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沃尔兹
肯尼斯·沃尔兹(Kenneth Neal Waltz,1924年6月8日—2013年5月13日),亦译做华尔兹,美国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理论结构现实主义学派创始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学者之一。[1]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97年荣退)。后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索兹曼战争和平研究所担任研究学者并在政治系兼任教授。[2]1981年,他在一篇专著中论证了核武器扩散也许可以使国际更和平。[1][note 1]
肯尼斯·尼尔·沃尔兹 Kenneth Neal Waltz | |
---|---|
出生 | 美国密歇根安娜堡 | 1924年6月8日
逝世 | 2013年5月12日 美国纽约市 | (88岁)
时代 | 现代哲学 |
地区 | 西方哲学 |
学派 | 新现实主义 |
主要领域 | 国际安全、核安全、国际关系无政府状态 |
著名思想 | 结构现实主义、守势现实主义 |
生平
沃尔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皆为初中学历。沃尔兹就读于当地的菁英学校安娜堡高中,毕业后到欧柏林学院主修数学,但在毕业前改攻读经济学。沃尔兹毕业后一度从军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
战后,沃尔兹乃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研究所。根据他多年后的描述,他当时发现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不够大,不够支撑他成为第一流的经济学家,所以一度想尝试其他兴趣,包括英文文学和政治哲学。在发现自己理性多于感性,也当不了顶级的诗人或文学家之后,沃尔兹乃定下心来攻读政治学,但是部分因为指导教授的人事变更问题,使得原本主攻政治理论的沃尔兹最终在无心插柳的副修领域国际关系开花结果。不过在多重学术领域之间流浪也有益处,早年在数学和经济学的修养使他能够借鉴微观经济学理论,重新构造了现实主义理论(也就是结构现实主义)。他于1954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2013年5月13日去世,享年88岁。[3]
著作
沃尔兹最为人知的专著有:
1959年出版《人、国家与战争》,改编自其博士论文,沃尔兹整理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依照它们对战争发生原因的解释,将它们分成三个分析层次。第一层次为“人性”和“个人作用”,例如战争发生因为人性本恶,或因为希特勒等个人的好战决定。第二层次为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例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专制政体等。沃尔兹觉得前两者都是常数,而非变数,所以无法解释为何既然人性本恶,人们却有时战争有时和平,或是为何同样一个民主政体却会有时打仗有时息兵。第三层次为沃尔兹的贡献,即“国际系统的结构”,即国际社会是个无政府状态。
1979年出版《国际政治理论》,基本上统一了原本的现实主义理论,新辟以第三层次分析为主的新现实主义,又称结构现实主义,从此取代老一辈古典现实主义的汉斯·摩根索和爱德华·霍列特·卡尔主义新一代的代表人物。
1980年发表《核武器扩散:更多也许会更好》。1995年和 Scott D. Sagan 合著《核武器扩散:新争论》。针对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的核武扩散问题,在主流意见普遍反对核武扩散的情形下,沃尔兹逆向思考,主张核武在主权国家间的扩散可能是件好事 ("More may be better")。他的论点在于,核武是终极的纯防御性武器,其威吓力正在于其不可使用性。简单的说,没有非核武国家会用常规武器挑战核武国家,因为必败;再来两核武国之间一旦有一方用上核弹,对方必会以核弹反击:三来核武国家之间必然不会用核武互相攻击,因为唯一的结果是世界末日。所以,如果大国都有核武了,那么在它们之间,常规武器的战争就会消失,核武战争也会消失。因此,最有能力导致世界毁灭的武器很可能也是最能促进世界和平的工具,“核平”的恐惧使得“和平”变得可能,是为核武悖论。沃尔思这个观点直到今日在社会上依然是少数观点,但是在现实主义派学者中有逐渐被接受的趋势。[3]
论点
沃尔兹认为理论是靠简化、还原来实现的。
简化又分为四个步骤:
- 分离(isolation)
- 提取(abstraction)
- 归并(aggregation)
- 理想化(idealization)[来源请求]
荣誉
沃尔兹去世前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在美国的地位约等于台湾中研院和中国大陆社会科学院﹞,并曾于 1987到1988年之间担任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会长。沃尔兹并在2010年获颁﹝一向和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为竞争者关系的)国际研究学会的国际安全研究类别的杰出学者奖。
2005年,沃尔兹被一份针对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的民意调查中被选为过去二十年来第二具影响力的学者,次于年富力强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奠基者罗伯特·凯尔汉;在2009年的另一份十国学者研究报告中则名列第三 (见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s, Views on the Discipline, and Policy Attitud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aculty at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以及 'TRIP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aculty in Ten Countries')。
自2008年开始,哥伦比亚大学的索兹曼战争和平研究所年年举办一年一度的“肯尼斯·沃尔兹国际关系讲座系列”,每年请一位年轻一辈的重量级学者进行专题演讲,并向沃尔斯致敬,目前为止依序请过史提芬·凡艾佛拉 (Stephen Van Evera, 麻省理工学院)、罗伯特·凯尔汉 (普林斯顿大学)、史提芬·沃特 (Stephen Walt, 哈佛大学)。
在2008年,以设立世界第一家国际政治系 (1919) 著名的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召开以沃尔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名为“思想之王:沃尔思的理论和思想”以庆祝《人、国家与战争》出版五十周年和《国际政治理论》出版三十周年。
参考资料
- ^ 1.0 1.1 Prof. Kenneth N. Waltz's Political Realism Wins James Madison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In Political Scie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 Jollander (2000). University of Columbia website.
- ^ Susan Peterson and Michael J. Tierney with Daniel Maliniak (August 2005).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s, Views on the Discipline, and Policy Attitud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aculty at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6-02-16.
- ^ 3.0 3.1 Kenneth N. Waltz, 1924-2013. [201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6).
- ^ The monograph was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 Waltz developed this theory in later publications, including one that argued peace in the Middle East would be secured if Iran were to acquire nuclear cap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