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艾德勒

美國口琴演奏家(1914-2001)

劳伦斯·“拉里”·塞舌尔·艾德勒Lawrence "Larry" Cecil Adler,1914年2月10日—2001年8月6日)是一位美国口琴演奏家,以杰出的演奏技巧闻名。佛汉·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马尔康·亚诺(Malcolm Arnold)、大流士·米尧(Darius Milhaud)与阿瑟·本杰明(Arthur Benjamin)等作曲家皆曾为他创作过作品。在生涯晚期与多位知名音乐家如史汀艾尔顿·强凯特·布希进行合作。

拉里·艾德勒
本名Lawrence Cecil Adler
出生(1914-02-14)1914年2月14日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
逝世2001年8月6日(2001岁—08—06)(87岁)
英国伦敦
职业作曲家、演员、音乐家
活跃时期1931-2001
配偶Eileen Walser (1952-1957) (离婚)
2名子女
Sally Cline (1959-1963) (离婚)
1名子女

生平

艾德勒出生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一个犹太家庭并毕业于巴尔的摩城市学院。[1]艾德勒自学口琴(他本人称呼其"mouth organ")[2],并在14岁起进行职业演出。1927年,巴尔的摩太阳报赞助了一场口琴的比赛,艾德勒以一首贝多芬小步舞曲赢了这次比赛。在一年后,他到了纽约。被Rudy Vallée注意到后,艾德勒得到了他第一次音乐厅的演出机会,并获得了管弦乐团指挥Paul Ash的注目。1934年,他在电影《Many Happy Returns》中出现。之后被英国剧作家C. B. Cochran雇用,在伦敦演出。艾德勒在英国得到相当的知名度,在当地,口琴的销量增加了二十倍,并且有三十万人加入了艾德勒的爱好者俱乐部。[3]

艾德勒是最初几位演奏为口琴而作的大型作品的演奏者之一,而这些作品通常即是为他写作,如Jean Berger的Concerto for Harmonica and Orchestra "Caribbean" (1941)、Cyril Scott的《小夜曲》(钢琴与口琴)、佛汉·威廉斯的《降D大调浪漫曲》(1952年在纽约首演)、米尧的Suite Anglais (1947年5月28日,巴黎)、阿瑟·本杰明的《口琴协奏曲》(1953)与马尔康·亚诺的《口琴协奏曲》(作品46,1954年为英国逍遥音乐会所写)。他录制了这些作品,有些甚至录制了超过一个版本。艾德勤也演奏为其他乐器所写的作品的改编曲,如巴哈韦瓦第小提琴协奏曲。他与雪黎交响乐团演出他编的韦瓦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他也演奏过巴尔托克贝多芬(Minuet in G)、德布西法雅盖希文莫札特弗朗西斯·普朗克拉威尔史特拉汶斯基威廉·沃尔顿等人的作品。

在1940年代,艾德勒与美国舞者Paul Draper在全美与世界各地巡回。1949年他移居英国伦敦,并在伦敦度过余生。

艾德勒在1953年的电影《Genevieve》中的音乐使他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但他本人的名字因为好莱坞黑名单的关系并未出现在电影的工作人员中。艾德勒也参与了法国导演雅克·贝克(Jacques Becker)的电影《Touchez pas au grisbi》。

1994年艾德勒的80岁生日时,他与George Martin录制了一张盖希文歌曲的专辑《The Glory of Gershwin》。他与George Martin一同演奏了《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这张专辑在1994年英国专辑排行榜中曾到达第二名。[4]在《The Glory of Gershwin》的演奏会上,艾德勒每次开始演出时都会同时以钢琴和口琴演奏《Summertime》,展示了他弹奏钢琴的能力。这张专辑的演出者包含了彼得·盖布瑞尔、Oleta Adams、艾尔顿·强史汀邦乔飞、Richie Sambora、Meat Loaf、西尼德·奥康娜、Robert Palmer、雪儿凯特·布希、Elvis Costello、Courtney Pine、Issy Van Randwyck、Lisa Stansfield以及Carly Simon。这些歌手随着管弦乐团演唱盖希文的歌曲,艾德勒则负责口琴独奏。

2001年8月7日,艾德勒在伦敦的圣汤玛士医院安详地辞世,享寿87岁,火化后安葬在伦敦。

其他领域

除了音乐上的表现,艾德勒也在多部电影中演出。在《Sidewalks of London》(1938)中他演出街头艺人。他与讽刺杂志《Private Eye》的合作在英国也大受欢迎。他在1985年写了自传《It Ain't Necessarily So》,有时也为《Harpers & Queen》杂志作美食评论。他也在Jack Benny的电台节目上出现过几次,娱乐全国各地的二次大战伤残士兵。另一本传记《Me and My Big Mouth》在1994年出版,但在一次《The Free-Reed Journal》的访谈中,他表示那本传记虽有真实材料,但作者完全错过他本人的风格与声音,是一本糟糕的书。[5]

私人生活

艾德勒有四名子女,两名孙子女与两名曾孙子女。其中一位Peter Adler 60年代晚期在爱尔兰都柏林组织了叫作The Action的乐团。[6] 艾德勒是无神论者[7],他的弟弟杰瑞·艾德勒也是一位著名的口琴演奏家。

注解

  1. ^ Larry Adler. NNDB. [200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8). 
  2. ^ BBC News. [201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3. ^ Current Biography 1944, pp3-5
  4. ^ Roberts, David. British Hit Singles & Albums 19th. London: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imited. 2006: 15. ISBN 1-904994-10-5. 
  5.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trieved 6 June 2011).
  6. ^ Irish Rock Discography: The Action. Irishrock.org. [201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7). 
  7. ^ I was among friends and family who packed a chapel at Golders Green crematorium on Friday to hear more than two hours of tributes to Adler. In accordance with Adler's wishes - he was an inveterate atheist who refused to recognise the supernatural in any shape or form - there were no religious observances." Richard Ingrams, 'Larry Adler: brilliant musician, formidable campaigner', The Observer, August 12, 2001, Observer News Pages, Pg. 2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