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
此条目可参照波兰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波兰语:Edward Rydz-Śmigły,[ˈɛdvard ˈrɨdz ˈɕmiɡwɨ] 试听,1886年3月11日—1941年12月2日),亦称爱德华·希米格维-雷兹(波兰语:Edward Śmigły-Rydz),是波兰政治人物、军官、画家和诗人,曾任波兰元帅和波兰军队总司令。
波兰元帅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 Edward Rydz-Śmigły | |
---|---|
波兰元帅 | |
任期 1936年11月10日—1941年12月2日 | |
前任 | 费迪南·福煦 |
继任 | 米哈乌·罗拉-日梅尔斯基 |
波兰武装部队总督 | |
任期 1935年5月12日—1939年11月7日 | |
前任 | 约瑟夫·毕苏斯基 |
继任 | 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爱德华·雷兹 Edward Rydz 1886年3月11日 奥匈帝国加利西亚别列扎内 |
逝世 | 1941年12月2日 纳粹德国波兰占领区华沙 | (55岁)
获奖 | |
签名 |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奥匈帝国(1910年–1917年) 波兰第二共和国(1918年–1939年) |
服役时间 | 1910年–1939年 |
军衔 | 波兰元帅 |
参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波乌战争 波苏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在战间期的波兰,雷兹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公众人物。他于一战期间指挥波兰军团,又在随后的波苏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许多国民视为英雄。1935年约瑟夫·毕苏斯基元帅去世后,雷兹成为了波兰军队总司令和武装部队总督,并在二战之初的德波战争中领导波兰军队抵御德军进攻[1]。
二战爆发前的几年里,波兰国内的政治分歧逐渐消失,国防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掌握军权的雷兹逐渐取得了超越总统的地位[1]。然而他的声誉也随着后来波兰战败而饱受争议,由于此战影响深远,即便在战后很长时间里,学界仍然难以客观评价他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
生平
早年生活
爱德华·雷兹于1886年3月11日出生在奥匈帝国加利西亚地区别列扎内(今乌克兰境内)[2][3]。父亲托马斯·雷兹(Tomasz Rydz)在奥匈帝国军骑兵部队里任中士;母亲玛莉亚·巴比亚克(Maria Babiak)是当地邮递员之女,后来成为警察[4]。雷兹的父母于1888年结婚,此时他已出生两年,延迟结婚可能考虑到其父升任排长后家庭经济会有所改善[5],但同年雷兹的父亲便因病逝世,母亲则在他十岁那年撒手人寰[2]。他随后被交由外祖父母抚养,外祖父母死后,又寄养在别列扎内的乌拉诺维奇(Uranowicz)医生家,并在后者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6]。
1905年,雷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当地文理中学,随后前往克拉科夫的扬·马泰伊科美术学院学习绘画[7]。雷兹在大学期间经历了巨大的思想转变,最终于1908年加入约瑟夫·毕苏斯基领导的积极斗争联盟(Związek Walki Czynnej,ZWC),决心投身波兰独立的政治活动。为此他中断了在美术学院的学习,并转入雅盖隆大学哲学系[8]。1910至1911年间,他就读于维也纳的预备役军官学院,在著名的奥地利第四步兵团服完了为期一年的义务兵役。雷兹在军中表现杰出,帝国军队曾向雷兹提供军官职位,但被其拒绝,他更希望将获得的军事知识用在未来波兰独立的斗争中[9]。
1912年,他与约瑟夫·毕苏斯基、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等人在波兰共同创办准军事组织步兵协会(Związek Strzelecki),同年完成了个人的艺术学习。学院教授与评论家们常对雷兹的风景与肖像画作品大加赞赏,视其为前途无量的天才。
雷兹娶了 Marta Zaleska,娘家姓Thomas;他们没有孩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雷兹应征加入奥匈帝国军队,同年8月转至新成立的波兰军团,服役于约瑟夫·毕苏斯基麾下的波兰第一旅,多次与俄罗斯帝国军队在维斯瓦河南部地区交战。雷兹在军中晋升迅速,1916年时已为上校,与此同时,他仍坚持着自己的艺术创作,还在克拉科夫举办过个人画展。1917年俄国退出一战,由于拒绝再向德奥当局宣誓效忠,波兰军团旋即被遣散,士兵投入拘留营,司令官毕苏斯基则被囚禁在马格德堡。雷兹因病提前获释,毕苏斯基委派其担任波兰军事组织指挥官,他随后化名“希米格维”(Śmigły)[a]开展活动。
1918年10月,雷兹作为战争部长加入了伊格纳齐·达申斯基于卢布林成立的社会主义政府,随即被授予准将军衔。雷兹十分重视此次晋升,认为这意味着自己将被视作毕苏斯基的副手,从此他开始以“雷兹-希米格维”自称。同年11月11日,波兰临时政府将所有权力让与刚获释的毕苏斯基,后者得到了临时国家元首的头衔。尽管不满于雷兹-希米格维与社会主义者合作,犹豫再三的毕苏斯基最终还是认可让他继续担任波兰军队的准将。
波苏战争
1919年至1921年的波苏战争期间,雷兹-希米格维指挥波兰军队参与了几场对苏俄红军的攻势,成功夺取了维尔诺和迪纳堡等城市。在取得数次胜利后,他被任命为拉脱维亚武装部队总司令,不久便从红军手中拿下了拉特加尔地区。随后他又率部击破了红军第十二集团军,并进占基辅,但在谢苗·布琼尼领导的红军骑兵反击下,只得全面后撤。此后红军势如破竹,眼看已推进至华沙城下,雷兹-希米格维负责波军中部战线的防御工作,在华沙战役中正面抵挡红军进攻。此战又被称作“维斯瓦河的奇迹”,波军一举扭转战局,在随后的反攻中,雷兹-希米格维率军切断了红军第四、第十五集团军和第三骑兵军的逃跑路线,骑兵军将领盖克·布日什基扬被迫指挥残部败退至东普鲁士,尽数为德国所擒。
成为二号人物
1926年5月参与毕苏茨基发动的军事政变。1935年5月13日毕苏斯基死后统治集团三分,形成以总统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为首的元老派,以他任武装部队总监的军队实力派和以外长约瑟夫·贝克为首的文官政府派,其中他继承毕苏斯基最重要的军队总监职务,成为波兰事实上的独裁者,1936年11月10日授元帅军衔,他大搞个人崇拜,自称当代第二伟人,曾和希特勒一起瓜分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外交上的失误使得苏联认定波兰和西方联合起来对付它,他又不肯割让但泽走廊和德国站在一起,这样同时得罪了苏联、德国两个强国,而他的民族自尊心却认为波兰是欧洲第二陆军强国(仅次于法国,在苏、德之上),在英法援助的基础上足以一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波战争爆发时,将150万主力部队呈攻击态势一线展开,但在德军闪电进攻面前措手不及,迅速被分割包围,他无法适应闪电战的节奏,变更部署迟缓,指挥混乱,开战两个星期后,波兰47个主力兵团已经有22个被全歼,9月17日苏联加入德军一方作战给了他最后一击,部队士气迅速瓦解,第二天他和政府逃往罗马尼亚。
晚年与死亡
接着全体辞职和被罗马尼亚拘留,反对派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出任流亡政府总理,1940年10月25日他逃到匈牙利境内,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受不了西科尔斯基和反对派的指责,放弃元帅军衔以一个普通战士的身份从匈牙利潜回国内,10月30日加入地下抵抗组织。但不到5个星期就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年仅55岁,化名亚当埋在一个不知名的公墓中,直到1994年才重新安葬。
个人
除了他广为人知的绘画和诗歌成就外,雷兹-希米格维在一战时踢过足球,此后他终其一生都是一名忠实的足球热衷者[10]。
影响
从1937年开始,来自因希特勒德国的进一步加强而增加的威胁正动摇着雷兹作为所谓的“共和国第一军事家”的地位。由于战争一触即发,政治分歧逐渐消失,国防也成为了国家的重点,雷兹的地位甚至因此超过了总统。关于他的形象的宣传海报位于各种公共装饰建筑和公告栏上,旨在通过他强健的姿态和温柔的微笑唤起人民的信心。他的声望在战争爆发前达到了顶峰,包括大量赞颂的歌曲,诗歌,随之而来的还有几乎每天在波兰报纸上对他生活的展示。[11]
所谓的"雷兹传奇"随着1939年9月波兰战役的爆发而破灭。由于波兰的失败所造成的打击,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对他所造成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众多关于他在二战早期最为关键的几个月里的举措,使得他的名声至今仍饱受争议与批评。为满足意识形态上的需求这一目的,在二战前的书面记载中满是关于对他的颂扬,这一事实也正体现了他们的作风。
在1945-1989年共产党政权执政期间,以地下流亡文学为主导的思想产生了两个主要观点:其中一个看法称他是抛弃波兰军逃离国外的无能领袖;另一个观点则是指他在跟德国前都一直维护着萨纳齐亚政府的军事及外交政策。现代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波兰 历史学专家们则是会将焦点放在1935-1939期间在波兰身上所发生的问题和相关问题,而不是这位元帅。
2016 年,在伦敦西科尔斯基博物馆的档案中发现了他的一幅巨大而细致的油画。它被一个不知名的人折成四折藏在一个公文包里,然后走私到英国,以免被纳粹占领军带走。在波兰遗产协会的私人成员菲利普·布贾克(Philip Bujak)资助的修复工作之后,这幅完全修复的画被送回了目前正在展出的西科尔斯基研究所。
荣誉
原有的地位使得雷兹-希米格维 '“实际上”控制了在战时的所有国防事务。起初他并没有确保身边有任何有组织的政治集团,但后来他放弃了无关的观察家这样的角色,并且在他的观点和表态中变得更加公开,他的演讲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政治色彩来。 在毕苏斯基逝世后,通过与其他统治精英拥有较少的政治关系并利用他们之间的内斗,他逐渐登上了国家权利的最高层。然而在他任内的特征中却显现出严重的国内问题和失败的外交政策。 统治精英们试图从这些问题中吸引雷兹-希米格维——毕苏斯基的继承者的注意,以促使他为制造使整个社会陷入自然去爱国的狂热状态中而进行个人的政治宣传并大量使用口号标语,导致在他的领导下,波兰被带领着倾向国家近乎无法承受的地缘政治的情势。[11]
纪念
华沙市内一间90公顷公园华沙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公园以他命名。
作品
军事著作
- 《刺刀战》(Walka na bagnety,1914年,利沃夫)
- 《波兰军事学说》(W sprawie polskiej doktryny,1924年,华沙)
- 《骑兵掩护》(Kawaleria w osłonie,1925年,华沙)
- 《勿忘力量——命令、文章和演讲》(Byście o sile nie zapomnieli -Rozkazy, Artykuły, Mowy,1936年,华沙)OCLC 23183189
- 《波德战争》(Wojna polsko-niemiecka,1941年,布达佩斯)
诗歌
- 《向着我的道路尽头》(Dążąc do końca swoich dróg,1947年,巴黎;1989年 伦敦)ISBN 978-09-4866-813-5
绘画
雷兹的一些绘画作品参加过克拉科夫(1916年)和华沙(1917年)的艺术展,但大部分今已遗失。雷兹也曾为毕苏斯基的作品《1863年1月22日》(22 stycznia 1863,1920年,利沃夫)绘制插图。
注释
- ^ 在波兰语中意为“迅捷”,雷兹后来正式将该化名加入个人姓氏,即“雷兹-希米格维”(Rydz-Śmigły)。
参考资料
- ^ 1.0 1.1 Mirowicz & Dziekonski 2012.
- ^ 2.0 2.1 Mirowicz & Dziekonski 2012,第5页.
- ^ Polski Słownik Biograficzny 33. Kraków: Polska Akad. Umiejętności. 1992: 434. ISBN 9788304039254. OCLC 632133369. 一些来源显示爱德华·雷兹出生于别列扎内附近的拉普申村或Leśniki村。
- ^ Żagiel, Stefan. Zapomniany marszałek. Tygodnik Ciechanowski. 2005-07-25 [2008-07-12] (波兰语).
- ^ Koper 2011.
- ^ Manifestacyjny pogrzeb ś. p. Edmunda Uranowicza 34. Lwów: Gazeta Lwowska. 1937-02-13: 3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0) (波兰语).
- ^ Sprawozdanie Dyrekcyi CK Gimnazyum w Brzeżanach za rok szkolny 1905. Brzeżany: Fundusz Naukowy. 1905: 48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波兰语).
- ^ Mirowicz & Dziekonski 2012,第9–10页.
- ^ Mirowicz & Dziekonski 2012,第10–11页.
- ^ Ryszard Mirowicz: Edward Rydz-Śmigły: działalność wojskowa i polityczna. Warszawa: Instytut Wydawniczy Związków Zawodowych, 1988. ISBN 83-202-0603-0.
- ^ 11.0 11.1 存档副本 (PDF). [2015-04-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2-10).
参考文献
- Cepnik, Kazimierz. Wódz Naczelny i Marszałek Polski Edward Śmigły-Rydz : życie i czyny. Lwów: Lwowski Instytut Wydawniczy. 1937. OCLC 839096877 (波兰语).
- Chen, C. Peter. Edward Rydz-Śmigły. World War II Database. 2004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英语).
- Eckert, Marian. Historia polityczna Polski lat 1918-1939. Warszawa: Wydawnictwa Szkolne i Pedagogiczne. 1989. ISBN 978-83-0202-843-4. OCLC 750005610 (波兰语).
- Jabłonowski, Marek; Stawecki, Piotr. Następca komendanta. Edward Śmigły-Rydz. Materiały do biografii. Pułtusk: Wyższa Szkoła Humanistyczna. 1998. ISBN 978-83-9092-080-1. OCLC 297525484 (波兰语).
- Jędruszczak, Hanna; Jędruszczak, Tadeusz. Ostatnie lata Drugiej Rzeczypospolitej (1935-1939). Warszawa: Książka i Wiedza. 1970. OCLC 717113398 (波兰语).
- Kaden-Bandrowski, Juliusz. Piłsudczycy. Oświęcim: nakładem Naczeln. Komitetu Narodowego. 1915. OCLC 252247672 (波兰语).
- Zaremba, Paweł. Historia Dwudziestolecia 1918 - 1939. 2 vols. Paryż: Instytut Literacki. 1981. OCLC 8931940 (波兰语).
- Мазурак, Ярослава. "Булава маршалка і палітра художника". Бережанська гімназія. Сторінки історії. 1027 с. Тернопіль-Бережани: Джура. 2007. ISBN 978-96-6865-055-0. OCLC 181910809 (乌克兰语).
- Mirowicz, Ryszard. Edward Rydz-Śmigły: działalność wojskowa i polityczna. Warszawa: Instytut Wydawniczy Związków Zawodowych. 1991. ISBN 978-83-2020-974-7. OCLC 836693278 (波兰语).
- Mirowicz, Ryszard; Dziekonski, Gregory P. Edward Rydz-Śmigły :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biography (PDF).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y. 2012 [2015-04-25]. OCLC 8558633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2-10) (英语).
- Pepłoński, Andrzej. Wywiad a dyplomacja II Rzeczypospolitej. Toruń: Wydawnictwo Adam Marszałek. 2009. ISBN 978-83-7611-376-0. OCLC 802079731 (波兰语).
- Piłsudski, Józef. Pisma zbiorowe. Warszawa: Instytut Józefa Piłsudskiego. 1937. OCLC 978152107 (波兰语).
- Seidner, Stanley S. "The Camp of National Unity: An Experiment in Domestic Consolidation". The Polish Review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5, 20 (2/3): 231–236. ISSN 0032-2970. JSTOR 25777288 (英语).
- Seidner, Stanley S. "Reflections from Rumania and Beyond: Marshal Śmigły-Rydz Rydz in Exile". The Polish Review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7, 22 (2): 29–51. ISSN 0032-2970. JSTOR 25777480 (英语).
- Seidner, Stanley S. Marshal Edward Śmigły-Rydz and Poland: 1935-1939.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1974. OCLC 572341667 (英语).
- Serwatka, Tomasz. Edward Rydz-Śmigły. Gazeta:Historia mało znana. 200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1) (波兰语).
- Stachiewicz, Wacław. Wierności dochować żołnierskiej. Warszawa: Oficyna Wydawnicza "Rytm". 1998. ISBN 978-83-8667-871-6. OCLC 830510751 (波兰语).
- Koper, Sławomir. Życie prywatne elit Drugiej Rzeczypospolitej. Warszawa: Bellona. 2011. ISBN 978-83-1112-148-5. OCLC 807272252 (波兰语).
外部链接
- 有关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在德国经济学中央图书馆(ZBW)20世纪新闻档案中的剪报。
军职 | ||
---|---|---|
前任: 约瑟夫·毕苏斯基 |
波兰武装部队总督 1935年–1939年 |
继任: 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