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堂 (广州)

广州中山纪念堂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广州市中心越秀区内,北靠越秀山,正对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左邻广东省人民政府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正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
坐标23°8′10.9″N 113°15′34.20″E / 23.136361°N 113.2595000°E / 23.136361; 113.2595000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31年
编号5-500
认定时间2001年6月25日
子项
中山纪念碑

由来

 
1949年广东省银行发行的钞票上印有纪念堂图案。
 
广州市工务局修筑中山纪念堂的合约文件。出自彦记建筑事务所。
 
民国年间广九铁路的海报,可见纪念堂在当时已是广州的地标。
 
纪念堂前的草地

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而筹资兴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广东各界人士动议“筹集五十万元,建筑一规模宏大之孙中山纪念堂及图书馆,以纪念元勋”[1][2]:7。具体的募捐活动从1925年3月下旬开始。1925年4月12日,中国国民党和广州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以当时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为首的“哀典筹备会”负责牵头,决定建筑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图书馆;并于同月13日在《致海外同志书》中系统提出,说明其主旨是“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3][2]:7

选址

筹备会最初提议将纪念堂的地址选在西瓜园的旧商团总所,即现今越秀区人民中路上的同乐路口南侧原广州市电话局地址[3]。提议公布后,社会各界对纪念堂的选址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1925年4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刊载了《孙先生纪念堂地点之决定》一文,声明“因多数人意见”,商团总所之地与孙中山无历史联系,也不适宜,遂将纪念堂筹建地址改为“旧总统府”[2]:21。所谓旧总统府,是指1921年孙中山任职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的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所在地,清朝时是督练公所,民国初期军阀龙济光据为督军衙署,1922年被陈炯明炸毁

1926年6月,“孙中山先生广州纪念堂筹备委员会”成立,专责筹办纪念堂、纪念碑事宜。

后由于为使(即中山纪念碑同轴,最终确定在附近的越井岗观音阁遗址上建造,从而形成广州城区旧中轴线上“南堂北碑”的风景特色[4]

建造

纪念堂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和结构师李铿、冯宝龄设计,1929年动工,1931年落成。

建筑特征

该中山纪念堂属于八角形宫殿式建筑。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设计师运用建筑力学结构原理,将四根大柱置于四周墙壁中,用以支撑四个跨度各30米左右的钢桁架,使之整体仿佛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

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现在,纪念堂已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第一位在中国大陆举行公开个人演唱会的香港歌手罗文亦以中山纪念堂作为演出场地。

纪念堂里近北门处一棵大约三百年的古木棉,被称为木棉王。另纪念堂内的古树众多,其中还有两棵白兰王,每逢花期,整个纪念堂都可以闻到香味。

孙中山铜像

 
这尊国立中大的铜像在1954年曾被移动到中山纪念堂。

纪念堂前曾摆放过的铜像共有三尊。

现在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的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赠。于1931年1月14日运抵天字码头,国立中山大学师生到码头将其运至石牌校园(现华南理工大学)的农场暂置。在1933年11月11日国立中大建校9周年时,在石牌举行孙中山铜像揭幕暨新校奠基典礼。中共建政后的1954年春,广州市人民政府把这尊铜像移动到中山纪念堂的广场上。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90周年,中山大学建校32周年,铜像又由纪念堂移到中大新校园内。同时,雕像替换成由雕刻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孙中山全身像,所塑的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基座上刻的是孙中山所著的《建国大纲》,为水泥喷铜雕像。

1998年中山纪念堂进行大修时,这尊雕像被当局用铜翻造,这就是今天在广场放置的孙中山铜像。而旧有铜像就移动至华南理工大学的原国立中大校园放置铜像的地方展出。而广场上铜像的基座是在1931年落成。

事件

 
内部的大会堂
 
建筑的侧面

1938年6月7日和8日,纪念堂被日军飞机轰炸,燃烧弹一处落在西台阶,另一处弹片穿透建筑物后墙,所幸对建筑物结构没有造成破坏。1945年9月16日,侵粤日军在纪念堂签字投降。

1958年1月,毛泽东董必武在纪念堂参观并接见民众。毛称赞纪念堂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造的伟大建筑物。

1967年7月23日正值文革期间,发生红旗派与主义兵(东风派)之冲突事件。

2000年3月,时任广州市市长林树森题字“纪念堂之夜”,当时纪念堂已经常被用作演唱会、音乐会等演出场地。

2001年7月10日,中山纪念堂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0月12日,时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参观中山纪念堂时题字:“兰香逸,重薝举,华表千载存高志。”

2023年10月,中山纪念堂入选首批“广州市古树公园”名单[5]

免费开放

广州市政府决定,2008年11月1日起免费开放中山纪念堂“除主体建筑和历史陈列馆以外”的园区,中山纪念堂因此成为广州首个免费开放的市属大公园[6]

但免费开放只限于纪念堂的公园区域,参观纪念堂内部以及展览馆仍然需购买门票,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8时至傍晚6时,而免费的园区部分则由清晨6时开放至晚上10时。惟遇重要会议和活动,则会实施临时的封闭。中山纪念堂现时的围墙建于1963年,此后进内一直需要购买门票[7]

修缮

中山纪念堂的维护修缮广州自1937年开始便一直进行[8]。最近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于2023年7月10日开始,主要对屋面建筑进行修补[9][10]

参考文献

引用

  1. ^ . 转引自《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第18页. 《募建孙中山纪念堂开会纪》. 《广州国民日报》. 1925年3月31日: 第三版. 
  2. ^ 2.0 2.1 2.2 卢洁峰. 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ISBN 7218044573. 
  3. ^ 3.0 3.1 . 转引自《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第18页. 《哀典筹备会议决:于西瓜园建孙中山纪念堂、图书馆》. 《广州国民日报》. 1925年4月12日. 
  4. ^ 广州杂志-发现广州【第28期抗战遗址篇】中山纪念堂 见证侵粤日军投降历史一幕. 南方都市报新浪广东. 2005-09-05 [2008-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09). 
  5. ^ 程景伟. 中山纪念堂成广州传统中轴线首个古树公园. 中新网. 2023-11-11 [202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1). 
  6. ^ 广州:中山纪念堂园区免费开放 主体建筑仍需购票. 新华社. 2008-10-31 [200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4). 
  7. ^ 嘉出版旅游组. 《廣州地鐵假期》. 自助旅游系列. 香港: 嘉出版有限公司. 2005年7月. ISBN 9628888242. 
  8. ^ 倪一灵. “吾堂中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11-08 [202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9. ^ 马思泳. 7月10日起,广州中山纪念堂将迎25年来最大规模修缮. 羊城晚报. 2023-07-05 [202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10. ^ 王彤. [广州中山纪念堂完成25年来最大规模修缮工程 https://www.xkb.com.cn/articleDetail/329497}-] 请检查|url=值 (帮助). 新快报. 2024-07-26 [2024-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7).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来源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