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
剩女是对大龄单身女性的贬义称呼。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认为“剩女”是指二十七岁以上的未婚女性。[1][2][3][4]“剩女”一词主要在中国大陆被使用,但也在印度、北美、和亚洲其他地区被使用。[5]日本人将大龄未婚女子称为“被男人扔掉的女人”,也将之称为“3S女人”:Single(单身)、Seventies(大多数生于1970年代)、Stuck(被卡住了)。[6]网络上一度流行着这样的说法,25岁至28岁的未婚女性称为“初级剩女”或是“剩斗士”;28至32岁的未婚女性被称为“中级剩女”或“必剩客”;32至35岁的未婚女性则被划归“高级剩女”的行列;35岁以上还未嫁的女性则被尊称为“齐天大剩”,大龄单身女性们被贴上了种种年龄标签,而有关“剩女”的形象并不止于此,在这一方面,新闻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的曝光不断构建起社会公众对“剩女”的形象认知。[7]
2007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首次官方使用“剩女”一词,用以代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8]此后,主流媒体广泛使用“剩女”一词;“剩女”在电视、杂志、报纸、书籍中被广泛讨论,讨论聚焦于“剩女”一词的贬义含义和积极的重新定义。在2007年左右,支持中国政府的媒体早期支持使用“剩女”一词;但两年后,政府报纸对该词汇的使用进行了批评。[9][10]
"剩女"的平行词汇为“光棍”,用以代指未婚男性,因为男性不结婚便无法为家族谱系增加“树枝”,后来词义扩大,泛指一切男女单身人士。[11][12][13][14][15][16]
背景
在中国,早婚、男性受到婚姻挤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现象。在当代中国的人口统计中,适婚年龄女性进入婚姻的比例实际高于男性。至2000年前左右,只有2%的30至34岁的女性未婚。相比之下,10%的同龄男性未婚。[17]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以性别选择为目的的流产,使得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调愈演愈烈。[2][3]自1979年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来,出生的男性比女性多出约2千万,大约每100名女婴对应120名男婴。到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预计会比女性多出2400万。[18]全球范围内的平均数据是每103名男性对应107名女性。[19]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7年推行了一项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规章,为了解决紧要的性别比例失调现象,并称其为“对社会稳定的威胁”。[20] 国务院还将“提升人口素质”定为其主要目标之一,并任命于1949年为“保障妇女权益”而成立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来监督并解决这一问题。[20]
对于“剩女”一词的来源暂时没有定论,但是可靠来源显示它大约于2006年进入主流使用中。[21] 据中国日报2011年报道,时尚杂志中国版的主编徐巍创造了这个词。中国日报还称,这个词最初先在上海被广泛使用,然后才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22]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定义“剩女”一词为“年龄超过27周岁的未婚女性”,并将此词编入新华词典。[20] 在随后的另一声明中,教育部进一步定义此词为因“对婚姻伴侣要求过高”而“找不到丈夫”的女性。[23] 据多方来源称,政府曾要求全国妇联出版多篇文章来污名化二十五至三十岁之间的未婚女性。[2][20][24]
2011年3月,在国际妇女节后不久,全国妇联发表了一篇题为《剩女不值得同情》的文章。[20] 文中写道:“长相靓丽的女孩子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照样可以嫁入豪门,但长相普通和丑的女孩子则很难,所以,这样的女孩子就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悲哀的是,她们不知道女人是越老越不值钱,等到自己拿到硕士、博士毕业证的时候,不料自己已经人老珠黄。” [2] 全国妇联的网站上曾有至少15篇含”剩女“一词的文章,其中包括相亲建议,但它们现在都已被移除。[2]
根据2016年由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数据新闻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联合开展的《2016 中国城市“剩女”问题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剩女群体中大学本科和硕士的比例较高。[25]
反“剩女”污名化
现代汉语词典拒收“剩女”这一词
2012年7月,“现代汉语词典”发行第6版时拒绝收录“剩女”这一新词。[26] 该版修订主持者指这涉及价值观的判断,并认为将适龄未婚者称为“剩女”不够尊重,因此拒绝收录。[26]“现代汉语词典”这一立场有异于中国国家语委会把“剩女”一词纳入为2006年年度新词语[27] 的取态、亦与“新华词典”在2007年把“剩女”一词予以收录[20]截然不同。
有相反意见指出词典作为一部工具书,其规范性应该体现在对词语的规范、科学和严谨的解释上,收录词汇的目的是供人查阅词汇的意义和内涵,只要词汇是客观存在的词语并广泛通用,无论某个词语有著怎样褒义还是贬义的意义亦应该收录;[28] 惟该版修订主持者仍表示“作为编纂者,我还有一点担心。”并指有些词一旦被收录,它们将堂而皇之地进入普通话,在使用中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特别是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词,没必要过早收入,过早聚焦;[29] 该修订主持者对另一媒体表示“我们只是说目前不收录,不代表永远不收。”并指目前不收,是因为这个词的内涵上存在不够尊重,在潜台词中带有“没人要”、“挑剩下”的鄙视意味,倾向表明得太明显,我们不主张这样的称呼;不过,在5年、8年之后,它们如果更多地出现在群众的生活交际中,我们会考虑将其收录,同时我们也会在这类词的解释中加上我们的价值评判,加个括号,里面写上“含不尊重的意味”。[30]
媒体参与“剩女”去污名化
“剩女”们展开了去污名化、并积极调用互联网与媒体资源,开展了骄傲使用“剩女”一词的运动。日本护肤品牌SK-II开展了名为#changedestiny (#改变命运)的全球行动,从而赋权被“剩女”偏见影响的女性。[31] SK-II的全球行动影片《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又名《不为结婚而结婚,你的人生属于你自己》)[32]讲述了几名中国女性27岁后因未婚而面对的挑战。[33] 在采访中,采访对象讲到她们被父母逼婚,邀请父母来相亲角、看到她们的单人照,并回应:单身也可以活得很精彩。[34]“相亲角”是中国父母为子女征婚的场所,父母常常携带子女的数据,用来为他们打广告,包括身高、体重、薪水、教育程度、性格等等。[33]
2020年,美国PBS电视台拍摄了《剩女》(Leftover Women)纪录片。[35]《剩女》由以色列籍的Shosh Shlam和Hilla Medalia导演,围绕三名中国女性(邱华梅、徐敏、盖琪)展开。[35][36]据评论分析,该纪录片展示了跨文化视野、和对“剩女”议题的理解,体现了“剩女”们“只是选择了另一种幸福方式”、“不愿被主流的‘幸福模板’所捆绑。”[36]
社会反响
当今中国社会的很多权威人士都曾公开表达他们对正在发展的女权运动的不满。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生的地盘”等言论。[37] 多益网络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之一,其CEO徐波(徐宥箴)也曾称“一个女人,若一生生孩子不足两个,那么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注定是不幸福的。” [38] 这些言论都只是大众对中国女权运动发展的声讨的冰山一角。
中国政府也站在崛起的女权运动的对立面。2015年的国际妇女节前夕,几位女权活动家因宣传反对公交性骚扰而被警方拘留。五位女性也因散发女权贴纸被公安机关拘留。此事后来被成为“女权五姐妹”事件。[39] [40] 2017年,当时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女权自媒体女权之声被封号,具体原因不明。
蔡英文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位女性总统,也是一位63岁的“剩女”。她也曾因未婚而被批评。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曾称她“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作为单身女政客,她没有爱的情感拖累,没有‘家’的掣肘,没有子女的牵挂,在政治上的行事风格与行事策略,往往偏向情感化、个性化、极端化发展,政治权术上则在战略方向上考量少,战术细节上考量多,短期目标所示到极致,长期目标则较少顾及。” [41]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女性自发形成了很多相互支持、共同抵抗婚育压力的社交团体。一篇大西洋杂志的文章称这些社交团体的参与者超过千人。[42] Sandra Bao(白朵朵)是一家时尚杂志的创办者和编辑,她在上海创立的“剩态度”组织旨在支持未婚职业女性。她说,“父母给我们压力,媒体给我们贴标签,以及一群婚姻中介商大力呼吁单身是大问题,甚至有罪。” [43]
参见条目
参考资料
- ^ 【特刊】離婚,仍是大忌……. 商讯. 2022-10-28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6).
- ^ 2.0 2.1 2.2 2.3 2.4 Magistad, Mary Kay. BBC News - China's 'leftover women', unmarried at 27. BBC News (Beijing). 20 February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0).
- ^ 3.0 3.1 Simpson, Peter. The 'leftover' women: China defines official age for females being left on the shelf as 27. Mail Online. 21 February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Sebag-Montefiore, Clarissa. Rom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New York Times. 21 August 2012 [2013-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 Lee, Deborah Jian; Sushima Subramanian. China's Educated Women Can't Find Eligible Men. 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 (China). 17 October 2011 [31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
- ^ 为优质剩女正名:我们从来不愁嫁!. 2015-08-18 [202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3) (中文).
- ^ 她,为什么“剩下”?——2016 中国城市“剩女”问题大数据研究报告 (PDF). [2021-01-05] (中文).
- ^ 百度百科-剩女 (网络用语).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中文).
- ^ Magistad, Mary Kay. The over-27s China calls 'leftover women'. 2013-02-21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国英语).
- ^ Why women choose to stay out of wedlock. www.chinadaily.com.cn.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 ^ 中国“光棍节”性别失衡引关注.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中文).
- ^ Asian demography: The flight from marriage. The Economist (Seoul and Taipei). 20 August 2011 [18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 ^ Schott, Ben. Leftover Ladies & 3S Women. The New York Times. 15 March 2010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 ^ Lin Qi. The Dating game by Jiangsu TV. China Daily. 2010-04-24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1).
- ^ di Francesco Pietrobelli. Amore con appuntamento: delirio occidentale a Chinatown. L'Intellettuale Dissidente. 20 June 2017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意大利语).
- ^ Jiang, Quanbao; Feldman, Marcus W.; Li, Shuzhuo. Marriage Squeeze, Never-Married Proportion, and Mean Age at First Marriage in China.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14, 33 (2): 189–204. ISSN 0167-5923. JSTOR 43671595. PMC 3948615 . PMID 24634556. doi:10.1007/s11113-013-9283-8.
- ^ Ji, Yingchun.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Leftover” Women in Shanghai.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15-07-29, 77 (5): 1057–1073. ISSN 0022-2445. doi:10.1111/jomf.12220.
- ^ 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 China’s Bachelors: When Men Outnumber Women. 17 October 2011 [30 Ma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 ^ Wee, Sui-Lee; Li, Hui. In China, signs that one-child policy may be coming to an end. Reuters (Jiuquan, China). 21 January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Fincher, Leta Hong. OP-ED CONTRIBUTOR; China's 'Leftover' Women. The New York Times. 12 October 2012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 ^ To, Sandy. China's Leftover Women: Late Marriage among Professional Women and its Consequences. Routledge. 2015. ISBN 9781317934189.
- ^ Tian, Gan. A woman's way. China Daily. 13 March 2011 [7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 Simpson, Peter; De Lacey, Martha. 'Chinese men want wives who are easier to control': How China's high-flying single women are rejected because male suitors are intimidated by their successes. Mail Online. 28 February 2013 [29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China stigmatises educated single women as 'leftovers'. The Independent. 25 February 2013 [7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 ^ 她,为什么“剩下”? ——2016 中国城市“剩女”问题大数据研究报告 (PDF).
- ^ 26.0 26.1 新《現代漢語詞典》出版‧容宅女拒剩女. 世华媒体. 2012-07-16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6).
- ^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moe_1551/tnull_25472.html. 2007-08-17 [2024-06-26].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李先梓. 词典拒收剩女被指人文关怀 反对者称应秉持规范. 北京晨报. 2007-07-16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通过央视网.
- ^ 为何不收录“剩男剩女”——《现代汉语词典》修订主持者江蓝生回应社会争议. 中国文化报.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通过苏州公共数字文化网.
- ^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主持者:选词宁滞后,不超前. 南方日报. 2007-07-17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7) –通过中国新闻网.
- ^ A Skin Care Brand Bravely Stood Up for China's 'Leftover' Women Unmarried After 25 – Adweek. www.adweek.com.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美国英语).
- ^ SK-II:「不為結婚而結婚,妳的人生屬於妳自己」. [2020-05-30].
- ^ 33.0 33.1 SK-II, SK-II: Marriage Market Takeover (Please turn on subtitle), 2016-04-06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 ^ We're single, but not 'leftovers'.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英语).
- ^ 35.0 35.1 Leftover Women | Independent Lens | PBS. Independent Lens.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美国英语).
- ^ 36.0 36.1 外国导演跟拍3名中国“剩女”,揭开上亿女性的辛酸:不结婚就是没人要?_邱华梅. www.sohu.com. [2020-05-30] (英语).
- ^ Tone, Sixth. Sociologist Refuses to Apologize for Sexist Social Media Posts. Sixth Tone. 2017-10-24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英语).
- ^ China Needs to Stop the Growing Gender Gap. Human Rights Watch. 2017-11-05 [2018-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英语).
- ^ On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China Muffles Women's Voices. Human Rights Watch. 2017-03-07 [2018-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英语).
- ^ Maizi, Li. I went to jail for handing out feminist stickers in China | Li Maizi. the Guardian. 2017-03-08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英语).
- ^ Ma, Alexandra. China Shames Taiwan's New Female President For Being Single. Huffington Post. 2016-05-25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5) (美国英语).
- ^ Lee, Sushma Subramanian, Deborah Jian. For China's Educated Single Ladies, Finding Love Is Often a Struggle. The Atlantic. 2011-10-19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美国英语).
- ^ Times, Los Angeles. China's 'leftover women' face pressure to marry. Richmond Times-Dispatch.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