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拨计价
转拨计价(英语:Transfer pricing),本条目介绍的是内部转拨计价,不同于外部转拨计价。
公司决策中,价格是一个关键因素之一,若公司的下游部门所需原料,究竟要外购,或是采用自家上游部门所制造,以公司整体立场来看,转拨价格不仅影响到整个公司之利益,更会影响到相关部门间的绩效衡量,转拨计价之决策成为成本与管理会计上重要的课题。[1]
转拨计价的三层面
目标一致性
部门主管以该部门之利润最大化为考量,转拨计价制度之建立,协助各部门主管以整个公司利益为最大目标,采取对公司最有利之决策。[1]
部门自主性
部门主管为分权化绩效评估之责任者,应享有部门内之管理自主权,部门内之转拨计价涉及各部门间之利益冲突,转拨计价制度之建立,兼顾各部门之绩效与全公司之利益。[1]
绩效评估合理性
转拨计价是各部门收入或成本之关键,转拨计价制度可避免有利于一部门却不利于整个公司的决策,提供各部门所需之资讯,增进绩效评估的合理性。[1]
转拨计价基本公式
维基公司的例子
以下以维基公司的例子说明转拨价格之计算与决策过程,设维基公司拥有上下游两个部门,分别为再制造部门与制成品部门,再制造部门的再制品在外售价为60元,成本为30元,制成品部门的制成品售价100元,外购再制品成本40元,将决定再制品自制或是外购。[1]
产能问题
产能问题为计算转拨价格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无超额产能
转拨价格=实支成本+机会成本
- 本例中再制品部门的机会成本为:60-30=30
- 故转拨价格=30+30=60
- 决策:因外购价格40元小于转拨价格60元,故维基公司决定将再制品外购
有超额产能
转拨价格=实支成本+机会成本
- 本例中再制品部门的机会成本为:0
- 故转拨价格=30+0=30
- 决策:因外购价格40元大于转拨价格30元,故维基公司决定将再制品自制
转拨计价之方法
以下方法假设有超额产能,即机会成本为零的情况,转拨价格=实支成本。
市价基础转拨计价法
- 说明:已转出部门转出品在外之公平价值决定为转拨价格。
- 适用:有公开市场且为完全竞争市场
- 优点:最为方便与公平合理,可依市场真实价格的反应产品的竞争力,与避免转出部门的争议。
- 缺点:现实世界仍有很多产品无公平市价或属非完全竞争市场。
- 转拨价格=在制品外售价
- 故转拨价格=60元
- 决策:因外购价格40元小于转拨价格60元,故维基公司决定将在制品外购
成本基础转拨计价法
说明:以已转出部门转出品之成本决定为转拨价格。
- 适用:完全集权的公司
- 优点:简单易算。
- 缺点:利润完全由最终的转入部门独享,对转出部门不公平,影响绩效。
转拨价格=在制品成本
- 故转拨价格=30元
- 决策:因外购价格40元大于转拨价格30元,故维基公司决定将在制品自制
协议转拨计价法
说明:当无明显市价时,可以两部门之成本与利润空间协调出可接受的转拨价格范围带
- 适用:给予转出与转入两部门主管极大的自主权
- 优点:避免转出与转入两部门对绩效的争议。
- 缺点:转出与转出两部门的协议可能是无效率或仍有争议。
- 在本例中,在制品部门的成本是30元,转拨价格必高于30元,制成品部门的产品售价是100元,转拨价格必低于100元才有利润空间。
- 故转拨价格=30元~100元
- 决策:因外购价格40元大于转拨价格30~39元,故维基公司决定将在制品自制
- 决策:因外购价格40元小于转拨价格40~100元,故维基公司决定将在制品外购
双重转拨计价法
说明:此法为考虑到转出部门的绩效评估,给予转出部门一定的利润空间,作为双方可接受的转拨价格。
- 适用:给予转出部门绩效上较大的诱因
- 优点:避免转出部门对绩效上不满,形成转出过程的不顺畅。
- 缺点:此法处理过程繁复复杂,且只有在成本资料正确下才有益处,实务上不可行。
- 在本例中 假设给予在制品部门为成本加成两成的利润 成本30元加上协议后的利润为36元
- 故转拨价格=36元
- 决策:因外购价格40元大于转拨价格36元,故维基公司决定将在制品自制
任意转拨计价法
说明:最高管理阶层跳过转出与转入的两个部门,直接决定转拨价格
- 适用:完全集权的公司
- 优点:有助于公司达成目标,避免部门间之争议。
- 缺点:破坏各部门之自主权,降低各部门对成本与利润的重视。
- 故转拨价格=最高管理阶层决定。
- 决策:维基公司视最高管理阶层决定价格后再与外购市价比较后决定在制品自制或是外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