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武庄
仁武庄为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高雄州凤山郡。今高雄市仁武区及大社区。1934年时约有人口9,522人。[1]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仁武庄 |
假名 | じんぶしょう |
平文式罗马字 | Jinbu shо̄ |
行政区划
仁武地区在清代属观音中里、观音下里、半屏里,在1897年5月隶属于凤山县阿公店、打狗辨务署。1898年2月5日,凤山县公告划设区,观音中里分为“楠梓坑区、牛食坑区、圳头区、滚水仔区”,观音下里分为“考潭区、竹仔门区”,半屏里分为“后劲区、右冲区、大林蒲区”[2]。1898年6月28日,凤山县被并入台南县。1900年2月12日,观音中里分为“楠梓坑区、牛食坑区、三奶潭区、保舍甲区”[3]。同年11月15日,观音中里分为“楠梓坑区、保舍甲区”,观音下里分为“考潭区、楠梓坑区、仕隆区”,半屏里分为“后劲区”[4]。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厅,隶属于“凤山厅楠仔坑支厅”。1904年4月15日,凤山厅实施街庄整并。此时的划分如下:[5][6]
- 后劲区
- 半屏里:五块厝庄、八卦藔庄、大湾庄
- 考潭区
- 观音下里:前埔厝庄、乌材林庄、蛇仔形庄、考潭庄、湾仔内庄、赤山仔庄、新庄、仁武庄、竹仔门庄
- 楠仔坑区
- 观音下里:后庄仔庄
- 观音中里:大社庄、林仔边庄、三奶坛庄
- 保舍甲区
- 观音中里:牛食坑庄、蜈蜞潭庄、保舍甲庄
1909年10月25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十二厅,凤山厅因此废止,被并入台南厅,隶属“台南厅楠仔坑支厅”。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乡澚之行政区废除,街庄社改为大字,上述街庄合并为高雄州高雄郡仁武庄,辖域内分为辖域内分为仁武、前埔厝、乌材林、蛇子形、考潭、湾子内、赤山子、新庄、后庄子、竹子门、五块厝、八卦寮、大湾、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坛、林子边等19个大字[7]。仁武大字下有“潭底园”、“埤寮子”、“仁武”小字名[8]。1924年12月25日,高雄郡废郡,划入凤山郡。
二战后,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坛、林子边在1951年8月独立组成“大社乡”。
1904年[5] | 1920年 | 现在 | |||
---|---|---|---|---|---|
堡里 | 区 | 街庄社 | 街庄 | 大字 | 乡镇 |
半屏里 | 后劲区 | 前五块厝庄、下五块厝庄 | 仁武庄 | 五块厝 | 仁武区 |
八卦藔庄、后港庄 | 八卦寮 | ||||
檨仔林庄、大湾庄 | 大湾 | ||||
观音下里 | 考潭区 | 仁武庄、田藔庄、埤藔仔庄 | 仁武 | ||
前埔厝庄、三公藔庄、竹仔坑庄、瓦厝仔庄 | 前埔厝 | ||||
乌材林庄 | 乌材林 | ||||
蛇行仔庄、中庄仔庄 | 蛇子形 | ||||
考潭庄 | 考潭 | ||||
潭底庄、湾仔内庄、南势埔庄 | 湾子内 | ||||
赤山仔庄 | 赤山子 | ||||
新庄 | 新庄 | ||||
瓦磘仔庄、竹仔门庄、豆酱宫庄 | 竹子门 | ||||
楠梓坑区 | 后庄仔庄 | 后庄子 | |||
观音中里 | 大社庄、圳头庄、竹围庄、檨仔脚庄 | 大社 | 大社区 | ||
三奶坛庄、离仔内庄 | 三奶坛 | ||||
林仔边庄 | 林子边 | ||||
保舍甲区 | 牛食坑庄、加纳崎庄、柑仔宅庄、水哮庄、大竹围庄 | 牛食坑 | |||
蜈蜞潭庄、箍桶藔庄、北势林庄 | 蜈蜞潭 | ||||
保舍甲庄、万根松庄 | 保舍甲 |
区、庄长
设施
参见
- ^ 《凤山郡要览 昭和九年版》
- ^ 縣令第三號. 凤山县报. 1898-02-05.
- ^ 縣令第四號 街庄社長管轄區域名稱表中改正. 台南县报. 1900-02-02.
- ^ 縣令第二十二號 各辨務署管內街庄社長管轄區域改正. 台南县报. 1900-11-13.
- ^ 5.0 5.1 鳳山廳廳令第二號街庄長管轄區名及ヒ區域ノ件. 凤山厅报. 1904-04-19.
- ^ 廳令第6號 管內街庄ヲ左ノ通合併改稱ス. 蕃薯藔厅 第13号. 1904-02-16.
- ^ 《台湾总督府行政区域便览》
-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