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斋戒

佛教术语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八关戒斋梵语aṣṭāṇga-śīlaaṣṭā-sīla巴利语aṭṭhaṅga-sīlaaṭṭha-sīla),又称八斋戒八戒,佛教术语,八条基本戒律(尸罗),为五戒的进阶。佛教戒律种类之一,由佛教在家众精进修行时遵守。在布萨期间,由出家僧侣为一般的信众传授。比五戒严格,但较出家众的十戒宽松。

内容

根据《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关斋戒为一日一夜所遵守的八条清净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逸,不妄语,不饮酒,不著华鬘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大广床,不非时食。据《优婆夷堕舍迦经》,在家信众为经营家计,不能长时受持严格戒律,但为了精进修行的在家众,佛陀特别制定了此一律仪。

  1. 不杀生。同五戒。
  2. 不偷盗。同五戒。
  3. 不淫欲。此处指彻底禁欲,与五戒中的不邪淫不同。
  4. 不妄语。同五戒。
  5. 不饮酒。同五戒。
  6. 不坐高大广华丽之床。此床非睡眠之床,而是“胡床”,坐禅所用。[1]
  7. 不著华鬘(花鬘)、不香油涂身、不观听歌舞。(有时拆为二戒:不香花鬘严饰其身为一戒,不歌舞观听为一戒。)
  8. 不非时食。恪守过午不食,即只限于日出至中午进食,此外则不再进食。

时间

八关斋戒受持的时间是一日一夜,一般都在每月六斋日受持,即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如逢小月,可改为廿八、廿九日),但也可以由信徒自行决定时间。每逢斋日,在家弟子到寺院里来,受一日一夜的八支净戒。受过八关斋戒的在家信众,男子称为“一日一夜优婆塞”(一昼夜优婆塞)、女子称为“一日一夜优婆夷”(一昼夜优婆夷)。又可名为优波婆沙(梵文Upavāsa),译义为“近住”,是近阿罗汉而住的意思。

上座部佛教八戒规定

根据泰国上座部佛教苏达.法拉.布达哥斯阿阇黎(Somdet Phra Buddhaghosacariya)的《奉持八关斋戒》(The Eight-Precept Observance)[2]

不杀生戒

  1. 存在活的生命。
  2. 行者知道此为活的生命。
  3. 意欲杀害。
  4. 行杀害。
  5. 导致生命死亡。

五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

不偷盗戒

  1. 有主物。
  2. 知为有主物。
  3. 意欲偷盗。
  4. 行偷盗。
  5. 物品因此行为而被盗。

五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

不淫戒

  1. 作不净行的通道。
  2. 意欲由上述通道行交媾。
  3. 行交媾。
  4. 有淫乐。

四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

不妄语戒

  1. 谎言。
  2. 意欲说谎。
  3. 说谎。
  4. 其他人领解(理解所说的谎言)。

包括 ●粗话脏话,●有讽刺话 很多内容再好好核查看,

四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

不饮酒戒

  1. 酒或麻醉品
  2. 意欲饮用(诸酒或麻醉品)。
  3. 受用。
  4. 酒或麻醉品经喉而入。

四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例如依医师指示服药酒,不犯此戒。

过午不食戒

  1. 正午过后至第二天破晓的时间。
  2. 食物或作食物想的东西。
  3. 食用。
  4. 咽下食物。

四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

不歌舞观听,不著纹饰,不香熏涂身戒

歌舞戏乐及观听

  1. 歌舞等娱乐。
  2. 前往观听。
  3. 观听。

三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

装饰(身体)

  1. 装饰身体的香花等物。
  2. 除患病医用,佛陀不允许使用的装饰用品。
  3. 使用饰物以美容(美体)。

三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

不坐卧高广大床或座椅戒

  1. 有高广大床或座椅。
  2. 知为高广大床或座椅。
  3. 坐卧高广大床或座椅。

三条要素都成立才会违犯此戒,只要有一条要素不成立就不会违犯此戒。

注释

  1. ^ 不坐“高大广床”,此“床”本不是床,而是“胡床”,即草绳编织成的座位,坐禅所用,或高僧的高座、上座。不坐高大广床义为禅坐的座椅只能坐一般的,不能追求又高又大又广、极尽华丽,坐之生㤭慢、贡高之心。但古代译文不甚明了,致后来人皆以为睡眠的床具,其实睡眠在床上并不犯戒。印光大师:“高广大床,此系西域僧人行头陀行之绳床。吾国此法不行,但不宜坐贵重珍妙之床榻耳。此绳床,同今之马札子,用绳穿之,可开可合。高不过一尺六寸,广不过四尺。尺系周尺,比今尺小二寸。此床非睡眠之床,乃坐禅之床榻也。”
  2. ^ The Eight-Precept Observa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