育俱乐部的滑翔机俱乐部,以及教授步兵战斗技术的纳粹民兵组织)进行。德国设立了MEFO等幌子公司来为重整军备提供资金,并向克虏伯、西门子、猛狮和莱茵金属等公司下达凡尔赛条约禁止武器的大量订单。
卡尔·冯·奥西茨基于1931年揭露了德国重整军备的事实,他的揭露为他赢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纳粹监禁和折磨,于1938年死于肺结核。冯·奥西茨基的披露也引发了英国的再武装政策,而这又导致了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和世界裁军会议[1]。
尽管冯·奥西茨基、温斯顿·丘吉尔等人发出了明确的警告,但欧洲各国政府未能有效地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合作应对德国重整军备所带来的潜在危险[2]。在德国以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裁军运动盛行,欧洲的民主国家继续选举支持裁军的政府。到1930年代后期,德国军队的实力很容易压倒其邻国。1938至1940年德国对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迅速而成功的征服,证明了其邻国的薄弱军事力量。[3]
参考资料
- ^ UK War Production.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 ^ John Neville Thompson, "The Failure of Conservative Opposition to Appeasement in the 1930s" 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3.2 (1968): 27-52.
- ^ World War II - Baltic States, Russo-Finnish War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