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蛱蝶

台湾环蛱蝶学名Neptis taiwana,别名:埔里三线蝶)在台湾又名蓬莱环蛱蝶,是属于蛱蝶科的一种蝴蝶,是环蛱蝶属的一种。模式产地为台湾,亦只分布于当地本岛之低至中海拔地区[1]。成虫见于春至秋季,爱访花、吸腐和吸水;幼虫的寄主樟科植物。目前数量尚多[2]

台湾环蛱蝶
展翅形态
合翅形态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鳞翅目 Lepidoptera
总科: 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
科: 蛱蝶科 Nymphalidae
属: 环蛱蝶属 Neptis
种:
台湾环蛱蝶 N. taiwana
二名法
Neptis taiwana
Fruhstorfer, 1908
异名
  • Neptis (Bimbisara) ananta taiwana
    Fruhstorfer, 1908
  • Neptis ananta var. moltrechti
    Oberthür, 1908;
  • Neptis horishana Matsumura, 1908

形态

幼期

终龄幼虫的体表只有在后胸有一对明显棘突,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明显棘刺。后胸及腹部前段特别的胖,而腹部后段明显较瘦长,体侧在腹部前段偏下方处有几个萤光黄绿色的斑点。蛹体色为淡褐色,并且带有淡紫色的光泽,形态也较为流线[2]

成虫

雌雄斑纹相似。躯体背侧黑褐色,有虹彩状金属光泽,腹侧白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缘略呈弧形,外缘中央略凹入,外缘翅脉端略突出而略作锯齿状。后翅近圆形,外缘翅脉端略突出而略作锯齿状。雌蝶的翅膀外型较宽圆[3]

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面有明显的带纹、条纹及斑点,呈泛黄之白色。前翅中室内有一白条,其末端延伸入M2室而作眉形。白色中央斑列鲜明而作弧形排列,其外侧有两条模糊的灰黄色细线纹。后翅内侧与外侧各有一白色带纹,两者间及外侧带之外侧各有一不鲜明之灰黄色细线纹。翅腹面底色为红褐色,其上于翅背面白纹相应位置亦有白纹,灰黄色细线纹则代之以浅紫色线纹。后翅翅基处沿前缘有一浅紫色纹。后翅外侧白带富个体变异。缘毛黑白相间[3]

雄蝶于后翅背面前缘附近具灰色性标,雌蝶则无。雄蝶前足附节愈合,被长毛,雌蝶则分节,疏被毛[3]

习性

幼期

以三龄幼虫越冬。幼虫食用寄主叶片,其寄主皆为樟科植物,包括[2][4]

成虫

一年多代。成蝶见于3-12月。出没于海拔0-2000米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通常要有一大片树林的环境,如台北市里的景美山(仙迹岩),彰化县八卦山台地清水岩)等都是邻近都会区的浅山丘陵,仍有环境合适的树林。开发较多的地区就不易见到。成蝶有访花性,也会吸食腐败物与吸水。雌蝶会选择稍阴暗的环境产卵,光线明亮的树林外围或树林的树冠层都不是雌蝶会产卵的位置[2]

参考

  1. ^ Fruhstorfer, 1908; Lepidopterologisches Pêle Mêle. IX. Neue Rhopaloceren von Formosa Ent. Zs. 22 (32): 131
  2. ^ 2.0 2.1 2.2 2.3 吕至坚、陈建仁. 《蝴蝶生活史圖鑑》. 台湾: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14年3月23日: 338-339, 428. ISBN 9789861777849 (中文(繁体)). 
  3. ^ 3.0 3.1 3.2 徐堉峰. 《臺灣蝴蝶圖鑑.下【蛺蝶】》. 台湾: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13年3月10日: 154-155. ISBN 9789861776682 (中文(繁体)). 
  4. ^ Chou, 1994, Monografia Rhopalocerorum Sinensium 2: 541 (简体中文)

文献

  • Oberthür, 1908; Observations sur des Lépidoptères de l'île Formose Bull. Soc. ent. Fr. 1908: 330
  • Matsumura, 1908; Die Nymphaliden Japans Ent. Zs. 22 (39) : 157-158
  • Eliot, 1969, An analysis of the Eurasian and Australian Neptini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Bull. Brit. Mus. nat. Hist. (Ent.) Suppl. 15: 101
  • Dhungel B, Wahlberg N. 2018.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the subfamily Limenitidinae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PeerJ 6:e4311 https://doi.org/10.7717/peerj.431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