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政治
阿尔巴尼亚全称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前一政权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地拉那(Tirana)。
政体
1991年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结束了46年的一党专制及锁国政策,同时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民主化后建立多党制,由共产主义制度向议会民主制度转变,近年国家对外完全开放,旅游业、商业、服务业发展蓬勃。
行政区划
阿尔巴尼亚现设州、区、乡、村。全国共有12个州,36个区。12个州为:
国庆节
1912年11月28日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至此每年11月28日成为阿尔巴尼亚国庆日。
法律
- 现时的阿尔巴尼亚法律条文使用于全民投票后。在1998年11月12日,阿尔巴尼亚议会举行了新宪法的全民公投,新宪法得到了大多数投票者欢迎。
死刑
现时阿尔巴尼亚已经废除死刑制度,于2007年正式废除。
法律体系
有一个民法体系,没有被国际法院接受,但是国际刑事法庭对其公民具有管辖权。
选举权利
- 所有18岁或以上的阿尔巴尼亚本国出生公民及获得政府批出的阿尔巴尼亚国籍的外来移民都具有参与国会和地方选举权利,而阿尔巴尼亚的选举制度是符合欧盟所订下的民主基本原则。
阿尔巴尼亚国会
- 阿尔巴尼亚现任总统伊利尔·梅塔(争取一体化社会主义运动)2017年至今
内阁:
- 部长会议由总理提议,总统提名, 最后阿尔巴尼亚议会批准。
总统和总理选举:
- 总统由议会秘密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为5年; 最近一次总统选举在2017年4月举行,下一次选举在2022年举行,参看2017年阿尔巴尼亚总统选举; 总理由总统任命,现任总理为埃迪·拉马,于2013年9月15日上任 。
总统选举结果:
- 伊利尔·梅塔成为现任阿尔巴尼亚总统,当选总统后按议会规则即时退任争取一体化社会主义运动党主席。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
司法机构包括地方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宪法法院及检察院。最高法院由议会选举产生。四年一届。
政党
政治压力团体: 反对党
国旗
阿尔巴尼亚国旗的中央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鹰(因此阿尔巴尼亚又称为山鹰之国),为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对抗奥斯曼帝国入侵期间所佩带的双头雄鹰标志的国家象征。
国内问题
“卡努”血仇习俗
- 卡努血仇习俗起原于中世纪的巴尔干半岛地区。在霍查当政以前,各种野蛮落后的习俗对阿尔巴尼亚社会影响极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名为“卡努”的习惯法。“卡努法典”始创于15世纪,由一位名叫莱克·杜卡季尼的亲王设立,数百年来一直主导着阿尔巴尼亚北部荒凉山区的农村社会,对于家族血仇进行着一丝不苟的规定,从复血仇杀人的方式。当中法典列明了倘若有家中成员谋杀了邻居的仇人或敌人,则受害者家属必需杀死谋杀者家属的其中一个成年男人,但绝对不能入屋追杀,只能在该男人离开家中范围才能杀害。
另外就连尸体的摆放,到吊唁和葬礼,以及事后要上缴交给“卡努”监护者的“血税”,无一不在其严密掌控之内。根据“卡努法典”,女人只能扮演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的角色,不能从事正规职业。霍查主导了一系列激进的社会改革,废止“卡努法典”,以强硬的手段打击了原本在阿尔巴尼亚极为强大的天主教宗教保守势力,根除阿尔巴尼亚历史上根深蒂固的家族械斗和荣誉谋杀传统,改变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状况,使她们享有和男子同等的教育和工作权利。
另外,在中世纪时期巴尔干的女性因该法典而影响十分深远,比如人权被严重剥削,又不能享有投票权、不能抽烟、工作、上学、运动等,只可以留在家中打理家务,同时在家庭中往往由男性主导,因此女性几乎没有决定权和自主权利。
卡努法典早在巴尔干诸国(如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等国家)全面废除,唯独阿尔巴尼亚却仍维持此习俗约5个世纪。阿尔巴尼亚在共产时期彻底在全国废除,但是在1991年共产政权倒台后“卡努”习俗曾再度出现于阿尔巴尼亚(大多仅限北部偏远山区村庄)。虽然自1991年至2014年因此习俗的受害家庭估计多达10000个,不过随着阿尔巴尼亚政府当局积极严厉打击此习俗和犯罪者与受害者双方近年也试行多种方法令双方和解甚至弃用此习俗,使这习俗逐渐在阿国式微,加上民主化后阿尔巴尼亚人民(不论男女)普遍也非常愿意接受西方社会的自由价值观,更令扰攘阿尔巴尼亚人民已久的“卡努”习俗问题有望于短期内完全解决。[1]
失业率高
国际问题
阿尔巴尼亚政府呼吁邻国保护在当地的阿尔巴尼亚人的权利,并且和平解决不同种族之间的争议,但阿族(阿尔巴尼亚人)与塞族(塞尔维亚人)就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独立事件领土主权问题中两国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不时双方会在社交媒体上和示威中互相指骂或手持政治标语抗议。一些在邻国和阿国本地的阿尔巴尼亚人的族群鼓吹“大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但是这种想法在阿尔巴尼亚民族中吸引力一般,不过自从阿尔巴尼亚近年的体育、经济、民主、社会民生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驱使更多阿尔巴尼亚人产生爱国主义甚至领土收复主义。
2017年1月14日,载有塞尔维亚旅客和政府人员并印有属于塞尔维亚政府“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火车驶入北科索沃附近边境时,塞尔维亚政府便宣称当地的阿尔巴尼亚人企图在火车路轨埋下炸弹,但科索沃政府已作出否认和认为这是塞尔维亚政府向科索沃主权挑衅的一个借口。因此科索沃政府拒绝了该列火车入境科国领土,随后导致双方出现短暂的外交风波。被阿尔巴尼亚人视为挑衅科索沃领土主权后,这些问题加强了阿尔巴尼亚民族凝聚力,也间接使支持和鼓吹大阿尔巴尼亚主义的阿族比例有增加趋势。
另外,每年有数千名失业的阿尔巴尼亚人移居到邻近的意大利和其他西欧或欧盟国家寻找工作。
违禁药物
毒品
阿尔巴尼亚是西南亚的鸦片、大麻运输到巴尔干半岛的通路和转运点,而且越来越活跃(一定程度上);来自南美洲的可卡因被运往西欧;大麻和鸦片的生产有一定增长,阿尔巴尼亚人的贩毒组织在欧洲活跃和扩大。
非法移民和洗黑钱
在走私、非法移民、非法武器上的地方贸易与洗钱问题上有一定的连系,但总体来说此问题对阿国国内治安危害的困扰比同属东欧的摩尔多瓦东部边境分离主义地带德涅斯特河沿岸和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来说算是轻微的,而且阿尔巴尼亚近年治安和政局变得稳定。
科索沃独立问题
自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以来,阿尔巴尼亚与邻国塞尔维亚为科索沃独立问题争论不断,虽然两国现时已经停火,同时阿族主导的军事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已于2001年正式解散。不过两国在签订和平协议后至今仍未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且不时有双方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互相在社交媒体专页上及现场以言语、政治标语、口号挑衅,甚或间中会在球场内投掷烟花,焚烧对方国旗或其他物品的情况十分常见。而在科索沃北部城市科索沃米特罗维察(阿尔巴尼亚语:Mitrovicë)最好展示了现今塞阿两族“分裂”的局面,市内伊巴尔大桥则成了两族控制区的分界线,南面由阿族管治,北面由塞族管治,可见现时塞阿两国关系仍然较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