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
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也称大陆地震预警系统,是在中国大陆建成的一个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波到达各地前的一段时间差内生成地震预警警报,向手机、电脑、广播、电视、专用接收终端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截至2016年3月,该系统运用中国大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建成的部分台站,系统覆盖面积达到220万平方千米、覆盖人口占中国大陆人员密集之地震区人口的90%,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ICL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英文名称“Institute of Care-Life”(关爱生命机构)的首字母缩写。
研发历史
ICL地震预警系统的主研者是中国留学生、物理学博士王暾,他本来在奥地利从事研究,但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有感于中国没有地震预警系统,决定回国开发类似系统[1]。当时,很多人不相信可以实现此种预警系统,只有七人愿意加入王暾的团队,成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成都双楠街道一个小区进行研究[原创研究?],历时数年[1]。研究工作的资本是王暾到处赊借的300万人民币,在开展研究一年后已经用完,令团队面临财政压力,团队成员一度要用自己的积蓄来支撑研究项目;不过,随着地震预警系统渐具雏形,研究团队陆续收到政府扶持资金(20万人民币)和科技部专项资金,又在2011年得到300多万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得以纾解财政问题[1][2]。
到了2012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已初步掌握地震预警和地震烈度速报的核心技术,并成功开发软硬件一体化系统,把技术融入到系统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套地震预警系统在2012年9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鉴定委员会负责的科技成果鉴定,获评定为“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同类系统[3]。
运作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而未及造成严重破坏前发出警告,原理为:在震中发生地震后,具破坏性的地震波有一段时间尚未传到各地,而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快,系统可以把烈度仪监测到的地震波信息转为电磁波,在地震波到达前的数秒至几十秒发出预警[2]。透过对地震波波形的监测、分析、汇总、综合分析,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能够生成地震预警警报,并以手机、电脑、广播、电视、专用接收终端等渠道来发布[3]。系统吸收中国和其他地区的地震预警技术(尤其是日本),加以重大创新,又采用了多种世界首创的技术,例如现地法和异地法融合、烈度声音提示等[3][4]。
应用
地区
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在2012年主要用于汶川大地震余震区和四川、云南交界处,其后发展到中国大陆其他地区[5]。至2014年,此系统在中国大陆15个省市被采用,覆盖面积接近100万平方千米[2]。至2016年3月,中国大陆合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采用ICL地震预警系统(例如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系统覆盖面积达到220万平方千米、覆盖人口占中国大陆人员密集之地震区人口的90%,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1][5]。这个系统的出现使中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的国家[6][7][5]。
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在2014年出口到海地,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尼泊尔科技院联合建设的尼泊尔地震预警系统亦在2015年投入建设[1]。
对象
政府和基建
自2014年起,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四川省应急管理办公室、云南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四川省消防总队等灾害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地震预警和地震烈度速报服务,而包括四川公安在内的近20个政务微博会发布预警信息[5]。四川省成都市和安徽省滁州市的城市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项目亦初步应用了此系统[3]。
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也用于公共建设上,例如:成都高新区所有公立学校均受系统覆盖,可以由校园广播发出地震预警;成都地铁在2014年激活此系统,以后一旦接收到地震预警,列车便会减速至25千米每小时、并紧急停靠到最接近的站台[1]。燃气、高铁、化工等重大工程也逐步采用此系统[5]。人员密集或进行重大工程的场所可以安装专用终端,用作接收地震预警,从而降低人命伤亡、避免次生灾害[4]。
公众
预警系统在2012年4月首次获电视台采用,一旦发生地震,合作电视台的电视画面便会在地震波来临前自动显示预警弹窗和倒计时[2]。
使用移动操作系统的民众可以在苹果(App Store)或安卓应用商店免费下载专用软件,只要身处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200万平方千米,以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为核心技术),就可以接收地震预警[4]。
2019年11月,小米公司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共同宣布,MIUI和小米电视产品上正式启用两者联合研制的地震预警系统,并将无偿向全球同行开放研发经验[8][9]。
2019年12月5日,电视地震预警功能成功为部分电视用户提供唐山市丰南区发生4.5级地震的提前预警。该功能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北京酷云互动合作研发,并已内置到创维、康佳、长虹、乐视等厂商的部分智能电视,以及新潮传媒、农广传媒等户外屏幕终端中,用户覆盖量达数亿。收到预警信息的终端将在大屏幕上弹窗显示并语音播报地震预警信息[10]。
成果
截至2016年3月,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未有漏报或误报破坏性地震和余震的纪录,响应时间为6.2秒,预警盲区有21千米[1]。
2011年4月,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成功对一次汶川大地震余震作出预警[1]。2013年2月,云南发生4.9级地震,系统成功在地震波到达云南昭通市前15秒发出预警,是中国大陆首次国内成功对破坏性地震作预警[2]。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累计在最少30次破坏性地震中成功发出预警,有减轻灾害破坏的实际效用[5]。这些地震包括2013年芦山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等[5][11]。2019年宜宾地震中,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对此次地震进行了预警。此次地震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宜宾、成都的部分民众通过公共广播、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收到预警提示。[12]
参见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海归”放弃读博回国潜心研发地震预警系统. 新华网. 2016-03-08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 ^ 2.0 2.1 2.2 2.3 2.4 李梓汐; 王鑫昕. 王暾:和地震赛跑的海归博士. 中国青年报. 2014-09-21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 ^ 3.0 3.1 3.2 3.3 中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通过鉴定. 中国日报. 2012-09-03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 ^ 4.0 4.1 4.2 大陸建成5010個地震預警台. 中时电子报. 2014-10-21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 ^ 5.0 5.1 5.2 5.3 5.4 5.5 5.6 陈明; 向芸. 成都高新區地震預警專家入選“中國好人榜”. 大公网. 2015-11-04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 ^ 2014中国地震预警事业发展与展望蓝皮书 -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 ^ 北京青年报. “提前20秒预警可降63%伤亡人数”. 新华网. 2017-08-18 [2019-06-18].[失效链接]
- ^ 李正浩. 科技守护生命 MIUI11/小米电视地震预警系统启用. CNMO. 2019-11-19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2).
- ^ 小米MIUI 11地震预警“立功”,网友提前几十秒收到预警. IT之家. 2019-11-10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 河北唐山4.5级地震电视弹出预警通知,是怎么实现的. IT之家. 2019-12-05 [2019-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江. 九寨沟7级地震 成都造地震预警系统向全国多地预警. 国际在线. 2017-08-09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 ^ 中国青年报. 长宁地震后成都这一幕刷屏上热搜 网友:想哭. 新浪新闻. [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