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州 (刘宋)
南徐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徐州 | |
---|---|
南朝宋至南朝陈的州 | |
421年-589年 | |
国家 | 南朝宋至南朝陈 |
人口 | |
• 464年 | 72472户,420640口 |
历史 | |
• 成立 | 421年 |
• 废除 | 589年 |
今属于 | 中国江苏省 |
沿革
东晋初,徐州北部诸郡先后陷于后赵。此后,徐州治所屡有迁徙,部分领郡屡复屡陷。义熙六年(410年)灭南燕后收复徐州北部诸郡。义熙七年(411年),以淮水为界将徐州一分为二,淮北为北徐州(治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淮南为徐州(治广陵,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徐州领六郡:广陵郡、海陵郡、盱眙郡、锺离郡、山阳郡、秦郡。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为南徐州,北徐州为徐州。元嘉八年(431年),南徐州诸郡并入南兖州,而割杨州之晋陵郡、南兖州江南九侨郡侨置南徐州,南徐州遂由江北移置江南,治南东海郡丹徒县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至此,南徐州领实郡一:晋陵郡;有实县之侨郡二:南东海郡、南琅邪郡。
元嘉三十年(431年),南兖州并入南徐州。孝建元年(454年),分南徐州复置南兖州。大明七年(463年),割杨州吴郡属南徐州。大明八年(464年),吴郡还属杨州。泰始四年(468年),割杨州义兴郡属南徐州。至此,南徐州领实郡二:晋陵郡、义兴郡;有实县之侨郡二:南东海郡、南琅邪郡。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常州、无锡、锡山、丹徒、丹阳、江阴、武进等市县及南京、句容、张家港、常熟等市部分地区。
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义兴郡还属杨州,不久即复属南徐州。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改南东海郡为南兰陵郡。天监六年(507年),分晋陵郡置信义郡。后改南琅邪郡为双头郡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平二年(557年),分晋陵郡置江阴郡。至此,南徐州领实郡四:晋陵郡、信义郡、江阴郡、义兴郡;有实县之侨郡二:南兰陵郡、南琅邪彭城二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废除南徐州及其领郡,南徐州故地分属三州:扬州(故东海郡、晋陵郡部分)、常州(故晋陵郡部分、江阴郡、义兴郡)、苏州(故信义郡)。[2]
地志
- 山谦之撰:《南徐州记》二卷
长官
- 附:东晋徐州刺史(411年-420年)
- 附:刘宋徐州刺史(420年-421年)
- 刘宋南徐州刺史(421年-479年)
- 刘道邻(421年-422年)[8]
- 刘义康(422年-426年)
- 刘义恭(426年-429年)
- 刘义康(429年-432年)
- 刘义季(432年-439年)
- 刘义宣(439年-444年)
- 刘诞(444年-449年)
- 刘绍(449年)
- 刘濬(449年-452年)
- 刘义恭(452年-455年)[7]
- 刘诞(455年-457年)
- 刘延孙(457年-461年)
- 刘子鸾(461年-465年)[9]
- 刘子仁(465年)[10]
- 刘休范(465年-469年)
- 刘休祐(469年-471年)
- 刘休若(471年)
- 刘休范(471年)
- 刘秉(471年-472年)[11]
- 刘景素(472年-476年)
- 刘赞(476年-477年)[12]
- 萧道成(477年-479年)[13]
- 南齐南徐州刺史(479年-502年)
- 萧晃(479年-482年)
- 萧长懋(482年)[14]
- 萧子良(482年-483年)
- 萧晃(483年-484年)
- 萧铄(484年-488年)
- 萧暠(488年-491年)
- 萧锋(491年-494年)[15]
- 萧昭粲(494年)[16]
- 萧铉(494年)[17]
- 萧谌(494年-495年)
- 萧宝义(495年-499年)[18]
- 萧宝玄(499年-500年)
- 萧宝嵩(500年-501年)
- 萧宝夤(501年-502年)[19]
- 萧秀(502年)[20]
- 南梁南徐州刺史(502年-557年)
- 萧秀(502年-503年)
- 萧恢(503年-505年)
- 萧伟(505年-506年)
- 萧综(506年-511年)
- 萧绩(511年-517年)
- 萧综(517年-521年)[21]
- 萧纲(521年-523年)[22]
- 萧续(523年-530年)
- 萧欢(530年-537年)
- 萧誉(537年-543年)
- 萧正义(543年-546年)
- 萧纶(546年-548年)
- 萧渊藻(548年-549年)[23]
- 萧大庄(549年-551年)[22]
- 陈霸先(552年-556年)
- 侯安都(556年-557年)[24]
- 陈朝南徐州刺史(557年-589年)
- 侯安都(557年)[25]
- 陈拟(558年)[26]
- 徐度(558年-559年)[27]
- 留异(559年)
- 侯安都(559年-563年)
- 黄法𣰋(563年)[28]
- 周宝安(563年-565年)[29]
- 陈伯山(565年-567年)[28]
- 黄法𣰋(567年-568年)
- 淳于量(568年-573年)[30]
- 陈叔英(573年-574年)
- 陈伯山(574年-575年)
- 陈伯固(575年-578年)
- 陈伯仁(578年-580年)
- 陈叔献(580年)
- 陈叔明(581年-582年)[31]
- 萧摩诃(582年-583年)[32]
- 陈彦(583年-588年)
- 陈虔(588年)[33]
- 萧摩诃(588年-589年)[34]
参考文献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
- ^ 刘裕于元兴三年(404年)拜徐州刺史(《宋书·卷一·本纪第一》),义熙七年(411年)徐州一分为二后即以刘道邻为北徐州刺史(《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而自己未解徐州(《宋书·卷二·本纪第二》)。
- ^ 《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三十一》
- ^ 《宋书 卷七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 ^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
- ^ 7.0 7.1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
- ^ 8.0 8.1 8.2 《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
- ^ 《宋书·卷六·本纪第六》
- ^ 《宋书·卷七·本纪第七》
- ^ 《宋书·卷八·本纪第八》
- ^ 《宋书·卷九·本纪第九》
- ^ 《宋书·卷十·本纪第十》
- ^ 《南齐书·卷二·本纪第二》
- ^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
- ^ 《南齐书·卷四·本纪第四》
- ^ 《南齐书·卷五·本纪第五》
- ^ 《南齐书·卷六·本纪第六》
- ^ 《南齐书·卷五十·列传第三十一》
- ^ 《南齐书·卷八·本纪第八》
- ^ 《梁书·卷二·本纪第二》
- ^ 22.0 22.1 《梁书·卷四·本纪第四》
- ^ 《梁书·卷三·本纪第三》
- ^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
- ^ 《陈书·卷二·本纪第二》
- ^ 《陈书·卷十五·列传第九》
- ^ 《陈书·卷十二·列传第六》
- ^ 28.0 28.1 《陈书·卷三·本纪第三》
- ^ 《陈书·卷八·列传第二》
- ^ 《陈书·卷四·本纪第四》
- ^ 《陈书·卷五·本纪第五》
- ^ 《陈书·卷六·本纪第六》
- ^ 《陈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
- ^ 《陈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