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空论

《十八空论》佛教论著,全一卷,原作者不详,陈朝真谛译,隋《仁寿录》最初著录,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瑜珈部下。[1]

内容

十八空论内容可分三段,解释十八空,次释七种真如,详说十胜智真实之义。

初段

解释十八空的含义。内、外等前六空说明空体,又解行、非行等后十二空说明空用。次后说第十三至第十六共四种空(有法空、无法空、有法无法空、不可得空),即成十六空或十四空。

第二段

解释七真如,引释《解节经》所说七种真如,以七真如皆是第一义谛,同归一味,即是七种真实的异名。

第三段

解释十胜智,说明建立蕴、界、处等十种胜智,是为了用来破除执一者、因者、受者等十种我见,但只解说了一、二、三、四种胜智,其馀文缺佚。

考证

  • 《十八空论》中三段文义并不连属,因此被认为不成一部有体系的论书。
  • 依现代佛教学者研究,《十八空论》三段是解释世亲《中边分别论相品》内的十六空和《真实品》内的差别、善巧二种真实部分的文义,而由编者凑合成书
  • 《十八空论》最后有“关于三性的根本义已如前释,例难可得,不复重记”等语,可见原来还有其他部分编在一起
  • 《十八空论》内有一部分和圆测《解深密经疏》及窥基《成唯识论述记》所引真谛《中边分别论疏》文相符,被推测是真谛《中边分别论疏》的片断,并非译本。

参考文献

  1. ^ 十八空論. buddhaspace.org.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