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年教宗选举
1198年教宗选举是在1198年1月8日因教宗塞莱斯廷三世逝世而召开的教宗选举,最终枢机团选出依诺增爵三世担任教宗。这是首次设立审查员的教宗选举。[3]
1198年 教宗选举 | |
---|---|
日期与地点 | |
1198年1月8日[1] 罗马七节楼[2] | |
枢机团主要人员 | |
枢机团团长 | 康拉德·冯·维特尔斯巴赫枢机 |
总务枢机 | 琴乔枢机 |
首席司铎 | 纪尧姆·柯斯·布兰斯·敏斯枢机 |
首席助祭 | 格拉齐亚诺·达·比萨枢机 |
当选者 | |
洛卡里诺·德孔蒂·德塞尼枢机 (取名号为依诺增爵三世) | |
塞莱斯廷三世离世
1191年,塞莱斯廷三世以85岁之龄当选教宗。由于塞莱斯廷三世当选时已经是非常年老,故此他只做了7年教宗。1197年圣诞节当天,91岁的塞莱斯廷三世表达退位的意愿。他同时指他退位的条件是要令他的紧密合作者——若望·迪·圣保禄枢机当选为新教宗。[4]不过,各枢机基于该条件不符“参与教宗选举的枢机必须不受其他人影响而选出新教宗”的规定而拒绝教宗的提议。[5]1198年1月8日,塞莱斯廷三世去世。[6]
参与选举的枢机
塞莱斯廷三世离世时,枢机团有29位成员。[注 1][7]然而,当时有可能有最多22位枢机身在罗马并参与选举。[注 2][1][9]
姓名 | 领衔教区/堂区/执事区 | 册封枢机日期 | 册封者 | 备注 |
---|---|---|---|---|
奥塔维亚诺·迪·保利 | 奥斯蒂亚罗马城郊教区及 韦莱特里罗马城郊教区主教 |
1182年12月18日 | 卢修斯三世 | |
伯多禄·加洛西亚 | 波多-圣鲁菲纳罗马城郊教区主教 | 1188年 | 克雷芒三世 | |
苏非多 | 圣巴西德圣殿司铎 | 1182年12月18日 | 卢修斯三世 | |
潘多尔福·达·卢卡 | 十二宗徒圣殿司铎 | 驻托斯卡纳宗座使节[10] | ||
伯多禄·戴安娜 | 圣则济利亚圣殿司铎 | 1185年3月16日 | ||
佐丹奴·迪·切卡诺 | 圣普正珍大殿司铎 | 1188年3月12日 | 克雷芒三世 | |
若望·达·维泰博 | 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司铎 | 1189年5月 | 维泰博和多斯加尼拉教区主教 | |
圭多·巴巴拉斯基 | 越台伯河的圣母大殿司铎 | 1190年9月22日 | ||
若望·迪萨莱诺 | 圣斯德望圆形堂司铎 | 在已完成审查程序的第1次投票里 获选为教宗但拒绝出任[11] | ||
色斯奥·琴奇 | 卢奇娜的圣老楞佐圣殿司铎 | |||
乌戈·博波恩 | 圣西尔维斯特及圣马丁圣殿司铎 | 圣伯多禄大殿总司铎 | ||
若望·迪·圣保禄 | 圣普里斯卡堂司铎 | 1193年2月20日 | 塞莱斯廷三世 | 塞莱斯廷三世心目中的继任人[4] |
格拉齐亚诺·达·比萨 | 圣葛斯默和达弥盎圣殿执事 | 1178年3月4日 | 亚历山大三世 | 首席助祭 |
赫拉尔·阿利色古尼 | 圣阿德里安堂执事 | 1182年12月18日 | 卢修斯三世 | |
额我略·德·圣阿波斯托洛 | 金碧地利圣母堂执事 | 1188年3月12日 | 克雷芒三世 | |
额我略·克雷森兹 | 阿郊洛圣母堂执事 | |||
额我略·卡尔尼 | 维拉布洛圣乔治圣殿执事 | 1190年9月22日 | ||
洛卡里诺·德孔蒂·德塞尼 | 圣色尔爵及伯古斯堂执事 | 在这次选举里获选为教宗依诺增爵三世 | ||
额我略·波波尼 | 波斯利亚的圣安杰洛堂执事 | |||
尼可罗马基·斯科拉里 | 希腊圣母堂执事 | |||
波波 | 圣戴多禄堂执事 | 1193年2月20日 | 塞莱斯廷三世 | |
琴乔 | 塞尔奇的圣卢西亚教堂执事 | 总务枢机兼署理罗马天主教会副总理、 未来的教宗何诺三世 |
上述22位枢机里塞莱斯廷三世册封了3位枢机,卢修斯三世则册封了5位。亚历山大三世册封了1位,而剩余的13位枢机都是由克雷芒三世册封。
缺席选举的枢机
有最少7位枢机有可能没有参与选举。
姓名 | 领衔教区/堂区/执事区 | 册封枢机日期 | 册封者 | 备注 |
---|---|---|---|---|
康拉德·冯·维特尔斯巴赫 | 萨比娜罗马城郊教区主教 | 1165年12月18日 | 亚历山大三世 | 枢机团团长、驻叙利亚宗座使节、萨尔斯堡总主教和外地枢机[1] |
纪尧姆·柯斯·布兰斯·敏斯 | 圣撒比纳圣殿司铎 | 1179年3月 | 首席司铎、法兰西王国国务卿[12]、兰斯总主教和外地枢机[13] | |
鲁杰罗·迪·圣塞韦里诺 | 圣尤西比奥堂司铎 | 约1178年至1180年 | 贝内文托总主教和外地枢机[14] | |
艾德拉德·郭居静 | 罗马天主教会枢机 | 1185年3月16日 | 卢修斯三世 | 外地枢机兼维罗纳主教,获选为维罗纳主教后辞去圣玛策禄堂领衔司铎一职[1] |
贝尔纳 | 圣伯多禄锁链堂司铎 | 1188年3月12日 | 克雷芒三世 | 驻托斯卡纳和伦巴底宗座使节[15] |
罗夫雷多·达利·苏拉 | 圣玛策林及圣伯多禄堂司铎 | 1188年 | 卡西诺山修道院院长和外地枢机[1] | |
伯多禄·卡普阿 | 拉塔路圣母堂执事 | 1193年2月20日 | 塞莱斯廷三世 | 驻那不勒斯、伦巴底和波兰宗座使节,返回罗马途中被人抢劫及囚禁以致未能参与选举[1] |
上述7位缺席选举的枢机里卢修斯三世和塞莱斯廷三世均分别册封了1位枢机,而亚历山大三世和克雷芒三世则分别册封了3位和2位枢机。
依诺增爵三世当选教宗
塞莱斯廷三世离世当天,各枢机于七节楼集合并自行与世隔绝直至选举完结。[注 3][16]各枢机首次采用审查员制度进行选举。有部分枢机被选为审查员,他们负责点票、记录和向枢机团成员公布选举结果。[注 4][3]经审查的第1次投票结果里显示若望·迪萨勒诺枢机得到最多票数的10票,但是迪萨勒诺枢机表示会拒绝出任教宗。[11]在第2次投票中,各枢机一致投票[19]支持圣色尔爵及伯古斯堂执事、37岁的洛卡里诺·德孔蒂·德塞尼枢机为教宗[20]。德塞尼枢机接受选举结果并取名为依诺增爵三世。[注 5][22]
1198年2月22日,依诺增爵三世被奥斯蒂亚及韦莱特里主教奥塔维亚诺·迪·保利枢机晋铎和晋牧。然后首席助祭兼圣葛斯默和达弥盎圣殿执事格拉齐亚诺·达·比萨枢机庄严地为他加冕。[20]
注释
脚注及参考文献
脚注
- ^ 1.0 1.1 1.2 1.3 1.4 1.5 John Paul Adams. Sede Vacante 1198.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英语).
- ^ Frederic J. Baumgartner. Behind Locked Doors: A History of the Papal Elections.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34. ISBN 0-312-29463-8 (英语).
- ^ 3.0 3.1 A. Piazzoni, p. 177
- ^ 4.0 4.1 Pope Innocent III. New Advent.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2) (英语).
- ^ 5.0 5.1 5.2 T. Greenwood, p. 358
- ^ Celestine III. The Holy See.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英语).
- ^ W. Maleczek, p. 241, K. Eubel, p. 3, note 1
- ^ W. Maleczek, p. 354
- ^ Maleczek, Werner. Papst und Kardinalskolleg von 1191 bis 1216. Vienna: M. Schöbel. 1984 (德语).
- ^ Salvador Miranda. MASCA, Pandolfo.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 ^ 11.0 11.1 W. Maleczek, p. 108
- ^ Salvador Miranda. CHAMPAGNE, Guillaume de.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 ^ Ganzer, pp. 125-129 no. 51
- ^ Ganzer, pp. 129-131 no. 52
- ^ Salvador Miranda. BERNARDO, Can. Reg. di S. Frediano di Lucca.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4) (英语).
- ^ 16.0 16.1 A. Piazzoni, p. 176 note 2
- ^ Conclave. New Advent. [2017-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4) (英语).
- ^ T. Greenwood, p. 299
- ^ Smith, p. 12
- ^ 20.0 20.1 Salvador Miranda. SEGNI, Lotario dei conti di.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1) (英语).
- ^ Julien Théry. "Introduction", dans "Innocent III et le Midi. Cahiers de Fanjeaux 50", éd. D. Le Blévec, M. Fournié, J. Théry-Astruc, 2015, p. 11-35: 13–14.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2) (法语).
- ^ Innocent III. The Holy See.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英语).
参考文献
- Eubel, Konrad. Hierarchia Catholica Medii Aevi I. 1913 (拉丁语).
- Greenwood, Thomas. Cathedra Petri. XII, XIII. London: William Macintosh. 1865 [201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英语).
- Jaffé, Philipp. Regesta pontificum Romanorum ab condita Ecclesia ad annum post Christum natum MCXCVIII. Berlin: Veit et Socius. 1851 (拉丁语).
- Maleczek, Werner. Papst und Kardinalskolleg von 1191 bis 1216. Vienna: M. Schöbel. 1984 (德语).
- Miranda, Salvador. Consistory of September 1190 (III). The Cardinals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 [2017-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8) (英语).
- Piazzoni, Ambrogio. Historia wyboru papieży. Kraków: Wydawnictwo M. 2003. ISBN 83-7221-648-7 (波兰语).
- Smith, Damian J. Innocent III and the Crown of Aragon.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2004 [2017-04-16]. ISBN 0-7546-34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3) (英语).
- Julien Théry-Astruc,. "Introduction", dans "Innocent III et le Midi. Cahiers de Fanjeaux 50", éd. D. Le Blévec, M. Fournié, J. Théry-Astruc, 2015, p. 11-35. Academic.edu.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2) (法语).
- Ganzer, Klaus. Die Entwicklung des auswärtigen Kardinalats im hohen Mittelalter.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s Kardinalkollegiums vom 11.bis 13. Jahrhundert. Bibliothek des Deutschen Historischen Instituts in Rom.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63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