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族 (族制)

九族为与己身有关连的九组(个)人物。不同训诂之作对九族有不同定义。

九族五服图

词源

九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及《左传》。估算九族的概念不早于周朝形成。

定义

古代对九族的释义是用于解释《尚书》“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主要分两大派系,分别为经古文家说(同宗九代说)及经今文家说(父四母三妻二)。

父四母三妻二说

根据《白虎通义[1]父姓一,父亲的姐妹及其子二,己身的姐妺及其子女为三,己身的女儿为四。这是父族四。母族三族,母亲的父母为一,母亲的兄弟为二,母亲的姐妹为三。妻子有两族。妻子父亲为一,妻子母亲为二。

按吕思勉《中国通史》[2]说法,父姓一族指父姓五服之内。

五服制度与九族关系甚密。五服为古代丧服制度,为五种不同重量的丧服,对应于不同亲属亡故而穿戴。原文《礼记》对五服描述繁琐,未必为实际情况。(礼学思想的新探索) 许慎按:“《礼》云‘缌麻三月以上服,恩之所及也’。礼为妻父母有服,明在九族中 也。九族不得但施同姓。”

父族四者,谓父之姓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子为二族,己女昆弟适 人者子为三族,己女适人者子为四族。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为一族,母之昆弟为二族, 母之女昆弟为三族,在外亲,故合言之也。妻族二者,妻之父为一族,妻之母为二族, 妻之亲略,故父母各为一族。

欧阳生,大小夏侯氏之说对母族三释义略有不同。以母之父姓为一族,母母姓为一族,母之兄弟及其子女为一族。

同宗九代说

亦另有说法指九族为高祖至玄孙的上下九代人并各代人之兄弟。

郑玄駮曰:“按《小记》云‘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以此言之,高祖至玄孙明 矣。”

王朗《论丧服书》曰:“郑玄云:‘兄弟犹曰族亲也,无所不关之辞也。’吾以为古学 以九代之亲为九族,谓兄弟者,亦九代兄弟也。凡属乎父道者则父之兄弟,在乎祖道则 祖之兄弟,在乎子道则子之兄弟,在乎孙道则孙之兄弟。故族亲亦可谓为兄弟也。”

此说被质疑九世同为一族,而非九族。

九为虚数说

现代史学家认为“九族”之“九”为虚数,意指多。《尚书》“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之中九与百皆为虚数。而族则指氏族或宗族。[3]

意义

九族用以判别亲疏,君子对九族之人应加以亲近。儒家认为爱有亲疏远近之别,君子应对人民仁爱而不亲近,但对侍亲族之人则要多加亲近。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尚书》曰:“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此外,古代刑罚有诛九族,诛杀犯罪者的九族。

诛九族

诛九族为古代刑罚之一,将犯罪者九族诛杀,惟有时在九族内亦未必被杀。

参考文献

  1. ^ 白虎通义 宗族篇
  2. ^ 吕思勉《中国通史》 ISBN:9787206082832
  3. ^ 芮逸夫《九族制与尔雅释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