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低压

熱帶氣旋常使用之分類級別

热带低压(英语:Tropical Depression,缩写T.D.)指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只达每小时41至62公里或者22至30的热带气旋,即强风级的级别,对下一级为低压区热带扰动,而对上一级为热带风暴。最广泛使用的称呼是“热带低气压”,但台湾中央气象署把此级别称为“热带性低气压”,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则把这级称为“热带低压”。此级别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可视为热带气旋[1][2][3]在印度洋, 被称为“低气压” (中心附近最高风速为50km/h或以下,但需要达到41km/h才达到热带低压的强度)或“深低气压”(中心附近最高风速为51-62km/h)它有着组织松散的云团雷雨带,其表面循环系统颇为显现;但通常没有风眼,亦缺乏更高级别的热带气旋所呈现的紧密组织及形态。

图为达台风(飓风)程度的热带气旋之结构。热带低压都会有螺旋雨带,但相当松散,且没有风眼和眼壁(风眼墙)。

特征

 
季风槽内刚形成的热带低压,呈现明显季风低压性质,组织松散并有对流空洞,风力外强内弱。

热带低压的组织较为松散,低层环流中心较难辩认,中心气压一般在1000百帕斯卡左右。由季风槽内形成的热带低压更通常呈现明显季风低压性质,即风力外强内弱[4]和有对流空洞(但不限于热带低压,如2014年强热带风暴娜基莉)。

生成

条件

 
大西洋信风带的波动——在盛行风路径上移动的辐合气流使大气变得不稳定,热带气旋因而有机会形成。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海温、大气环流大气层三方面的因素结合[5]。热带气旋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凝结时放出的潜热。对于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至今尚在研究之中,未被完全了解。一般认为热带气旋的生成须具备6个条件,但热带气旋也可能在这6个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生成。

  • 海水的表面温度不低于摄氏26.5°,且水深不少于50米。[6]这个温度的海水造成上层大气足够的不稳定,因而能维持对流和雷暴。[7]
  • 大气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这容许潜热被释放,而这些潜热是热带气旋的能量来源。[6]
  • 潮湿的空气,尤其在对流层的中下层。大气湿润有利于天气扰动的形成。[6]
  • 大部分须在离赤道超过五个纬度的地区生成,否则科里奥利力的强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环流中心便不能形成。[6]
  • 不强的垂直风切变變,如果垂直风切变變过强,热带气旋对流的发展会被阻碍,使其正反馈机制未能启动。[6]
  • 一个预先存在的且拥有环流及低压中心的天气扰动。[6]
  • 中对流层的大气不能太干燥,相对湿度必须大于40~50个百分点。[6]

运动

旋转的动力

由于(H2O)的分子量为18,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N2)的分子量为28和(O2)的分子量为32,所以水蒸发了就会上升,一旦某一区域的空气上升,气压就会降低令空气涌进来的速度增加,令热带低压增强,此时就要考虑“科氏力”的作用。在北半球,科氏力会使气流“右转”,所以向内辐合的气流,会一边前进一边右转,就会形成逆时针旋转。[8]

结构

一个热带低气压有以下的部分:

暖心

热带气旋的暖湿空气环绕着中心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热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热带气旋内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气温都比气旋外为高[9]

影响

树木摇动,逆风难行。门、窗或墙壁当风时会发出呼呼低音。街上的木板或杂物可能被吹倒。

警告信号

当一个热带低压登陆或近距离掠过港澳两地,会令到香港发出三号强风信号[10],或令澳门悬挂三号风球[11]

中国大陆24小时内可能受到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达强风以上程度,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达强风程度并可能持续,当地气象局会发出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如一热带低压在台湾附近,会发布熱帶性低氣壓特報

菲律宾受热带气旋影响,未来36小时内该区风力可达30-60公里/小时(清劲至强风程度),会发出一号风暴信号。

当中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地区受热带低压吹袭,预料若不增强,则不会发出任何警告信号。[12]

相关

台湾中央气象署 香港天文台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超级强烈台风
强烈台风
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
中度台风
强台风 台风
中度台风
台风 台风
轻度台风
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轻度台风
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

典型热带气旋

特例

参考来源

  1.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繁体中文)
  2. ^ 热带低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家教育研究院(繁体中文)
  3. ^ tropical depression - 熱帶低壓. terms.naer.edu.tw.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4. ^ 從季風低壓到熱帶氣旋. [201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5. ^ Arron(编). 新闻分析:台风“浣熊”为何提前“赴约”?.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 2008-04-18 [200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1).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常見問題:熱帶氣旋如何生成?.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2006-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7) (英语). 
  7. ^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常见问题:热带气旋为何需要26.5摄氏度的水温生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AA,于2006年7月25日撷取。(英文)
  8. ^ 颱風:氣流旋轉的怪物. 科学人杂志.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9. ^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FAQ:A7) What is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AA,于2007年3月12日撷取。(英文)
  10. ^ 天 气 稿 第 165 号 - 热带气旋警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存档副本.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12. ^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只设有热带风暴警报或警告和飓风警报或警告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