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完堂,全称中华基督教会全完堂(英语:Chuen Yuen Church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其位于荃湾大屋街2-4号。是二十世纪初由新界传道会在荃湾开办,亦是荃湾区最早的基督教教会。

中华基督教会全完堂
中华基督教会全完堂(2024年1月)
禾笛街望向中华基督教会全完堂

发展历史

 
全完堂面向沙咀道的外貌

全完堂于1905年创立。在新界传道会威礼士牧师的领导下,在荃湾旧街(今日之四陂坊)附近租用店铺成立布道所,称为荃湾福音堂,并委任梁炳辉为主任。

1914年,因教会旧街堂址不敷应用,在“榕树头”(地处今日之荃湾街市街)建造新堂,落成后命名为“全完堂”。由于当时荃湾地区盛产菠萝,当时堂主任顾启德开办菠萝大会,盈馀积存以作自养之用,教会于1937年自养。

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新界地区,将教会占据为马厩,亦烧毁教会的簿册文件。至1942年2月方恢复主日崇拜。

1955年全完堂按立张志道为牧师,是全完堂首位自按的牧师。

1960年,荃湾街市街堂址为政府收回作发展新市镇用途,教会又迁至大屋街现址,以迄于今。教会亦于1979年正式注册成为宗教团体。

全完堂于1990年于青衣长安邨成立长安幼稚园,并于园内成立长安布道所,长安布道所亦于2002年迁入中华基督教会燕京书院聚会,改名为青衣全完堂。同年,全完堂亦于中华基督教会全完中学及中华基督教会全完第二小学开展福音工作,成立葵涌全完堂

教育服务

 
中华基督教会全完第一小学第二代校舍
 
中华基督教会全完第一小学现时校舍(2024年9月)
 
已停办的中华基督教会基觉小学第二代校舍,当时校名尚未摘取(2012年9月)

首任堂主任梁炳辉之夫人陈慕贞又于1905年在教会开办女子识字班,命名为“全完书室”,为荃湾妇女提供教育机会。其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识字班于1914年迁往荃湾街市街,建立新堂,并将后识字班扩充,易名为“全完女校”,后来又兼收男生,学校于1924年获政府批准津贴。日治期间停办,1945年香港重光,恢复办理学校,至1955年改称“全完学校”,并由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直接管理,即中华基督教会全完第一小学之前身。及后,“全完学校”亦额外增设两间分校,但第二间分校已于2009年停办。

另外,全完堂曾开办多间幼稚园,于1964年开办全完堂幼稚园,之后开办的幼稚园分别有全完堂福幼幼稚园(1968年-1988年)、全完堂石篱幼稚园(1971年-1985年)、全完堂长安幼稚园(1989年-2003年)。由于香港的生育率不继下降,部分幼稚园已经结束。

墓园

 
川龙全完堂坟场纪念亭

1912年,威礼士牧师协助教会向英国理藩院申请专用坟场,以解决当时的教徒的安葬需要。1915年得批获马闪排一带约一万平方呎土地(荃湾站现址附近)作专用坟场。1976年政府收回马闪排兴建地下铁路,建议以换地及补偿形式收回坟场,得川龙响石约二万平方呎的土地,成为现时的川龙全完堂坟场

荃湾合一社会服务中心

1973年6月,联同天主教葛达二圣堂圣公会荆冕堂、荃湾信义会天恩堂救世军队及葵涌新区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亚斯理堂共六家服务荃湾城区及西葵涌徙置新区的天主教基督教组织,于大窝口徙置大厦第9座(现已拆卸重建)地下合办荃湾合一社会服务中心。开办中心目的除了体现合一外,亦期望以社会服务为居民争取权益,后来中心因为大窝口重建而迁到亚斯理堂(即今葵涌邨亚斯理社区中心),以及石围角邨石荷楼三楼平台。到了九十年代,荃湾社区不断重建,在荃湾德仁、卓明楼天台屋抗争等事件中,由于居民不满家园被毁,携带包括用作道具的石油气和煮食用具,到屋宇署位于美利大厦外的花园道抗议,反对政府在没有任何政策下,清拆天台屋。由于荃湾合一的前线社工与执委会在协助居民争取的策略上出现意见分歧,执委会其后自行制定三条员工工作手则,机构员工遂成立职工会跟进事件。由于执委会单方面解雇六名到执委会表达意见的社工,引起机构员工及服务对象强烈不满,引发两个多月的工潮,执委会于1997年1月13日作出决议,以员工参与反对公屋富户政策、荃湾及金轮大厦天台清拆等行动引起对机构宗旨、社会行动手法、专业操守等分歧为由,正式停办中心,员工反驳执委会抹黑员工,指出“以公民抗命形式改善恶法,并无偏离社工原则,反而与受压迫对象共同争取尊严,是坚守以受助者为中心的社工守则。 事件后,部份合一的前社工,居民及关注人士,其后成立“基层发展中心”,合资租用荃湾沙咀道众安大厦一单位,继续协助社区人士争取权益,当中包括“老人权益中心”、“捍卫基层住屋权益联盟”等组织。

教会命名

关于全完堂之命名,有两个不同的说法:

  1. 据说最初有人建议用“完全堂”之名,是根据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四十八节“你们要完全”一句。但后来有人认为教会于全湾成立(“荃”湾本名“全”湾,1937年的地图已改为“荃湾”),应以“全”字冠首,故舍“完全”而取“全完”。
  2. 另一说法,是当时教会信徒大都是当地的客家原居民,而客家语“全完”与“全湾”的音十分相近,故教会决定选用“全完”为新堂命名。

历任主任/主任牧师

主任 到任日期  
梁炳辉 1905年  
邓达生 1911年  
顾启德 1912年  
廖祖胜 1917年  
练日青 1918年  
张廷复 1918年  
曾昭复 1918年  
冯福堂 1919年  
袁英侠 1923年  
以上时期由威礼士 牧师巡牧主理圣礼
谢习兴 1924年  
凌善昌 1928年 生于1869年,毕业于李朗神学院,曾赴夏威夷檀香山经商,凌启莲之次子、凌善元之弟[1]
温少莲 牧师 1931年  
温克恭 牧师 1935年  
袁贵安 牧师 1937年  
1941年香港沦陷,教会停顿约一年,期间由教友自治。
梁适岸 1942年  
张志道 牧师 1946年 张志道牧师于1955年9月3日按立
高而礼 牧师 1962年 高而礼牧师于1962年9月2日按立
佘汝琮 1964年 1964年6月至1995年5月任代主任
高元 牧师 1965年  
翁添智 牧师 1967年 1967年9月至1969年3月任代主任
余英狱 牧师 1975年 余英狱牧师于1975年10月18日按立
吴振智 牧师 1983年 吴振智牧师于1983年10月15日按立
高元 牧师 1989年 1983年3月至6月任代主任
翁传铿 牧师 1989年 1983年7月至12月任代主任,1990年1月起任主任。
李兴邦 牧师 1995年 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任署理主任
蒲锦昌 牧师 2004年  
马慧仪 牧师 2009年
张敏仪 牧师 2012年

交通

参阅

青衣全完堂

参考资料

文献

注脚

  1. ^ 凌啟蓮的子孫們. 凌氏宗亲网. 2012-01-26 [2012-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