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阇夜·毗罗胝子
删阇夜·毗罗胝子(Sañjaya Belaṭṭhiputta),又译为散若夷·毘罗梨子、删惹夷、删阇世,是公元前5世纪印度沙门思潮时期哲学家,佛教把他归入六师外道之一,现代学术界认为他是怀疑论者。
简介
在佛教记载中,佛陀十大弟子中的智慧第一舍利弗与神通第一目犍连,于皈依释迦牟尼佛前都曾拜于删阇夜毗罗胝子门下,传统上称其观点为不死矫乱(amarā-vikkhepa)论。
现代学术界基于南传佛教和耆那教的有关记载,由于他对于业果之有无等问题,不作出确定的回答[1],为古印度的不知论,故而是一名怀疑论者。
佛教记载
《长部·沙门果经》记载的删阇夜·毗罗胝子见解[2],同样见于《长阿含经·沙门果经》:
“ | 我昔一时至散若毘罗梨子所,问言:大德!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答我言:
世尊!犹如人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异论答我。 |
” |
当他被问及现世沙门果报是有(atthi)?是无(natthi)?是亦有亦无(atthi ca natthi ca)?是非有非无(nevatthi na natthi)?和他世、化生有情、妙行果、恶行果等有无的各种问题时,由于无知有畏[3],而回答为:“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
《大毘婆沙论》所记载的他所持观点[4],在《长部·沙门果经》和《长阿含经·沙门果经》中记载为是富兰那迦叶的观点。大乘佛教记载他是苦行外道,认为:“众生所爱生死,皆因著乐,善修苦行,便得解脱”[5]。
不死矫乱论
关于沙门果的这组问答被称为矫乱论(vikkhepa),其含义可参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的记载:
“ | 时实力子,复更往诣脚俱陀迦多衍那子所,而白之曰:大师!何者是仁所宗法理?于诸弟子以何教诲?勤修梵行获得何果?彼师答曰:太子!我之所宗,作如是见,作如是说:
若有问我:‘为是耶’?我报言:‘是’;‘为非耶’?我报言:‘非’;‘为是非耶’?我报言:‘是非’;‘非是非耶’?我报言:‘非是非’。若问:后世‘一、异’?亦如是答。 |
” |
《长阿含经·梵动经》称之为‘异问异答’(vikkhepa)四见之一[3],《大毗婆沙论》则称之为四种不死矫乱(amarā-vikkhepa)论之一,即回答‘不死天无乱问’时,由于愚昧无知,随顺提问者意欲而印许之[6],可类比于非一边论,未提及谁人持这种观点。
参见
注释
- ^
《长部·沙门果经》:“我不说:是这样,我不说:是那样,我不说:是其他的,我不说:不是,我不说:非不是。(evantipi me no, tathātipi me no, aññathātipi me no, notipi me no, no notipi me no.)”
《舍利弗阿毘昙论·非问分·烦恼品》:“若彼问者,当以是答:此事如是非也,此事实非也,此事异非也,此事非异非不异非也。” - ^ 《长部·沙门果经》:“大德!一时,我诣访散若夷毘罗梨弗。……我如是言彼曰:“散若夷毘罗梨弗![世间]有种种业者……散若夷毘罗梨弗!如何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耶?……散若夷毘罗梨弗,如次言我曰:汝若问我‘他世有耶?’我若以为‘他世有’者,当答汝‘他世有。’然,我不如是想、不想如此、亦不想其他、不想非如此、亦不想非非如此。汝若问我:‘他世无耶?’[……乃至……]‘他世亦有亦无耶?’[……乃至……]‘他世非有亦非无耶?’[……乃至……]。……”
- ^ 3.0 3.1
《长阿含经·梵动经》:“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异问异答;彼彼问时,异问异答,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不见、不知,善恶有报?无报耶?我以不见不知故,作如是说:善恶有报耶?无报耶?世间有沙门、婆罗门,广博多闻,聪明智慧,常乐闲静,机辩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别诸见。设当问我诸深义者,我不能答,有愧于彼,于彼有畏,当以此答,以为归依,为洲,为舍,为究竟道。’彼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
-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不见、不知,为有他世耶?无他世耶?……若我说者,则为妄语。……’彼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
-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论:‘我不知、不见,何者为善?何者不善?……我则于此生爱,从爱生恚,有爱有恚,则有受生。……’彼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
- 或有沙门、婆罗门,愚冥暗钝;他有问者,彼随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
-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时实力子,复更往诣珊逝移毘剌知子所。……彼师告曰:太子!我之所宗,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若自杀、教他杀,自斫、教他斫,自煮、教他煮,自盗,邪行,妄语,饮酒,及以教人为杀等故,穿墙开锁,守捉险途,持诸剑轮,杀害群品。于大地上,所有有情,悉皆斩斫,令其命断,为大肉聚,弶伽河已南,作斯恶业,弶伽河已北,设大福会,不由此故,有罪、福因,招罪、福报。又复、不由布施、持戒、少欲、知足,而获当果。”
《大毘婆沙论》:“次说‘造教造’等,是珊阇夷见,此二俱入断见品,以执无故;有说:入二品,由执我常谤因等故。” - ^ 窥基《说无垢称经疏》:“想吠多子,想是自名,吠多是母名,彼儿曰子,如舍利子,古云删阇夜毘罗胝子。即苦行外道,彼说:‘众生所爱生死,皆因著乐,善修苦行,便得解脱。’”
- ^
《大毗婆沙论》:“四不死矫乱论者,不死谓天,以天长寿,外道执为常住不死。有诸外道,求生彼天,闻外道论作如是说:‘若有能答彼不死天无乱问者,得生彼天。若不能答彼不死天无乱问者,无得生义。’……彼外道辈,于诸不死无乱问中,以言矫乱。
- 一、作是念:‘我不如实知,若善,若不善,及四圣谛。有馀沙门、婆罗门等,于如是义,求如实知。彼若问我如是义者,我若决定答彼所问,便为妄语。由妄语故,我便不得生于彼天。’彼怖妄语故,于不死无乱问中,以言矫乱,谓作是说:‘我于诸天秘密义中,不应皆说,或自所证,或清净道。’
- 二、作是念:‘……彼若问我如是义者,我若拨无彼所问义,便为邪见。由邪见故,我便不得生于彼天。’彼怖邪见故,于不死无乱问中,以言矫乱,馀如前说。
- 三、作是念:‘……彼若问我如是义者,我若不实印彼所问,彼或诘问,我便不知。由无知故,我便不得生于彼天。’彼怖无知故,于不死无乱问中,以言矫乱,馀如前说。
- 四、作是念:‘我性昧劣,不能构集矫乱言词。’又作是念:‘若一向执非为妙善,以一向执非,皆称顺诸有情心。若于他心,有所违逆,我便不得生于彼天故,我应依不相违理。’若有问我:‘有后世耶’?应返问言:‘汝何所欲’?若言:‘欲有’,应印彼言:‘我于后世,亦许为有’。如是问‘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或问‘如是’,或‘不如是’,或‘异’,或‘不异’,皆应返问,随彼所欲,我便印之。”
外部链接
- 长部沙门果经 荘春江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