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 (台湾)
龙洞(台湾话:Nâ-tāng),是位于台湾东北部海滨的一个自然观光景点,行政上隶属于新北市贡寮区,面临东海,目前由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早期文献也写作捞洞(台湾话:Lâ-tāng),因其湾岸弧形有如蛟龙盘据而易为今名。
地形
具有龙洞岬、龙洞湾海域、以及整个东北角海岸风景区中出露最古老的岩石,和雄伟的海崖。其中龙洞岬是由砂岩所构成,龙洞湾则是页岩与砂页岩在海浪的侵蚀下快速后退所形成的海湾;再两者间铺有步道供游客行走、赏景。全区以龙洞隧道为界,分成龙洞湾公园与龙洞南口海洋公园两个游憩区,游客除了可在此听涛观景、游泳、浮潜、生态观察之外,尚能从事攀岩、健行等户外休闲活动。发达的海蚀平台,则是观察绿藻、蜑螺、海参、蛇尾、寄居蟹、海兔等海滨生物以及珊瑚藻、海葵、藤壶的好地方。
地质
龙洞岬邻近海岸岩石乃北部地区最古老的地层,沉积的时代约为3500万年,布满坚硬四棱砂岩,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将海盆中的岩层推挤,隆起形成山脉。受到风化与侵蚀作用,形成了龙洞岬。[1]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捞洞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捞洞庄”,隶属于三貂堡。该庄东边临海,南与澳底庄、鸡母岭庄为邻,西边为灿光藔庄,西北边为草山庄,北边为鼻头庄[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隶属于基隆厅,编入第十二区。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二区改名“澳底区”。1920年(大正九年),该庄改制为“捞洞”大字,隶属于台北州基隆郡贡寮庄,大字下有“捞洞”、“蚊子坑”、“南势坑”、“北势坑”小字名[3]。
战后贡寮庄改制为贡寮乡,隶属于台北县,大字亦改制为村。2010年(民国99年)12月,台北县升格为新北市,贡寮乡改制为贡寮区,村改制为里。
交通
省道台2线即北部滨海公路,大致经过捞洞地区东部海岸地带,往北转西可至基隆、金山、石门、淡水等地,往南可至宜兰县的头城、苏澳等地。
学校
参考资料
- ^ 阿山的地科研究室《龍洞岬形成》. [2016-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5).
- ^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
外部链接
- 陈文山教授《龙洞岬景点解说》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龙洞湾 交通部观光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龙洞-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观光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龙洞湾海洋公园(龙洞湾)-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龙洞湾海洋公园-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观光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浮潜、潜水)龙洞湾海洋公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你好!】沙发环岛空拍鹰眼系列 - 东北角龙洞湾岬2015/7/24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