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山 (伊拉哩氏)

阿山满语ᠠᠰᠠᠨ穆麟德转写Asan大词典转写Asan[1];?年—1714年),伊拉哩氏。满洲镶蓝旗人。中国清朝官员,

经历

吏部笔帖式历迁刑部主事户部员外部

康熙十八年(1679年)特授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改翰林院侍读

二十一年(1682年)擢翰林院侍讲学士

二十三年(1684年)改翰林院侍读学士

二十四年(1685年)以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

二十五年(1686年)擢光禄寺卿。寻改太常寺卿,迁通政使司通政

二十六年(1687年)由通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1689年)迁户部右侍郎

三十年(1691年)改户部左侍郎。以奉差任事不尽心,左授郎中

三十三年(1694年),复擢左副都御史。

三十五年(1696年),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再随将军阿密达追击,任参赞。班师后授盛京礼部侍郎

三十六年(1697年),充日讲起居注官,迁翰林院掌院学士。充《平定朔漠方略》副总裁官,教习庶吉士

三十九年(1700年),授两江总督,加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四十五年(1706年),回京授刑部尚书,充经筵讲官。

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南巡。阿山任两江总督期间与桑额张鹏翮倡议自泗州开挖新河、筑堤,引淮水黄家堰入张福口,会合出清口,称为“溜淮套”;康熙帝亲自视察溜淮套,发现异状,谕曰:“阿山等奏溜淮套别开一河,分泄淮水,绘图进呈。朕策骑自清口至曹家庙,见地势甚高,虽成河,不能直达清口,与所进图不同。且所立标竿多在民冢上,朕何忍发此无限枯骨耶?”下九卿议处,阿山及桑额、张鹏翮都应革职;康熙帝以阿山主导计划,命令只处罚阿山,于是阿山遭到革职。

五十一年(1712年),江苏布政使宜思恭以亏空公帑被谴责,因而列名控诉总督噶礼等人频繁索贿,阿山也受馈赠,下部议处,康熙帝以阿山 老,宽免之。

五十二年(1713年),万寿,官复原品。

五十三年(1714年)卒。

参考文献

  1. ^ 中央研究院. 阿山. 中央研究院.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官衔
前任:
陶岱
两江总督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丁未-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甲戌
(1700年7月1日-1706年12月24日)
继任:
邵穆布
前任:
安布禄
清朝刑部满尚书
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甲戌 - 康熙四十六年五月丙子
1706年12月24日 - 1707年6月24日
继任:
耿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