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特拉·黛薇
芝特拉·黛薇(印尼语:Chitra Dewi,1934年1月26日—2008年10月28日),本名拉拉·帕德玛·黛薇·芝特罗哈迪塞库苏莫(Rara Patma Dewi Tjitrohadiseikusumo),印度尼西亚(印尼)电影演员及导演。她在1950年代因参演由乌斯玛尔·伊斯迈耳(Usmar Ismail)执导的《尊贵的客人》(Tamu Agung)、《闪亮三姊妹》(Tiga Dara)和《斗士》(Pedjuang)而知名。她在1979年印尼电影节(Festival Film Indonesia)凭《因为若妻》(Gara-gara Isteri Muda)一片获得芝特拉奖(Piala Citra)最佳女配角奖项,并一直活跃于影坛至1993年为止。黛薇曾在1971年短暂执导过电影,使她成为1998年前四名印尼女性电影导演之一。
芝特拉·黛薇 Chitra Dewi | |
---|---|
出生 | 拉拉·帕德玛·黛薇·芝特罗哈迪塞库苏莫 Rara Patma Dewi Tjitrohadiseikusumo 1934年1月26日 荷属东印度西爪哇省井里汶府 |
逝世 | 2008年10月28日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74岁)
国籍 | 印度尼西亚 |
职业 | 演员、电影导演 |
生平
芝特拉·黛薇在1934年1月26日出生于荷属东印度西爪哇省井里汶府(Residentie Cheribon),拥有高中学历[1]。
黛薇首部参演的电影是1955年由乌斯玛尔·伊斯迈耳为印尼民族电影公司(Perfini)执导的讽刺政治喜剧《尊贵的客人》,但她却是因在翌年与因德丽亚蒂·伊斯卡克(Indriati Iskak)和米耶克·维查亚(Mieke Widjaja)共同主演同公司的歌舞片《闪亮三姊妹》而成名[2]。该电影讲述与祖母同居的三姊妹的爱情生活。它成为了印尼民族电影公司商业上最成功的电影,并衍生一连串女性扮演片中三姊妹的撞脸比赛[3]。据印尼电影历史学家米斯巴赫·尤萨·比兰(Misbach Yusa Biran)所述,黛薇被视为理想印尼女性-轻率而拘束的代表[4]。
黛薇在1960年代继续留在印尼民族电影公司,并参演《鹿鼠将军》(Djendral Kantjil)和《斗士》等电影[5],其中后者曾竞逐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6]。她亦曾参与雅加达国家戏剧学院的舞台剧演出[7]。与此同时,黛薇亦开始参演其他公司的电影,包括印尼艺术家电影公司(Persari)的《巴厘岛假期》(Holiday in Bali)、珀纳·马斯影业(Panah Mas Film)的《宾·斯拉默特的游荡》(Bing Slamet Merantau)和阿戈拉影业(Agora Film)的《绿谷》(Lembah Hidjau)和《渔人之血》(Darah Nelajan)[2][5]。
1960年代,黛薇除了继续幕前演出,也开始参与幕后制作。她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芝特拉·黛薇电影制作公司,并在1967年监制其首部电影《2X24小时》(2 X 24 Djam)。该公司另外制作了五部电影[8],包括三部由黛薇亲自执导的电影《黑暗中做爱》(Bertjinta dalam Gelap)、《少女》(Dara-Dara)和《芝曼德的骑士》(Penunggang Kuda Dari Tjimande)。这些电影在商业上均不成功[7],她亦因此专注于幕前演出[2]。1971年,黛薇获印尼记者联盟(Persatuan Wartawan Indonesia)肯定其在《龙根》(Nji Ronggeng)的演技[9]。
黛薇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主要饰演配角,比如杨中义执导的爱情片《梭罗的女儿》(Putri Solo)、阿斯鲁尔·沙尼(Asrul Sani)执导的剧情片《生活杂陈》(Kemelut Hidup)和瓦尤·西洪宾(Wahyu Sihombing)执导的剧情片《因为若妻》。其中,她凭《因为若妻》一片,在1979年印尼电影节中获得芝特拉奖最佳女配角奖项[9]。黛薇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参演了20部电影,直至1993年的《宏剑》(Pedang Ulung)为止[5]。1992年,她获印尼国家电影委员会颁发终身成就奖[2]。她也在2007年的万隆电影节获颁终身成就奖[10]。
黛薇的健康状况随着其长子班邦·桑苏迪(Bambang Samsudi)在2006年逝世而恶化。2008年3月,她曾因营养不良而入住本多英达(Pondok Indah)医院两个星期,但其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最终于2008年10月28日下午2时(UTC+7)在其幼子阿古斯·厄尔温(Agus Erwin)陪伴下于南雅加达家中逝世。她与其父母及长子一同安葬在井里汶的查邦巴伊(Jabang Bayi)坟场[10][11]。
影响
在1998年以前,印尼只有4名女性电影导演。除了黛薇之外,其余三人分别为勒娜·阿斯马拉(Ratna Asmara)、索菲亚·W·D(Sofia W.D.)和伊达·法里达(Ida Farida)[12]。这四人中除了法里达以外均为幕前出身[2]。这些导演均难以获得犹如男性导演般的认可,使幕前演出成为女性在影坛获得肯定的唯一途径[13]。
在1998年苏哈托倒台之后,女性导演的数目有戏剧性增长[13],部分更获得印尼国内以至国际的肯定。后苏哈托年代出道的女性导演包括米拉·勒斯玛娜(Mira Lesmana)和南·阿赫纳斯(Nan Achnas)(曾与其他导演共同执导《每个人》(Kuldesak))[14]、妮亚·迪纳塔(Nia Dinata)(曾执导《擦包看》(Ca-bau-kan)和曾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一夫多妻》(Berbagi Suami))[15]、哲娜尔·玛厄萨·阿尤(Djenar Maesa Ayu)(曾执导在2008年位列数张印尼最佳电影排行榜的《我无曳》(Mereka Bilang, Saya Monyet!))[16][17]等。
作品
在其五十年从影生涯中,黛薇曾参演超过80部电影。她亦曾是4部电影的监制、3部电影的导演及2部电影的编剧[5]。黛薇也在电视圈活跃,曾参演《萨蒂卡医生》(Dr. Sartika)、《心灵之窗》(Jendela Hati)、《克达西》(Kedasih)和《两根栋梁》(Dua Pilar)等电视剧[2]。
幕后
- 《2X24小时》(1967年,监制)
- 《萨米温与达西玛》(Samiun dan Dasima,1970年,监制)
- 《黑暗中做爱》(1971年,导演、监制及编剧)
- 《少女》(1971年,导演及编剧)
- 《芝曼德的骑士》(1971年,导演、监制及编审)
幕前
- 《尊贵的客人》(1955年)
- 《冠军1960》(Djuara 1960,1956年)
- 《闪亮三姊妹》(1956年)
- 《八条向风之路》(Delapan Pendjuru Angin,1957年)
- 《三名逃犯》(Tiga Buronan,1957年)
- 《鹿鼠将军》(1958年)
- 《普拉维罗先生》(Pak Prawiro,1958年)
- 《女生宿舍》(Asrama Dara,1958年)
- 《黑暗过去光明到来》(Habis Gelap Terbitlah Terang,1959年)
- 《斗士》(1960年)
- 《皇后家庭》(Ratu-ratu Rumah Tangga,1960年)
- 《父亲的愿望》(Tjita-Tjita Ajah,1960年)
- 《意外》(Tak Terduga,1960年)
- 《沿途一会》(Djumpa Diperjalanan,1961年)
- 《网格后的茉莉》(Melati Dibalik Terali,1961年)
- 《巴厘岛假期》(1962年)
- 《宾·斯拉默特的游荡》(1962年)
- 《绿谷》(1963年)
- 《上季》(Semusim Lalu,1964年)
- 《渔人之血》(1965年)
- 《白花》(Bunga Putih,1966年)
- 《吉塔·塔鲁纳》(Gita Taruna,1966年)
- 《2X24小时》(1967年)
- 《龙根》(1969年)
- 《生命、爱情和眼泪》(Hidup, Tjinta dan Air Mata,1970年)
- 《萝曼萨》(Romansa,1970年)
- 《萨米温与达西玛》(1970年)
- 《芝曼德的骑士》(1971年)
- 《拉特娜》(Ratna,1971年)
- 《怜悯》(Belas Kasih,1973年)
- 《坟上的月亮》(Bulan di Atas Kuburan,1973年)
- 《鲍比》(Bobby,1974年)
- 《我想生活》(Aku Mau Hidup,1974年)
- 《阿里巴巴》(Ali Baba,1974年)
- 《牺牲》(Pengorbanan,1974年)
- 《梭罗的女儿》(1974年)
- 《普拉哈拉(女性是女人)》(Prahara (Betinanya Seorang Perempuan),1974年)
- 《玛莉亚,玛莉亚,玛莉亚》(Maria, Maria, Maria,1974年)
- 《玛莉亚修女》(Suster Maria,1974年)
- 《爱我》(Sayangilah Daku,1974年)
- 《花江的玫瑰》(Bunga Roos dari Cikembang,1975年)
- 《希哈》(Chicha,1976年)
- 《欲望的凶猛》(Ganasnya Nafsu,1976年)
- 《最后总站》(Terminal Terakhir,1977年)
- 《生活杂陈》(1977年)
- 《母亲的秘密》(Rahasia Seorang Ibu,1977年)
- 《使人晕眩的阿滕》(Ateng Bikin Pusing,1977年)
- 《约安》(Yoan,1977年)
- 《因为若妻》(1977年)
- 《爱情总站》(Terminal Cinta,1977年)
- 《如我所愿》(Semau Gue,1977年)
- 《卷发二重奏》(Duo Kribo,1977年)
- 《尔霍马节奏漫游I》(Rhoma Irama Berkelana I,1978年)
- 《尔霍马节奏漫游II》(Rhoma Irama Berkelana II,1978年)
- 《熬夜》(Begadang,1978年)
- 《伯塔维虎龙达》(Si Ronda Macan Betawi,1978年)
- 《校园女孩》(Gadis Kampus,1979年)
- 《寻觅爱情》(Mencari Cinta,1979年)
- 《紫丝雾》(Kabut Sutra Ungu,1979年)
- 《青年》(Remaja-remaja,1979年)
- 《奋斗与祈祷》(Perjuangan dan Doa,1980年)
- 《阿玛莉亚·S·H》(Amalia SH,1981年)
- 《不是季节的梦》(Bukan Impian Semusim,1981年)
- 《穿着白裙的妮拉》(Nila di Gaun Putih,1981年)
- 《皮通再行动》(Si Pitung Beraksi Kembali,1981年)
- 《白玫瑰》(Sekuntum Mawar Putih,1981年)
- 《带我走》(Bawalah Aku Pergi,1981年)
- 《美丽的幻彩》(Simphony yang Indah,1981年)
- 《阴天不是永灰》(Mendung Tak Selamanya Kelabu,1982年)
- 《摇曳的草》(Rumput-Rumput yang Bergoyang,1983年)
- 《卡达尔瓦蒂》(Kadarwati,1983年)
- 《她是征服者》(Dia Sang Penakluk,1984年)
- 《透明玻璃》(Sebening Kaca,1985年)
- 《玛丽娜的命运》(Takdir Marina,1986年)
- 《骷髅山战士》(Pendekar Bukit Tengkorak,1987年)
- 《绍尔·塞普(萨特里亚·马当卡拉)》(Saur Sepuh (Satria Madangkara),1988年)
- 《龙神风格》(Jurus Dewa Naga,1989年)
- 《冠军里奥》(Rio Sang Juara,1989年)
- 《图朗加》(Turangga,1990年)
- 《年轻的新娘》(Pengantin Remaja,1991年)
- 《宏剑》(1993年)
脚注
- ^ Apa Siapa 1999,第120页.
- ^ 2.0 2.1 2.2 2.3 2.4 2.5 Apa Siapa 1999,第121页.
- ^ Biran 2009,第152页.
- ^ Biran 2009,plate 3.
- ^ 5.0 5.1 5.2 5.3 Filmindonesia.or.id, Filmography.
- ^ MIFF.
- ^ 7.0 7.1 Biran 1979,第109页.
- ^ Filmindonesia.or.id, PT Chitra Dewi Film Production.
- ^ 9.0 9.1 Filmindonesia.or.id, Awards.
- ^ 10.0 10.1 Tempo 2008, Anggota Tiga Dara.
- ^ Pikiran Rakyat 2008, Anggota Tiga Dara.
- ^ Lent 1999,第105页.
- ^ 13.0 13.1 Swestin 2012,第103页.
- ^ Chotimah 2011, Perempuan di Dalam.
- ^ GSCFFI, Nia Dinata – GSCFFI.
- ^ Tempo 2008, Di Layar Lebar.
- ^ Liem 2008, Top ten theatrical releases.
参考资料
- 1961 year. moscowfilmfestival.ru.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 Apa Siapa Orang Film Indonesia. Jakarta: Indonesi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1999. OCLC 44427179 (印度尼西亚语).
- Arianto, Arif. Anggota Tiga Dara itu Telah Berpulang. Tempo. 2008-10-28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编). Apa Siapa Orang Film Indonesia 1926–1978. Jakarta: Sinematek Indonesia. 1979. OCLC 6655859.
- Biran, Misbach Yusa. Peran Pemuda dalam Kebangkitan Film Indonesia. Jakarta: Ministry of Youth and Sports. 2009. OCLC 607257806 (印度尼西亚语).
- Chitra Dewi – Filmografi.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Chitra Dewi – Penghargaa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Citra Dewi Meninggal Dunia. Pikiran Rakyat. 2008-10-28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Chotimah, Fanny. Perempuan di Dalam dan di Belakang Layar. Bentara Budaya. 2011-02-11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印度尼西亚语).
- Di Layar Lebar, Djenar Berenang [On the Wide-Screen, Djenar Swims]. Tempo. 2008-12-29 [201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印度尼西亚语).
- Lent, John A. Women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in 1990s: An International, Annotated Bibliography.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99. ISBN 978-0-313-30209-1.
- Liem, Iskandar. Top Ten Theatrical Releases of 2008. The Jakarta Post. 2008-12-28 [201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4).
- Nia Dinata – GSCFFI Filmmaker Honoree. Social Change Film Festival and Institute. [201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8).
- PT Chitra Dewi Film Productio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Swestin, Grace. In the Boys' Club: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s of Women in the Indonesian Cinema 1926 – May 1998. Scriptura (Surabaya: Petra Christian University). 2012-07, 3 (2): 103–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