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缘

佛教术语

化缘,是北传佛教术语,原始佛教的术语是“托钵乞食”,指“仁豪(僧众)”向信众乞饮食、生活用品等,衣、食、住、药四种物品,简称“四资具”。依据原始教义,佛陀有制定“不持金银戒”,即手不捉钱、金银珠宝等,故出家僧侣以托乞食的方式,来维持出家生活。

概述

广义来讲,布施给僧人的物品可以是饮食、用具、鲜花、清水等。现代僧侣有时也募化钱财用于生活或修建寺院

从原始佛教教义来讲,是指对乞讨饮食的僧人布施饮食。正常情况是僧人沿路托钵,次第乞食,次等情况是,由信众准备好,送至僧众处,僧人需带好盛饭菜的“钵(钵)”,故又叫“托钵乞食”。“比丘”的意思即是乞士[1],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佛陀制定比丘托钵行乞,是为了去除出家贫困之苦﹑使世人多种福田﹑不为经营之累。 僧人持钵游行街市,以托钵乞食方式维生,“上乞诸佛之理以资法身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资色身肉体”[2],故称化缘[3]

即在原始佛教时期、南传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佛教行头陀(苦行)的出家到信众百姓家接受饮食供养的行为,因为出家人应以修行道业为重,没有时间从事劳动,同时农事可能会伤害虫蚁。

其他含义

化缘还有一个含义,化是指应化度化,缘是指因缘,义为佛、菩萨圣者为了某一重大因缘而现身世间,度化众生。[4]

注释

  1. ^ 《大智度论》卷三:“云何名比丘?比乓名吃土。”
  2. ^ 吉藏《法华义疏》卷一说:“比乒意为吃土,上从如来吃法以修练,下就俗人吃食以资身。”
  3. ^ 夷坚志》卷一:“元晖,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为街坊化缘。”
  4.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 如来化缘斯毕,垂将涅槃。”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生盟者二十年。”《景德传灯录·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