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战争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2月12日) |
足球战争(西班牙语:La guerra del fútbol),又称一百小时战争(Guerra de las 100 horas),是1969年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之间的4日战争。事实上,作为导火线的足球与该战争的关系其实微乎其微。萨尔瓦多具侵略性的态度,与非法入侵洪都拉斯领土才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因。
足球战争 | |||||||
---|---|---|---|---|---|---|---|
| |||||||
参战方 | |||||||
萨尔瓦多 | 洪都拉斯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总统 菲德尔·桑切斯·埃尔南德斯 |
总统 奥斯瓦尔多·洛佩斯·阿雷利亚诺 | ||||||
兵力 | |||||||
约20,000军队 约1,000空军 |
约12,000军队 约1,200空军 | ||||||
伤亡与损失 | |||||||
约700(包含平民) | 约1200(包含平民) |
起因
两国外交关系急速恶化导致战争爆发,而双方的军政府都期望一个方便的理由吸引各自的国民关心政治。双方的国营媒体都借机煽动仇视对方人民,最后导致成千上万的萨尔瓦多劳工被驱离洪都拉斯,其中包含工人与长期定居的移民。
这种突如其来的紧张关系最后导致双方军事冲突,并将两国国民的注意力转移出去,从而使双方军队重整武装,摧毁了以中美洲共同市场(Mercado Común Centroamericano,简称MCE)为代表的中美洲经济整合,而此整体又建立在较富裕的萨尔瓦多经济自土地较多的洪都拉斯得利的原则之上。
战争过程
这存在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终于因1970年世界杯足球赛北美外围赛期间的暴动所点燃。1969年7月14日,萨尔瓦多对洪都拉斯发动攻击。美洲国家组织协调的停火协议于7月20日生效,萨尔瓦多军队则于八月初撤退。
导火线
这起冲突爆发之背景,乃为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之间的陈年争议,而不仅是过度狂热分子或民族主义情感。冲突根源是萨尔瓦多过度开发土地之社会中的地理与人口分裂:富裕的地主掌控了萨尔瓦多的主要农地,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贫困农民移居萨尔瓦多与邻近洪都拉斯之间的广大土地。
1969年,洪都拉斯决定分配土地给洪都拉斯农民,同时没收萨尔瓦多农民的土地,而这些农民已以此土地维生达数代之久。此举引发萨尔瓦多农民返国潮,从而造成促发政治与社会动乱的紧张关系。萨尔瓦多的社会保守主义分子担心返国后会强化土地改革的声浪,而军事领导者则担忧农民的改革主张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发动游击行动。基于这些原因,加上6月14日两国外围赛引发的暴动民气使然,以及洪都拉斯政府大举迫害国内的萨尔瓦多人,萨尔瓦多政府发动一场攻打洪都拉斯的五日战争。
开战
1969年6月27日,两国宣布断绝邦交,双方关系急速恶化。
7月14日,萨尔瓦多空军对洪都拉斯对特古西加尔巴郊外的空军基地进行轰炸,战争正式爆发,两国空军展开激烈的追逐战。7月15日,洪都拉斯以轰炸伊罗班哥的机场作为反击,之后又转而攻击该国海边的的储油设施和炼油厂,从而打击了萨尔瓦多的燃料补给。同日,萨尔瓦多派出12000多名地面部队入侵洪都拉斯,并占领若干边境城镇,以及泛美公路沿线。然而,受限于补给问题,萨国军队攻入不久便被迫停止前进。
7月16日,萨尔瓦多空军再度出击,却因机场航管不当,导致飞机擦撞,从而使机场运作停摆。同时,萨尔瓦多地面部队得到补给,持续挺进。洪都拉斯则征召1000多名退伍士兵组成荣誉卫队营(Guardia de Honor Battalión),以运输机载往前线抵抗萨国部队,并以10架护航战机骚扰敌军。如此持续至萨军占领圣罗莎·德科潘(Santa Rosa de Copan)后,荣誉卫队营才撤离。
7月17日,两国空军爆发空战,萨军惨败,空军战力大减。同时,在陆战方面,洪都拉斯也有斩获,但受限于弹药不足,没能将萨尔瓦多军队赶出国境,因而使战事陷入胶着。7月18日,萨尔瓦多开始在洪都拉斯境内展开小型游击战,以截断洪都拉斯陆军的后援。同时萨尔瓦多也向邻国收购战机以重振空军战力,然而却要五天后才能运抵国内。
停火
1969年7月18日晚间,在美国与美洲国家组织施压下,战争以停火协议收场,洪都拉斯军并于当晚21:30停止前进,22:00撤离萨尔瓦多。而萨尔瓦多军则到8月5日才退回国境。
1980年10月30日,两国签署盼违11年的和约,以将领土争端交付国际法庭审理。
空战
该战经常被提及的是最后一次活塞式战斗机彼此交火的场面──双方皆部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型号战机。P-51野马式战斗机、F4U海盗式战斗机、T-28以及C-47改装成轰炸机以配合斩首行动。萨尔瓦多空军由于装备不佳,使他们必须以复古的方式用手将炸弹自窗口投出机外。
足球比赛结果
战争结果
参考资料
- Skidmore, T., and Smith, P. (2001) Modern Latin America (5th ed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g.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