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岛

香港第二大的島嶼

香港岛(英语:Hong Kong Island),又称香港[注 1]港岛港岛区香港区,古称泛春州、红香炉,与九龙新界同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积约78.65平方公里[1]最高峰太平山海拔552米,为境内第二大岛屿。香港岛属万山群岛的一部分[2]。香港岛是香港开埠时最早发展的地区,当1842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维多利亚城又未落成时,位于港岛南区的赤柱是当时的行政中心。在英国殖民地初期,香港岛北部人口密集,并划为维多利亚城。香港岛与九龙半岛维多利亚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贸易船只停泊的地方。

香港岛
香港岛(及其附属岛屿)在香港的位置(绿色地域者)
地图
自然地理
所处海域 香港南部
总面积78.65平方千米(30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552米(1,811英尺)
最高点太平山
管辖
 香港
分区中西区
湾仔区
东区
南区
居民
人口1,188,500(2,023年)
太平山上所拍摄的景观,下半部为港岛北岸一带商业区
尖沙咀拍摄港岛湾仔一带商业区

香港岛是香港的政治、经济、金融、贸易和商业中心,礼宾府政府总部立法会综合大楼高等法院终审法院等多个政府部门以及香港交易所证监会、多家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公司、律师行、外国领事馆总部都设在香港岛。香港岛上有不少著名甲级商厦及酒店,如: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中环广场 (香港)香港汇丰总行大厦香港中银大厦港岛东中心中环中心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香港四季酒店等;中环金钟鲗鱼涌湾仔铜锣湾等主要中心商业区,以及香港大学香港树仁大学,也位于香港岛。而地区划分(例如作为立法会选区)上的香港岛,还包括鸭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银洲等附属岛屿,即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四区的总和。

22°15′32″N 114°11′28″E / 22.2587586°N 114.1910696°E / 22.2587586; 114.1910696

历史

古代文化

香港岛的赤柱舂坎角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

秦始皇南攻百越,今之香港岛始属南海郡番禺县辖,至西晋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后属宝安县。根据《港岛东区风物志》记载,香港游艇会(旧名灯笼洲, 又名奇力岛,今日红隧港岛入口处)曾出土过隋唐至两宋时期铜钱,估计至少在年间,岛上已经有商业活动。香港岛的钢线湾曾经发现唐代灰窑遗址,出土的窑具现时收藏在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的文物收藏室。至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为新安县领地,直至被清朝顺治康熙年间,香港原居民受明郑迁界令影响全数迫迁三十里至今东莞,直至明郑灭亡,明郑及其后人如张保仔以海盗方式一直进占香港岛直至割让英国

开埠前香港岛有其他别名:中文有大清乾隆九年(1744年)《海国闻见录》中的“红香炉”[3],西方则最早1780年记载有“Fan-chin-chow”(泛春洲)[4]

大清帝国连年积弱,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于英国,英方于《穿鼻草约》中要求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与清廷在《南京条约》中正式确定割让。

英治初期

 
1841年香港岛地图,由爱德华·卑路乍于英国皇家海军炮舰硫磺号上绘制
 
两国签订《南京条约

1841年1月26日,英国的驻华商务总监(未获清廷承认)暨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最先占领香港岛,并于水坑口(英语:Possession Point,意思是占领点,故又译“波些臣”)登陆,并称香港岛为“barren rock”(意即贫瘠的小岛)。英军又举行升旗仪式和鸣炮,宣示主权。原本香港一词只是指香港岛[注 2],后来香港一词的范围才扩展至九龙半岛和新界(即现在香港全境)。在香港开埠以前,赤柱人口最多,经济较繁荣,而且,不少外国商人、水手亦是从那里登陆,故于开埠初期,英国人曾计划以港岛南的赤柱香港仔黄竹坑一带为发展基地。惜赤柱一带土地狭少,且有海盗威胁;更重要的是当时井水不洁,更有疫症蔓延,故此英国人决定转往港岛北岸填海发展。后来,英国人在香港的中环一带驻脚,先建成香港第一条街道——荷里活道,并把中环一带发展成行政和商业中心(维多利亚城)。19世纪至20世纪初,香港主要是以商业贸易为经济主轴,几乎所有公司都在中环一带进驻,中环成为当时香港岛的商业中心区。此外,香港岛还有很多高级住宅区,像中环山上的半山区太平山顶浅水湾都是当时开始发展的。

1842年,清朝与英国再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岛正式成为英国在远东殖民地之一。

日军侵领

1930年初,英军意识到日军可能会攻占香港,加上黄泥涌峡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所以兴建了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包括皇家炮兵第5AA高射炮阵地、榴弹炮炮台以及多个机枪堡等。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卫战爆发,而日军于12月18日成功抢滩香港岛北角,12月19日已抵达黄泥涌峡。当时英军第3义勇军步兵连第7、8、9排,少量苏格兰营及加拿大温尼伯榴弹兵部队D连,为扼守这个通往香港岛南部的要道以及黄泥涌水塘,与日军爆发激战。虽然英军的顽强防守使日军有600多人伤亡,并使义勇军第3连成为抗战英雄,但日军于12月23日终于占领黄泥涌峡。由于英军仅余赤柱炮台可守,加上香港另一主要山峡湾仔峡于12月24日亦失守,惟有选择投降,结束了香港保卫战,并开始了香港日占时期

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岛人口剧增,由于中环一带土地不敷应用,香港岛不少地方都开始发展,如北角筲箕湾香港仔黄竹坑。这些新开发地区为昔日的工厂区,自制造业式微后,由于香港岛的地价租金一直远比九龙对岸的高,所以慢慢地香港岛的商业中心除了在中环外,还有鲗鱼涌湾仔铜锣湾一带。1997年7月1日,香港岛与九龙半岛新界的主权一同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

香港岛的行政分区[注 3]

1995年香港立法局选举亦曾使用“港岛中”、“港岛东”、“港岛南”及“港岛西”分区。自199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起,地方直选改为比例代表制,并由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组成“香港岛”选区,成为全港五个地方选区之一。

地理

香港岛日景
香港岛夜景
 
画家Stoddart R.N.笔下香港岛
 
尖沙咀拍摄港岛区一带商业区
 
天际100拍摄西营盘、石塘咀和坚尼地城
 
傍晚时份的港岛区

香港岛位于珠江口、香港南部,北纬22.2度,东经114.2度的位置上。香港岛面积约78.65平方公里[5],占全香港面积大约7%,是香港第二大岛屿,位于大屿山之后。岛上平地主要集中在北部一列狭长海旁土地上,由坚尼地城一直伸展至小西湾;香港岛的主要经济发展也集中于维多利亚港沿岸地区。旧日商船自(省城广州)往来上海福建等地必经港岛海道,为省城东路咽喉要害[6]。香港岛的土地从香港开埠以来多年一直依赖填海工程而增加。

香港岛与九龙半岛相隔着维多利亚港,现时共有3条过海行车隧道及4条过海铁路接驳港九两岸,中间亦有港内线渡轮行走。本来铜锣湾对出海域有一奇力岛,在1955年兴建新的铜锣湾避风塘时与香港岛连接,当时奇力岛由波斯富街尾一直筑海堤得以接连。1969年至1972年,为兴建海底隧道入口,湾仔铜锣湾北部进行了另一次填海工程,2011年至2020年,为兴建中环及湾仔绕道再次在北部填海,遂发展成今天的地貌。

山峰

香港岛地形山多平地少,最高点为海拔552米的扯旗山(即太平山)。

名称 高度(米) 郊野公园 行政区划
扯旗山 552 薄扶林 中西区
柏架山 532 大潭大潭(鲗鱼涌扩建部分) 东区
奇力山 501 郊野公园之外 中西区
西高山 494 薄扶林
歌赋山 479 郊野公园之外
金马伦山 439 香港仔 湾仔区
毕拿山 436 大潭大潭(鲗鱼涌扩建部分) 东区
紫罗兰山 433 大潭 南区
渣甸山 大潭 湾仔区
聂高信山 430 香港仔
小马山 424 大潭大潭(鲗鱼涌扩建部分) 东区
孖岗山 386 大潭 南区
歌连臣山 348 石澳
南朗山 284 郊野公园之外
摩星岭 269 中西区
龙虎山 253 龙虎山
寿臣山 140 郊野公园之外 南区

水文

香港岛水系列表:

 
  • 西孖肚坑
  • 姜花涧
  • 深水湾石涧
  • 紫深石涧
  • 紫浅石涧
  • 紫潭石涧
  • 双潭石涧
  • 渣大石涧
  • 毕潭石涧
  • 小马坑
 
  • 老虎坑
  • 潭岗石涧
  • 柴大石涧
  • 太古水塘
  • 蓝塘水塘
  • 西柏石涧
  • 柏毕马坑
  • 宝马石涧
  • 柏柴坑
  • 马东上坑
 
  • 马东下坑

邻近岛屿

香港岛东面为东龙洲,中间以蓝塘海峡相峙。而南面主要为南丫岛鸭脷洲蒲台群岛等岛屿,而当中的鸭脷洲与香港仔隔着香港仔海峡对望,中间以鸭脷洲大桥连接。南丫岛发电厂则为整个香港岛供应电力。香港岛的西北面有两个小岛,分别为青洲小青洲,合称大小青洲,与香港岛中间隔着硫磺海峡。政府原计划将青洲以填海方式连接香港岛,并发展成为全新住宅区,同时建议作为以青洲作发展10号干线中连接大屿山的海底隧道的起点。然而,在环保团体的强烈反对下,有关计划已搁置。目前两个岛上均无居民。

人口

根据2023年政府统计处年中人口资料,香港岛(即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及南区总和,含鸭脷洲等岛屿)陆上人口有1,188,500人,占全港总陆上人口15.77%及全港总人口15.77%。一平方公里有约14,870人。[7]根据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香港岛总人口有1,270,876人,占全港总人口17.97%。

2000年时,香港岛人口有1,367,900人,约占全港人口19%。人口密度平方公里人15,000人,高于整体密度(每平方公里7,000人)。如果单以岛屿的比较,香港岛是全香港人口最多的岛,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最多常住人口的岛,仅次于海南岛厦门岛(详见中国岛屿)。

 
1841年中国丛报》记载香港岛人口统计

据1841年5月15日《香港辕门报》(Hong Kong Gazette)所载香港岛开埠时之原居民人口分布情况,岛上除去4条废村,共有16条村,当时香港岛原居民主要使用粤语蜑家话客家语,包括赤柱2,000名、筲箕湾1,200名、黄泥涌300名、香港村200名、亚公岩200名、石澳150名、土地湾60名、红香炉50名、西湾30名、石塘咀25名、扫杆埔10名等。[8]

旅游

香港岛有很多特色旅游景点,像太平山顶香港海洋公园中环铜锣湾西湾河太安楼夜市维多利亚公园浅水湾赤柱等都是闻名中外旅游点。

康乐及保育

 
大潭郊野公园内连绵的山岭。大潭郊野公园约占香港岛的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浅水湾夜景

香港岛地势较高的中心地带,除摩星岭、山顶、黄泥涌峡和部分渣甸山之外,大都属于郊野公园范围,包括龙虎山郊野公园薄扶林郊野公园香港仔郊野公园大潭郊野公园大潭郊野公园(鲗鱼涌扩建部分)石澳郊野公园。除了给游人享受郊游乐趣之外,郊野公园为香港岛“市肺”,并确保集水区不受城市污染。园内的薄扶林水塘香港仔水塘大潭水塘黄泥涌水塘为香港早期主要食水来源。

香港岛主要远足径为港岛径,全长共50公里,分为8段。起点位于山顶炉峰峡,而终点则为大浪湾。跨越港九新界的卫奕信径的第一和第二段亦途经大潭郊野公园和大潭郊野公园(鲗鱼涌扩建部分)。

除郊野公园之外,香港岛鹤咀亦设有香港的唯一一个海岸保护区──鹤咀海岸保护区

郊野公园和海岸保护区均由渔农自然护理署管理。

香港岛有多个泳滩,包括深水湾浅水湾中湾南湾舂坎湾圣士提反湾赤柱正滩夏萍湾龟背湾石澳大浪湾,为进行水上活动热门地点。泳滩均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

交通

陆上交通

 
港铁港岛路线图(按真实地形绘画)
 
1950年代维多利亚港倡议兴建跨海大桥时之模拟图片
 
繁忙的香港海底隧道(红磡海底隧道)九龙入口
 
中环7号渡轮码头
 
港铁南港岛线路线图(按真实地形绘画)

由于香港岛发展集中于北岸,故交通也以北部较为发达。

港铁港岛线香港电车路线均于香港岛沿岸地区来回行驶,贯通东、西各区成一横线。电车东行到筲箕湾,西行至坚尼地城一带,另有路线南至跑马地;港铁港岛线东行至柴湾站,西行至坚尼地城站。两种公共交通工具互补不足。然而,港铁亦已于2016年底开设呈南北走向的南港岛线,连接金钟站鸭脷洲海怡半岛站山顶缆车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公共交通服务,来往太平山顶半山区中环,亦是吸引不少游客乘搭。此外,香港岛交通还依赖着巴士小巴等交通服务,尤其是半山等没有大型运输工具的地区。

跨海交通

由于香港岛四面环海,对外交通方面非常重要,香港岛主要依靠海底隧道穿过维多利亚港连接九龙半岛,再往各区。现时共有3条行车过海隧道,分别为香港海底隧道东区海底隧道西区海底隧道,以及5条港铁路线东涌线荃湾线将军澳线东铁线机场快线第四条过海行车隧道目前正在计划中,以疏导目前挤塞的交通。

而连接香港岛和鸭脷洲鸭脷洲大桥于1980年落成,使鸭脷洲与港岛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海上交通

海上运输方面,香港岛设有多个渡轮码头,主要集中于中环湾仔北角西湾河,设有频密的渡轮航班来往九龙及离岛,在上环亦同时设有往的离境码头。

维多利亚港内亦设有一些公众码头,如知名的皇后码头,主要供小型驳船、游艇、观光船等作上下客服务。亦有小量的补给和货物转运。

往九龙航线

前往九龙的渡轮服务称为港内线,即以维多利亚港内的航线。有一段长时间大部分航线由油麻地小轮提供服务,主要路线有北角观塘九龙城及红磡及中环佐敦道码头大角咀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港岛东区至中环的交通十分挤塞时更曾开办由太古城至中环的非过海渡轮服务,至地铁港岛线通车后取消。早期渡海小轮的服务时间至午夜止,在海底隧道及通宵过海巴士出现前,停航后市民只能等待第2天早上过海,又或者乘搭收费较昂贵且危险的“哗啦哗啦”电船。

1990年代起,由于陆上交通事业发达,香港政府对渡轮事业没有大力支持,现时仅剩下5条航线:北角观塘九龙城红磡中环至尖沙咀,以及湾仔至尖沙咀航线,分别由富裕小轮、新渡轮及天星小轮营运。小型航线则有珊瑚海船务经营的西湾河三家村观塘航线。

往离岛航线

离岛航线称为港外线。几乎均集中在中环码头,前往的地区包括马湾愉景湾梅窝坪洲长洲南丫岛,由多家公司分别经营。有部分市民选择迁入离岛,每天都乘搭渡轮前往中环一带上班。

此外,一些地区亦设有街渡,以小型渡轮接载乘客前往一些客量不高的地方,以作辅助一般渡轮服务,弹性较大。例如香港仔设有街渡航线前往鸭脷洲南丫岛蒲台岛西湾河筲箕湾避风塘则有航线往来东龙岛

往境外航线

位于上环港澳客轮码头为前往澳门氹仔以及广东省中山珠海广州番禺深圳蛇口等多个中国内地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设有多条高速客轮航线服务。码头天台亦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提供来往港澳的直升机航班,来往香港及澳门只需15分钟。

法定古迹

未来发展

港岛北海滨长廊

预计于2025年落成的港岛北海滨长廊将全面接通西环石塘咀筲箕湾爱秩序湾的海滨,提供总长度约12公里连贯的海滨长廊,以供市民享用。拟议板道长约2.2公里,宽度为最少10米,分为东、西2 段,油街至糖水道的1段为西段(长约0.7公里),电照街至海裕街的1 段则为东段(长约1.1公里),两段之间由1段长约0.4公里的北角海滨花园连接。

南港岛线(西段)

南港岛线(西段)是港铁计划中的铁路计划,连接香港岛石塘咀及南区,以解决南区薄扶林的交通挤塞问题。预计2027到2028年起,首批华富邨居民迁移后,可展开建造工程。

注释

  1. ^ 香港道路的交通指示路牌称“香港岛”作“香港”。
  2. ^ 香港道路的交通指示路牌现在仍称“香港岛”作“香港”。
  3. ^ 香港岛全岛不属于香港行政区划中的离岛区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地政總署測繪處:香港地理資料 (PDF). [2007-04-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峰峦叠错的万山群岛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2-26.,资源网,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3. ^ 香港的別名.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林准祥. 香港島地名新考(上). 灼见名家. 2016-08-13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2021年1月地政總署統計. [2007-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广东海图说·香港 张之洞 广雅书局 1889
  7. ^ 政府統計處: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陸地面積、年中人口及人口密度. [2024-09-24]. 
  8. ^ 红香炉与红香炉天后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4-24.

来源

书籍
  • 《香港岛与蒲台岛》(香港:地球之友(慈善)有限公司,1998年). ISBN 9628119079.
  • 郭少棠:《东区风物志:集体记忆社区情》(香港:东区区议会,2003年).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