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 (塞尔维亚)
白宫(塞尔维亚语:Бели двор / Beli dvor)是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德丁尼耶郊外的一座宫殿建筑,是南斯拉夫前王室(卡拉乔杰维奇王朝)的官邸。[1]
白宫 | |
---|---|
Бели двор / Beli dvor | |
概要 | |
类型 | 建筑结构、建筑物 |
建筑风格 | 帕拉第奥式 |
所属国家/地区 | 塞尔维亚 |
地点 | 贝尔格莱德德丁尼耶 |
坐标 | 44°46′13.37″N 20°26′55.57″E / 44.7703806°N 20.4487694°E |
起造 | 1934 |
竣工日 | 1937 |
所有者 | 塞尔维亚政府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亚历山大·乔尔杰维奇 |
网站 | |
http://www.tob.rs/what-to-see/palaces/white-palace | |
地图 | |
这座宫殿是由建筑师亚历山大·乔尔杰维奇设计的,采用了18世纪英国乡村房屋(例如:迪奇利公园)的帕拉第奥式风格。法国设计公司梅森·扬森用英国乔治时代和19世纪的俄罗斯古董装饰内部,后来在美国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执政期间出资捐赠装饰了白宫。[2]
历史
白宫曾是南斯拉夫王国的王宫[3]。是由亚历山大一世为他的三个儿子所修建的宫殿[3]。在建造的同一年,亚历山大一世在对法国马赛的国事访问中被暗杀。摄政王保罗接管了对建筑的监督,直到1937年竣工。玛丽亚女王和她的三个儿子,包括11岁的国王彼得二世,在此期间继续居住在皇宫中。摄政王保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随后入侵南斯拉夫之前唯一居住在皇宫中的王室成员。
二战之后,白宫被南斯拉夫共产党政权收归己有,成为狄托的官邸之一。南联盟时期,这里也是总统米洛塞维奇的官邸。在北约开始轰炸南斯拉夫之前,米洛舍维奇在宫殿接待了美国特使理查德·霍布鲁克。后来,米洛舍维奇在宫廷壁炉前正式辞职。
现在白宫在四月至十一月的周末对游客开放参观。[4] 甚至还参加了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以及欧洲文化遗产时期的旅游博览会。[5][6]
艺术品收藏
宫殿内合格的导游会告诉任何游客,白宫的著名艺术作品包括皮耶罗·迪·科西莫,比亚焦·安东尼奥,尼古拉·普桑的绘画(3幅作品),乔凡尼·贾利安尼,塞巴斯蒂安·布林东,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提香,林布兰的画作归因,雅克伯·帕尔马(2幅画),卡洛·卡利亚里,彼得·保罗·鲁本斯,卡雷尔·法布里修斯,西蒙·武埃,老扬·勃鲁盖尔,加纳莱托,欧仁·德拉克洛瓦,让-巴蒂斯特·卡尔波,朱塞佩·克雷斯皮,尼古拉·格里格雷斯库,弗朗兹·克萨韦尔·温德尔哈尔特,欧仁·弗罗芒坦,加斯帕德·杜格,理查·帕克斯·波宁顿,德朱拉·杰克赛奇,伊万·梅斯特罗维奇,弗拉霍·布克瓦等。绿色和白色塞弗尔(Sèvres)瓷器服务于1932年在巴黎的Charpentier画廊购买。该服务曾经属于阿尔托瓦伯爵。
抢劫和盗窃
1944年,贝尔格莱德从德国占领下解放后,许多宫殿的艺术品被共产党游击队洗劫一空。其中一件失窃的作品包括画派林布兰的画作《金特·法比尤斯·马克西姆斯》(Quint Fabius Maximus')。[7]
图片
-
白宫前廊的梁上细节
-
白宫的中庭大厅
-
白宫收藏的尼古拉·普桑与三名僧侣的风景画
参考资料
- ^ The White Palace. royalfamily.org. [July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2).
- ^ James Archer Abbott, Jansen, New York: Acanthus Press, 2005
- ^ 3.0 3.1 The White Palace. royalfamily.org. [July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2).
- ^ The Office of HRH Crown Prince Alexander II, Palaces open for visitors until 25 November 2007 (press release), Belgrade, 7 November 2007.
- ^ The Office of HRH Crown Prince Alexander II, Palaces welcome European heritage and extended tourist season (press release), Belgrade, 11 September 2007.
- ^ The Office of HRH Crown Prince Alexander II, Royal Compound presented at Novi Sad Fair 9–12 October (press release), Belgrade, 9 October 2007.
- ^ Archived copy. [201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