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古厝
薛家古厝位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于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2月26日公告为历史建筑[1][2],2014年8月11日以 左营廍后薛家古厝之名公告为直辖市定古迹[2]。该建筑曾入选高雄市历史建筑十景之一,现由财团法人高雄市左营区薛氏宗祠文教基金会负责管理[3],现今除仍有后代子孙居住外,也有部分租给外姓人家居住[4]。
左营廍后薛家古厝 | |
---|---|
位置 | 高雄市左营区廍北里 海平路40号 |
坐标 | 22°41′09″N 120°17′16″E / 22.685775°N 120.287782°E |
建成时间 | 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
官方名称 | 左营廍后薛家古厝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宅第 |
详细登录资料 | |
左营廍后薛家古厝后落右外护龙 |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左营区廍后街42巷39弄3号 |
官方名称 | 左营廍后薛家古厝后落右外护龙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
详细登录资料 |
沿革
薛家祖先约在清康熙年间从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来台,最初住在凤山县赤山(今凤山区北边),传至第五代薛九重(1772年-1846年)时,由于他的父母先后在他七岁与九岁时去世,成为孤儿的他便投靠住在今左营区廍后的姑母,替大户人家帮佣,从此薛家在此定居发展[4]。薛家在左营廍后地区除了务农、捕鱼之外,也曾经营粮行与糖廍[4]。
薛九重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兴建古厝第一进之后,其子薛老(1811年-1886年)则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增建第二进,至于第三进则是到了日治时期的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才兴建,大正十三年(1924年)时第三代薛利的长子薛占又增建了右外护龙[4]。
建筑特色
薛家古厝为传统的闽南三进古厝,整体格局为三进三院双护龙,占地1400多坪,值得注意的是该古厝并非一气呵成,而是历经三代才完成[4]。
古厝第一进使用石灰、黏土、土埆砖等盖成,面宽五间,门额题著“河东”;第二进在30年后才加盖,门额题著“梅魁”;第三进建材使用红砖与半屏山的石灰石,门额亦题“河东”,而第三进也是保留较多原貌的一进[4]。三进左右各设有厢房四间,而三进的立面均用立面裙堵作仿石基座,身堵、腰堵则是斗砌的红砖,屋顶上则是红色仰合瓦[4]。古厝厢房的门额上题有“居仁”、“由义”、“礼门端”等字来勉励后代子孙勤奋好学,亦有“得其所”、“占家祥”、“居之安”、“平安宅”等字来祈求后代居家平安[4]。
参考资料
- ^ 吴慧芬、张世瑜. 左營薛家古厝古蹟存廢 後人意見對立. 苹果日报. 2014-07-17 [2014-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2.0 2.1 左營廍後薛家古厝.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2001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初版二刷. 台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2-09-30: 27页. ISBN 957-01-1200-X.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杨玉姿. 《高雄市史蹟賞析》. 高雄市: 高雄市文献委员会. 2009年10月: 138-141页. ISBN 978-986-02-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