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镇公学堂
36°3′44″N 120°18′01″E / 36.06222°N 120.30028°E
台西镇公学堂是青岛市曾经存在的一所小学,其原址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云南路287号(即今青岛二十四中校址),由青岛日本占领军当局创办于1915年,1922年青岛回归后改名公立台西镇两级小学校,1929年改名青岛市立台西镇小学校,抗战后改名青岛市立云南路中心国民学校(云南路小学),1951年撤销。
校史
青岛德占时期,胶澳总督府曾在台东镇等处创办26处专门面向中国学生的蒙养学堂,但因当时台西镇规模尚小,且人员流动性大,未在台西镇创办蒙养学堂[1]。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后,于1915年在此前因战事停办的蒙养学堂的基础上开办公学堂,并新设台西镇公学堂等11处。公学堂学制5年,教授课程有修身、国文、地理、历史、算术、理科、体操、图画、手工、农业、商业、日语,女生外加缝纫[2]。台西镇公学堂是西镇一带的第一所公立小学。台西镇公学堂校舍建于1919年,青岛民政署土木课设计,作为1917-1921年第二期城市建设计划的一部分建成,为一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邻近校门,其建筑质量与规模与1917年为日本侨民建设的武定路第一青岛寻常高等小学校相差甚远[1]。
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将各公学堂改为小学校,学制改为6年,课程根据北洋政府课纲调整。台西镇公学堂改名公立台西镇两级小学校。青岛回归时,台西镇小学有学生297人,其中男生231人,女生66人。1928年,台西镇小学有学生705人,教员22人,职员1人,教室17间,办公室5间,杂用室6间,并在台西二路和濮县路设有分校[2](后单独成立濮县路小学)。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后,该校改名为青岛市立台西镇小学校。1930年代初曾对校舍进行改扩建。1930年代,台西镇小学曾附设扫盲班性质的平民夜校,以及教授武术的国术传习所[3]。1940年9月,台西镇小学增设商业补习学校,招收25岁以下的高小毕业生,学习商业要项、笔算、珠算、簿记等[4]。
1945年抗战结束后,台西镇小学改为青岛市立云南路中心国民学校(或称云南路小学)[1],附设幼稚园,为当时全市最大的公立小学之一[3]。1951年,云南路小学撤销,其学生分流到定陶路、濮县路、四川路等小学。其校舍于1957年用于设立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原台西镇公学堂旧楼1980年代拆除[1]。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王栋. 台西镇公学堂. 青岛市南区政协 (编). 《台西镇·一种日常化的青岛平民生活》.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713-886-0.
- ^ 2.0 2.1 赵琪 修、袁荣叟 等撰. 卷七 教育志. 《胶澳志》. 1928.
- ^ 3.0 3.1 鲁海 鲁勇. 《青岛老校故事》.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3-6.
- ^ 李明. 台西镇小学. 青岛市南区政协 (编). 《台西镇·一种日常化的青岛平民生活》.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713-8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