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号驱逐舰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8年6月16日) |
冬月 フユヅキ | |
---|---|
概观 | |
舰种 | 驱逐舰 |
舰级 | 秋月型(8号舰) |
制造厂 | 舞鹤海军工厂 |
动工 | 1943年5月8日 |
下水 | 1944年1月20日 |
服役 | 1944年5月20日 |
结局 | 1948年5月一部分拆解成为防波堤 |
除籍 | 1945年11月20日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2,701吨 |
全长 | 134.2米 |
全宽 | 11.6米 |
吃水 | 4.15米 |
锅炉 | 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3座 |
动力 | 舰本式蒸汽涡轮主机2座2轴 |
功率 | 52,000匹 |
最高速度 | 33.58节 |
续航距离 | 5000浬(18节) |
乘员 | 307名 |
武器装备 | 65口径10厘米连装高角炮4座 25毫米3连装机枪2座 61厘米连装鱼雷发射管1座 |
舰历
二战爆发前夕,各国海军开始注意到空中武力对船舰的威胁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即便是“大舰巨炮主义”信徒的日本帝国海军,也发现本军所有大小舰艇,普遍有防空火力薄弱的问题。因此在1937年便计划想仿效英国,将部分已服役的轻巡洋舰进行改装,或直接设计新型的防空轻巡来提升舰队的防空火力,但这个构想很快地就被海军高层否决。因为当时日本海军既有的轻巡,普遍有船身细长、可用空间不足的问题。而且在海军高层眼中,轻巡洋舰的“正业”应该是在舰队决战中打水雷战(鱼雷战)而不是去当防空护卫舰。最后便降格以求,将这个“防空直卫舰”的任务,交给驱逐舰挑大梁。
1938年7月,海军舰政本部完成了防空直卫舰的设计初稿,其主要设计重点如下: 1.标准排水量2200吨 2.装备4座100mm高平两用炮高角炮(即高射炮,但为了跟陆军一别苗头,海军刻意如此称呼)及2挺防空机炮 3.最高航速35节、续航距离1万海浬 4.新造舰不装备任何鱼雷发射管
但这个设计案送到海军高层后,立刻引来强烈的抨击,其中尤以“驱逐舰不装鱼雷”为最。高层要求新舰艇要安装与阳炎级同等的鱼雷酬载,但如果要满足此般需要,单是油料酬载就需要1,200吨,而且以日本现有的造船技术,新造驱逐舰的排水量最后必定会超过4,000吨,其造船成本跟排水量几乎等于新造一艘轻巡洋舰;最后双方各自妥协,在1938年9月的修订案中,将技术规格降低到最高航速33节、续航力8,000海浬、且加装1具四连装鱼雷发射管,标准排水量则提高到2,350吨。
1939年4月,新型舰艇设计案正式定稿并列入“丸四计画”-第四次军舰补充计画,并称为“乙型驱逐舰”。同时再加装了2组深水炸弹投掷器充实反潜战力,标准排水量也再提高到2,700吨;由于乙驱的设计目的是舰队防空,因此有别于传统日本驱逐舰强调鱼雷战力,新造舰的设计完全朝向防空能力的发挥。稍后新造舰就以首艘开工下水舰艇的船名,命名为“秋月级”。这是日本海军史上唯一的乙型驱逐舰,也是大战中最受盟军忌惮的日本军舰之一。
冬月号是秋月级第8号舰,于1943年5月8日起工、次年1月20日下水,5月25日竣工服役。 冬月号服役时,日本战局已是江河日下,为了尽早让更多舰艇投入战斗,不少建造中的船只都变更设计。冬月号便是其中之一,船身各部位形状都简化,并将舰桥略为放大,因此有些书籍或研究者就把冬月号及另外3艘同样设计的舰艇另外独立出来称为“冬月级”,但多数观点仍将冬月级视为秋月级的一部份。
冬月号初始被编入第11水雷战队担任训练舰,稍后随著所属单位转为战斗部队而投入作战。10月12日雷伊泰湾海战前夕,冬月号和姊妹舰霜月号护航轻巡大淀号从横须贺前往大分,途中在御前崎市外海的远州滩(日本特有词汇,指风浪跟海象长年不佳,航行不一的水域)遭到美军潜艇海参号(USS Trepang SS-412)袭击,造成舰首受创,航速也降到14节。因此冬月号不得不在10月15日前往吴港海军工厂大修,连带也未能参与雷伊泰湾海战。 11月18日,冬月号修复完成后,参与了对菲律宾吕宋岛的运补作战。但在运补作战中除了再度遭到美军潜艇攻击受创之外,还因为恶劣海象与友舰凉月号(同为秋月级)发生擦撞意外。因此冬月号于12月底再度进入吴港大修。
1945年4月6日,修复完成重返战列后,冬月号被编入第二水雷战队,参加了“天一号作战”-日本海军最后的作战行动。4月7日,在随著天一号作战引发的坊之岬海战中,冬月号被美军舰载机击伤第一锅炉室和主炮射击指挥所。当天傍晚,由于主力的大和号战舰、矢矧号轻巡,以及多艘驱逐舰都被美机击沉,接掌指挥权的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古村启藏少将下令残存各舰(冬月号、凉月号、雪风号及初霜号)中止作战,并在救起沉没各舰的幸存船员后返航佐世保。 返航并修复受创部位后,冬月号随著二水战解散改隶属于第31战队,并驻防于九州门司港负责关门海峡跟对马海峡的警备及防空任务,直到大战结束。
8月20日,日本投降5天后,冬月号在门司港内触雷,造成船尾被毁并丧失航行能力。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因此冬月号只作了应急修理,系留在门司港充当工作舰,协助除雷或维修复员运输舰(投降后,尚可航行的日舰拆除所有武装,并与残存商船一起负责接运海外日侨及日俘回国,由第二复员省(原海军省)人员操作跟管理)。
1948年5月,冬月号跟凉月号、柳号(桃级驱逐舰第4号舰)等舰一同被拖往佐世保,在将上层结构及船体隔间全部拆除后,空船壳被拖带到北九州市的若松港(现为北九州港之一部)凿沉坐底,并灌入水泥及沙土成为防波堤。迄今,这个“军舰防波堤”仍健在,并且被日本土木学会(公益社团法人土木学会)列为“近代土木遗产2800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