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中毒是指生物体因为吸入、服用、接触有毒物质或是动物的毒液而出现的危险状况[1]。毒理学是有关中毒的症状、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及实务。
中毒 | |
---|---|
毒性物质的符号 | |
类型 | 疾病、毒害 |
病因 | 中毒[*]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生物体吸收有毒物质(也就是进入血液中)是系统性中毒的基本条件。相反的,有些物质会腐蚀组织,但生物体不会吸收(例如碱液),这类会分类为腐蚀性物质,不会分类为有毒物质。一般有毒物质会加上警示用的骷髅画标志,但家中许多药品上面不会标示骷髅画,但若误用会有严重危害,甚至死亡。一些在法律上不会列为有毒物质,危险性较低的物质,也可能会有医学上的毒性,或是造成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短暂时间接触有毒物质下所造成的中毒。其症状会和接触有毒物质的程度有关。
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或是多次接触有毒物质下所造成的中毒,而且其症状不会在每次接触有毒物质后就立刻出现。慢性中毒的病患的情形会渐渐变差,或是在接触有毒物质后一段时间之后才变差。慢性中毒最常出现在接触会生物累积或是生物放大作用的有毒物质,例如汞、镉、铅等。
接触或是吸收毒物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是迅速死亡。若是作用在神经系统的毒物,可能会让人在几秒内瘫痪,像一些生物体产生的神经毒素就会有此作用,也有可能为了军事或是其他用途而人工制造神经性毒剂。
吸入或是摄取氰化物(吸入氰化物是一种在毒气室中执行死刑的方式),会抑制线粒体中制造三磷酸腺苷的酶,因身体因为缺乏能量而死。若是注射异常高剂量的氯化钾(美国一些地方执行死刑的作法),会消除肌肉收缩需要的膜电位,因此心脏很快会停止跳动。
大部份包括杀虫剂在内的杀生物剂,其制造的原因是为了要除去目标生物体,不过有时也会让非目标的生物体产生急性中毒或是慢性中毒(二次中毒),这些生物体可能包括使用杀生物剂的人类,以及其他的有益生物。例如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会模拟植物激素的作用,因此对植物有杀伤力。2,4-二氯苯氧乙酸不是毒物,但在欧盟分类中被列为“有害的”(harmful)。
许多归类为毒物的物质本身没有毒性,但被身体代谢后会产生有毒性的产物(间接毒性)。例如甲醇本身其实没有毒,但在肝脏会分解为有毒性的甲醛及甲酸。许多药物会在肝脏转换成有毒性的物质,而肝脏的酵素可能会因为遗传变异而不同,因此许多物质的毒性会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