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ṣānti),简称无生忍大乘佛教术语,忍辱波罗密之一种,为菩萨修行忍辱波罗密三解脱门的成果,指智慧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退转[1]

概论

忍辱波罗密可分为柔顺忍[2]与无生忍二者[3]。菩萨修行柔顺忍,至于顶位,之后进入无生忍,进入无生忍之后,菩萨就不再退转[4]

无生法忍是菩萨对诸法毕竟空的体认[5][6][7],菩萨修行至第七地时得无生法忍[8][9],也说无生法忍为圆教初住菩萨、或别教初地菩萨所证。[10]

注释

  1. ^ 《佛学大辞典》【无生忍】(术语)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也。仁王经说五忍,此为第四。或为初地之证名,或为七八九地之悟名。智度论五十曰:‘无生忍法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同八十六曰:‘乃至作佛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十二曰:‘理寂不起,称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仁王经良贲疏曰:‘言无生者,谓即真理。智证真理,名无生忍。’楞严经长水疏一下曰:‘了法无生,印可决定,名无生忍。’同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无生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冥,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十二曰:‘如龙树说,初地已上亦得无生。若依仁王及与地经,无生在七八九地。’天台观经疏曰:‘无生忍是初地初住。’
  2. ^ 《佛学大辞典》:“【柔顺忍】又作思惟柔顺忍。意指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柔顺,指其心柔智顺,于实相之理不乖违;忍,指能安住其地位,慧心安法。”所以,柔顺忍就是按照佛法中的真如实相去做,内心能柔软随顺真理的意思。
  3. ^ 《大智度论》卷53:“无生观有二种:一者柔顺忍观,二者无生忍观。”
  4. ^ 《大智度论》卷41:“于柔顺忍、无生法忍中间所有法名为顶,住是顶上直趣佛道,不复畏堕。”“顶增长坚固,名为菩萨位,入是位中一切结使,一切魔民,不能动摇,亦名无生法忍。”
  5. ^ 《大智度论》卷86:“菩萨先住柔顺忍中,学无生无灭,亦非无生非无灭,离有见无见、有无见、非有非无见等。灭诸戏论得无生忍。”“乃至作佛常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论者言得是忍,观一切法毕竟空,断缘心心数不生,是名无生忍。”
  6. ^ 《大智度论》卷87:“云何名无生法忍?知诸法相常不生诸烦恼,从本已来亦常不生。”
  7. ^ 《大智度论》卷88:“云何为无生法忍?是何所断何所知?佛答须菩提:得法忍,乃至不生少许不善法,是故名无生法忍。一切菩萨所断烦恼尽,是名断。用智慧知一切法不生,是名知。”
  8. ^ 《大智度论》卷10:“菩萨亦如是立七住中,得无生法忍。”
  9. ^ 《大智度论》卷10:“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着。……复有二十法应具足满。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无相证;三者、知无作;四者、三分清净;五者、一切众生中具足慈悲智;六者、不念一切众生;七者、一切法等观,是中亦不着;八者、知诸法实相,是事亦不念;九者、无生忍法;十者、无生智;十一者、说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别相;十三者、转忆想;十四者、转见;十五者、转烦恼;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调意;十八者、心寂灭;十九者、无碍智;二十者、不染爱。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具足二十法。 ”
  10. ^ 印光大师《复袁福球居士书》:“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