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恒(1891年7月12日—1961年8月26日),字月如,直隶南宫县[1],出生于天津市,是中国近代医学及公共卫生开拓及发展先驱。

刘瑞恒
个人资料
字月如
出生1891年7月12日(光绪十七年六月初七日)
逝世1961年8月26日(1961岁—08—26)(70岁)
纽约圣路加医院
籍贯直隶南宫县
配偶王紫云
儿女女刘似锦
父母父刘桐轩,母王氏
著作《新生活与健康》

生平[2]

刘瑞恒的父亲在天津的一座教堂做传教工作,他在10岁入英国人创办的“新学书院”就学,有良好英文基础。1903年13岁考入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就读。1906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选派青年出国留学,经保送未毕业入哈佛大学读书。1909年获哈佛大学理学学士,毕业后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专政外科;1913年获哈佛医学博士学位。

1913-1915年美国波士顿市立医院任实习医师。1915年回国在上海红十字会和中国哈佛医学院工作,1918年经公共卫生和传染病学专家北京中央医院院长伍连德推荐,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外科医师。

1920-1921年赴美进修专攻癌症外科。1924年通州新生儿频繁死亡,刘瑞恒派人调查发现原因仅是产后破伤风所致,他对医院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卫生教育培训解决此一问题,因而决定放弃外科本行,转而从事公共卫生事业。

1926年3月8日为梁启超主刀割除右肾,术后解剖此肾发现如樱桃般的黑点但不是癌症,后被费慰梅误传割错肾。2006年协和医院举办病案展览,其病历才说明真相。[3]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后改卫生署)于南京成立;1928-1937年历任卫生部(署)次长、部长、署长。1932年奉命成立军医总监部,并担任总监、军医设计监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兼陆军军医学校校长。1929-1938年是名义上协和医学院的校长。1938年辞去部、署职务,在香港建立协和医药公司。

1949年去台湾协助发展医学教育;1959年因病赴美就医,1961年8月在纽约圣路加医院逝世,享年71岁。[4]

贡献

  • 毕业于美国哈佛医学博士,出任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任华人院长和中华医学会会长,是位医学名人、能人。
  • 推进和提高医学教育及公共卫生建设,建议并成立了国立牙医专科学校中央护士学校中央助产学校中央大学医学院及卫生教育系、中央卫生人员训练所等。
  • 担任国民政府卫生部长等系列要职,期间对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在公共卫生、医学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抗战期间积极为国效力在医疗勤务保障上有一定建树;
  • 晚年在台湾仍为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

争议

  • 刘瑞恒不同意将孙中山遗体存放于北京协和医院
  • 卫生部副部长刘瑞恒排斥中医,在1929年2月主持南京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与会17人中没有一位中医,并在这次会上通过了废止中医案。
  • 杜聪明创立高雄医学院时,未有校地即开始招生,悖于法令规定,然而当时教育部长张其昀因杜聪明在医学与政治圈的声望为信任基础而特准招生。刘瑞恒对此事不满并行文教育部,指出若教育部不命令高雄医学院关门,他将不分配美援给教育部。

参考文献

  1. ^ “派遣留学生名单:1906……刘瑞恒,月如,河北南宫”,《国立北洋大学三十七年班毕业纪念刊》
  2. ^ “刘瑞恒先生事略”,《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汇编》第15辑,第624页
  3. ^ 李昕2015 “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百年公案”” 《橙新闻》网站,4月12、19、26日及5月3日; Kurotchkin, T. J. & C. K. Chu. 1929 “Bronchomoniliasis: Serological Studies on a Case,” The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15(4): 403-409
  4. ^ 历任院校领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

来源

  • 刘瑞恒博士与中国医药及卫生事业 台湾商务 1989-06-15
  • 中国近代医学的开拓者刘瑞恒先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86~88
  • 话说老协和,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 协和医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10

延伸阅读

[]

 游美同学录·刘瑞恒》,出自《游美同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