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中国现代作家、书画家(1898-1975)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又名,小名慈玉子𫖮[1],后改为子恺,笔名T·K浙江省石门县(今嘉兴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教育家。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是中国漫画艺术的先驱。他的漫画造形简约,画风朴实,饶富童趣,在众多画家中,独树一格。

丰子恺
丰子恺
出生(1898-11-09)1898年11月9日
 大清浙江省石门县
逝世1975年9月15日(1975岁—09—15)(7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散文家、画家、教育家

生平

1898年11月9日(清德宗光绪24年9月26日)[2]丰子恺在浙江省石门县(今嘉兴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出生。祖籍浙江鄞县,先祖丰仲颜在末自宁波府鄞县迁居石门,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父亲丰𨱑长于诗文,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他是长男,排行第七,有六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但两弟弟皆早夭。

丰子恺在读师范时期,有两位恩师。一位是艺术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预科班二年级时,上李叔同教授画石膏像课,丰子恺沉迷其中,画艺进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并学习绘画理论。也向李叔同学习音乐,苦练钢琴。夏丏尊当时在浙江第一师范本任舍监一职,后改任为国文老师。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艺写作闻名,对学生教导甚严,写作文时要求“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

1914年2月首度发表作品。1918年首度发表诗词。1919年,丰子恺自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出国深造学习美术是他的理想。于是他卖祖产,并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钱,并到日本东京展开他的留学生涯。丰子恺的日语是向两位曾留日的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学习的。他在东京短期进修。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但某日,他在旧书摊上看到《梦二画集·春之卷》。竹久梦二是日本自学成功的画家,专攻简笔漫画,在当时可谓自成一家。竹久梦二的画构图技巧来自西方,但画趣却是东洋味。丰子恺认为,这些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了日后美术的途径。1922年12月开始漫画创作。

 
1962年丰子恺与颜文梁林风眠贺天健张充仁张乐平观摩交流画作

丰子恺在日本游学10个月,盘缠用尽后不得已返国。回国后迫于家计他再执起教鞭,授课讲学。平日在教学之余,开始从事英、日文的翻译工作。丰子恺创作漫画的动机,先是因校务会议过于无趣之余,他便观察同事不同的姿态,回宿舍后画成图稿,颇觉有趣,便开始尝试其他内容。朱自清俞平伯合办刊物《我们的七月》,他便向丰子恺要了张画,刊登在1924年的期刊上。那幅图画题目为“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办《文学周报》的郑振铎的注意。

1925年2月1日,丰子恺用出售浙江上虞的私人住宅“小杨柳屋”所得的资金,与匡互生朱光潜等人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后改为立达学园),设有美术科、音乐科、文学科,以《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办学宗旨[3]。1925年2月25日立达中学正式开学上课。校址初设于上海公共租界虹口老靶子路(今武进路)俭德里10号(今罗浮路东侧)。后迁至小西门黄家阙路上的原上海艺术专科师院第二院(中华艺术大学)宿舍。1925年夏秋时,在江湾淞沪铁路旁(今新市南路579弄)自建校舍,正式更名“立达学园”[4]。1928年学园因经费拮据停办。丰子恺本人也在1926年搬到立达学园附近的江湾永义里27号缘缘堂居住(现车站南路28号对面)。

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恺的画作,郑振铎给这些画定了“子恺漫画”的标题。1926年创办开明书店。1927年从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皈依佛门净土宗,法名“婴行”。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丰子恺回到杭州定居。

1930年,母亲去世后,丰子恺住到了嘉兴[5]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江湾立达学园和缘缘堂均毁于中日战火中。1932年秋天,丰子恺用版税和开明书店的分红,得以在家乡石门湾建造真正的缘缘堂。[5]后往返于石门湾和杭州之间,1937年抗战爆发,从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后居重庆,1939年到1942年,丰子恺追随西迁中的浙江大学辗转迁移,先后执教于广西宜山和贵州遵义,为浙大师生讲授艺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等课程。[6]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辗转多地,先暂居杭州西湖招贤寺,1947年3月11日迁入杭州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小平房,称“湖畔小屋”。[5]1948年9月27日访问台湾,11月23日在厦门住四个月,画《护生画集》。1949年到英属香港举行画展,1949年4月底回到上海。[5]

1954年,首屈一指的上海市中国日语学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和唯一一位教师。丰子恺此后一直居住陕西南路39弄长乐村93号日月楼。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7]1961年到1965年,他翻译日本古典名著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幼女丰一吟协助。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蒙受屈辱,尤其是批“黑画”运动期间[8];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发(9月诊断为右叶尖肺癌);并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恶化,同年9月15日12时8分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寿76岁。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书面通知送交长子丰华瞻

作品

丰子恺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续笔》、《车厢社会》、《缘缘堂集外遗集》、《癞六伯》;彩色画册《子恺漫画选》、艺术理论著作《丰子恺美术讲堂》、《丰子恺音乐讲堂》及漫画集《子恺,漫画》、《护生画集》[9]等。译作有日本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夏目漱石选集;俄国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柯罗连科《我的同时代人》;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落洼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

散文

丰子恺散文喜欢赞美儿童的天真,以及歌颂人格的完整。由于信奉佛教的关系,所以作品也具有避开现实的倾向。早期的散文表达他对虚伪的社会风习的不满,稍后的作品具有较多的社会内容,如对城市底层人民艰苦的劳动生活的描写等等。文笔朴素平淡,间见幽默感

他的散文《渐》被台湾龙腾版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第2册收录,台湾教科书开放民编前的国立编译馆版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也曾收录。散文《山中避雨》曾收录于国立编译馆版国民中学国文教科书。[10]

漫画

护生画集》是近代佛教艺术的珍品。全套六集共四百五十幅,内容分为戒杀、护生、善行三大题材。由丰子恺作画,文字由弘一法师(第一、二集)、叶恭绰(第三集)、朱幼兰(第四、六集)、虞愚(第五集)书写,前后相继创作的过程长达四十六年。在第六集的序言中,广洽法师对护生画作了一个总结:“盖所谓护生者,即护心也,亦即维护人生之趋向和平安宁之大道,纠正其偏向于恶性之发展及暴力恣意之纵横也。是故护生画集以艺术而作提倡人道之方便,在今日时代,益觉其需要与迫切。虽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呼声绵邈,冀可唤回人类苏醒之觉性。”[11]

子女

纪念

2008年起,陈一心家族慈善基金开始颁发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12]

2012年11月9日,Google为纪念丰子恺114岁冥诞,制作了以丰子恺漫画作品为主题的涂鸦,且左上角写有“怀念丰老”字样。[13]

参见

资料来源

  1. ^ 丰子恺. 丰子恺全集 美术卷一. 北京: 海豚出版社. 2016. 
  2. ^ 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文学卷,卷7,页836,杭州:1992年。
  3. ^ 李茂增著. 无言之美 朱光潜评传.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5.04: 19–20. ISBN 978-7-5486-0816-5. 
  4. ^ 陈星,朱晓江著. 从“湖畔”到“海上” 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及流变.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4.06: 58. ISBN 978-7-5426-4731-3. 
  5. ^ 5.0 5.1 5.2 5.3 陈, 星. 丰子恺年谱长编.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576. ISBN 978-7-5161-5096-2. 
  6. ^ 存档副本. [2019-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7. ^ 赖少其唐云联展:见证知己之情与五十年代上海美术事业的草创_艺术评论_澎湃新闻-The Paper. m.thepaper.cn. [2024-04-29]. 
  8. ^ 吴继金. 文革”时期批判《中国画》的闹剧. 《华夏文摘》. 200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9. ^ 丰子恺作品
  10. ^ 自由时报电子报. 中作家豐子愷114歲誕辰 Google首頁暗藏玄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12-11-09 [2024-04-29] (中文(台湾)). 
  11. ^ 《護生畫集》. [2015-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4). 
  12. ^ 宗旨與緣起. Feng Zikai. [2024-04-29] (中文(香港)). 
  13. ^ 存档副本. [201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