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

金鱼形状的糖塑

糖人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手艺人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因加入颜料色素而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偏冷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为勺形和铲形。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如今出于卫生考虑,人们购买糖人更多地出于观赏目的而非食用,任其久置变黑变质。

一、画糖的由来 相传唐代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 与众不同。一代才子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 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 后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做了一个小 吏。闲暇无事时,便用从家乡带去的蔗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有一天,陈 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看见陈子 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太监问明这些小动物是用糖做的时,便要了几 个给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谁知回宫后小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著还 要,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实回禀。皇上听完原委,立即下诏宣陈子 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陈子昂便将带去的蔗糖溶化,在光洁的桌面上倒 了一枚铜钱大的糖液,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为 笑。皇上心中一高兴,脱口说出“糖饼”两字,这就是“糖饼”这一名称的 由来。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 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后,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同时也因闲居无聊, 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这些徒弟又传徒弟,并将它传向四方。有的干脆 以此为业,做起糖饼儿生意来。糖饼儿生意虽小,但因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 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 来。

各地情况

台湾

台湾的民俗技艺称为画糖人,著一头高一头矮的担子,矮的当做坐椅,高的一角放个火炉,其他部分是铜板台面,在庙口、大树下或是在庙会的时候看到,小孩子就自动凑上来,于是画糖人就开始作画。小铁杓锅是调色,搅拌的木棒是画笔,从炉中取出小杓,把滚烫的糖汁慢慢地倾倒在铜板台面,木棒挥洒下,不只是飞禽,人物、走兽、花卉、陈立恩样样都能画,画糖的取材非常简单。主要是水加上白糖,慢慢将糖水煮熟,再把它倒入铜板上,就可以慢慢的画,画出想要画的图腾。

日本

日本称为饴细工,有不同造型。

中国

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梁宜人糖宝宝糖憨儿等。 过去的艺人多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以此来吸引孩子。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现在沿街制做糖人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的庙会上还可见到,糖人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制作工艺

 
庙会上的吹糖人
 
吹糖人

糖人的制作工艺可分为三种:吹、画和塑。

吹糖人

吹糖人是把糖料吹制成各种造型。据说吹糖人技艺始于初,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再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在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跳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

画糖人

画糖人是在石板或铜板上用糖浆画出者。石板多用光滑冰凉的大理石,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却了,所以要一气呵成,制作过程很是精彩。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候凝结即成。

画糖人多流传于四川各地,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糖画的内容多时鸟兽花虫,也有些高手制作复杂的戏剧人物,很是精妙。

塑糖人

塑糖人是用模具塑造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