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共10卷。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宋代初拓本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光义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一说摹勒于枣木板上)于禁内,刻于秘阁;而王著采择未精,夹杂部分伪迹,或把作者标误,但古人法书,赖以此传。自汉章帝至唐高宗,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其中卷九、卷十为王献之画,此二卷合计六十三帖。所以历来将此阁帖称为“法帖之祖”。宋代文献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但未见此种拓本流传。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后来历代摹刻、翻刻版本繁多。[1]
宋代至清代康熙年间翻刻本
《泉州本淳化阁帖》是宋代翻刻本,帝昺南逃时携至泉州[2]。明人又颇多翻刻,以上海潘氏(潘祖纯)、顾氏及肃王府刻本为著。清康熙年间又将“肃刻本”再刻于西安。
清代乾隆重刻拓本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根据宋拓本命人将其中部分辑刻于石碑之上,便于大量拓印,从而建立了他的官方书法典范。乾隆三十四年,圆明园之长春园正中的主体建筑建成,又适逢《重刻淳化阁帖》竣工,遂将刻板嵌于左右廊的廊壁上,“淳化轩”由此得名。一个世纪后,碑石被毁。《重刻淳化阁帖》刻板144块,共10卷,汇集历代名家99人的真迹;刻成后又拓400部,分赐皇室宗亲、大臣以及直隶、山东、浙江各行宫。[1]
收藏及拍卖
上海博物馆藏宋拓10卷《淳化阁帖》修内司本,也就是许汉卿收藏的“潘祖纯跋本”,并称“许汉卿本”。这套宋拓的《淳化阁帖》拓本的来历清楚,有明万历年潘祖纯的题跋,康熙三十一年龙山查升的跋;拓本采用擦拓的方式,字迹淡雅而清晰,刻工精致,转折、牵丝等地方丝毫没有漏刻或误刻的痕迹,极为难得。
2011年9月,纽约佳士得推出《澄怀味象:许汉卿珍藏》专场拍卖。许汉卿旧藏的《淳化阁帖》乾隆拓本(一套二函,各五册)也在此时推出[1][注 1]。
其他
黄伯思有《法帖刊误》2卷。1991年北京古籍出版《淳化阁帖》影印本。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莫家良:〈《淳化阁帖》与清代书法临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