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悉演习行动

二戰初期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

威瑟演习作战(德语:Unternehmen Weserübung)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向挪威丹麦发起的袭击行动,德军代号为威瑟演习作战(德语:Weserübung),意即“威悉河演习”。德国在1940年4月9日当地时间4时15分偷袭挪威和丹麦,并宣称是为了要从英法手中保护两国中立

北欧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的一部分
日期1940年4月9日—1940年6月9日
地点
结果 德军获胜并占领挪威和丹麦
参战方
 德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挪威 哈康七世
挪威 约翰·尼高斯沃尔
挪威 克里斯蒂安·拉克英语Kristian Laake
挪威 奥图·鲁格英语Otto Ruge
挪威 卡尔·古斯塔夫·弗莱舍尔英语Carl Gustav Fleischer
丹麦 克里斯蒂安十世
丹麦 索瓦尔德·斯陶宁
英国 艾德里安·卡顿·德·维亚尔
英国 皮里斯·祖斯·麦克西
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特
汉斯·斐迪南·盖斯勒英语Hans Ferdinand Geisler
君特·吕特晏斯
兵力
挪威:60,000人—65,000人
丹麦:14,500人
英法联军:35,000人
120,000人
伤亡与损失
英国1,869人
挪威1,335人
法国和波兰530人
丹麦17人
1,317人阵亡
2,375人失踪
1,604人负伤

入侵的战略目标是占领挪威港口,以扩大德国在对英战争中的主动地位,防止海上封锁、控制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确保德国军备工业的铁矿石供应。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将军领导下的规划者认为丹麦作为补给路线是不可或缺的。从长远来看,同属北欧人种的挪威和丹麦将并入欧洲大陆的“大日耳曼帝国” 。

在战争中丹麦和挪威均声称中立,丹麦是自1939年唯一与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北欧国家。在对两国的军事行动开始后,德国虚伪地向两国发出最后通牒,保证两国立即投降后在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都不会受到影响,但挪威拒绝了;而德军残酷的手段和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使丹麦在战斗开始的六个小时后就向德军投降。

纳尔维克战役中,德国国防军在挪威北部遭受了战争中的第一次失败;1940年5月24日,援助挪威的盟军取得胜利,即将把德军赶回瑞典,然而此时法国方面的战局迫使盟国远征军回到法国。直到6月9日,爱德华·迪特尔将军率领的德军才重新夺回纳尔维克。6月10日,挪威投降,当时德国在西线战役中的胜利已是可预见的。6月22日,法国投降,西欧战场以德国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

军事和政治背景

 
铁矿在基律纳Malmberget英语Malmberget开采后经铁路运到纳尔维克和吕勒奥的港口(图为1920年—1940年国境)

自1939年春季英国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英国政府不愿再次在大陆上开战,认为会重蹈一战覆辙,所以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

1939年10月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上将与希特勒讨论了挪威若出现英国基地的危险以及在英国之前夺取这些基地的可能,德国海军认为取得挪威除了可控制其附近海域,也可作为未来对英国作战的基地,不过因为当时陆空军对此不感兴趣,因此希特勒只表示作战重心将集中在低地国家

11月底英国战争内阁的新成员温斯顿·邱吉尔提议在挪威海域布雷,这可迫使运矿船更深入北海英国皇家海军就可在此拦截,不过此提案被鸽派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否决,因为害怕来自中立国家如美国的负面反应。1939年11月苏联芬兰冬季战争爆发,因外交环境改变,邱吉尔再次提出他的布雷计画,但再次遭到否决。

12月英国和法国开始计划援助芬兰,他们计划将部队登陆在挪威的纳尔维克,然后穿越瑞典进入芬兰,这也将使盟军得以占领瑞典的铁矿区,这个计画获得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的支持,他们希望获得挪威的合作,这样可以解决一些法律问题,但向此两国发出的严厉通告只得回负面反应,远征计画仍然继续进行,但因芬兰在3月求和导致理由消失。

计划阶段

1939年12月14日在相信盟军可能威胁铁矿来源后,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草拟入侵挪威计画,此草拟计划只预计投入1个的兵力。

1月14日至19日德国海军研究出草拟计画的加强版。他们决定有两项关键要素,第1是偷袭,以减少挪威的抵抗和英国的干预,第2是用军舰而非较慢的商船运送部队,这使得同时占领所有目标成为可能,因为运输船会受到航程限制。新计画将投入1个的兵力,包括1个山地师、1个空降师,1个摩托化步兵旅和2个步兵师,这些部队的任务目标是:

此计画亦要求快速捕获丹麦和挪威国王,希望可以借此迫使对方投降。

1940年2月21日行动指挥权交给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特将军,他在一战时曾在芬兰作战,因此熟悉极地作战英语Cold-weather warfare,不过他只有地面部队的指挥权,虽然希特勒希望能将指挥权统一。

1940年1月27日最终的计画被命名为威瑟堡(Weserübung),由德国第21军领军,其内包含德军第3山地师和另外5个步兵师,其中的步兵师全部未曾上过战场。计画的第1梯队包含3个师,剩下的留待第2波,有3个伞兵连用于占领机场,德军第2山地师后来也被加入作战。

原计画是入侵挪威和以外交手段取得丹麦机场,但希特勒在3月1日指示两者皆入侵,这是因为德国空军以防空预警为由坚决要求占领战斗机基地,为了入侵丹麦而编成的第16军,包含2个步兵师和第11摩托化步兵旅,整个行动将由空军第10军支援,由大约千架各式飞机组成。

前奏

2月16日英国的“哥萨克”号驱逐舰(HMS Cossack)违反挪威中立在挪威领海登上同样违反挪威中立的德国运输舰“阿尔特马克”号(Altmark),并释放约300名英国战俘,希特勒视此为英国有意违反挪威中立的明显讯号,因此更坚定了侵略的决心。

3月12日在冬季战争已进入尾声时,英国终于决定派遣远征军前往挪威,远征军在3月13日开始上船,但因冬季战争的结束而被叫回且行动取消,作为替代,英国内阁决定开始在挪威海域布雷,然后再派部队登陆。

4月8日时任海军大臣的温斯顿·邱吉尔宣布英国海军将要在挪威海域布雷,一艘英国驱逐舰也在当日开始在挪威海域布设第1颗水雷,而第1批德国侵略船团秘密在4月3日出发,预定4月9日执行作战计画,正好就在邱吉尔宣布布雷令的隔一天。

结果在外界看来,德国对于英国布雷计画以及破坏挪威中立的反应,都显示出难以置信的迅速,这也被德国当局当作隔日出兵的理由。

入侵丹麦

 
德军进攻丹麦的路线

1939年,德国与丹麦签订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在战略上丹麦比较不那么重要,除了作为对挪威作战的集结区外,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当然作为一个与德国接壤的国家,丹麦还是必须受到一些控制的。该国国土小且相对平坦,是德国陆军作战的理想地点,丹麦弱小的陆军没太多成功抵抗的可能,丹麦士兵仅14,000多人,其中8,000人是在2月以及3月征召入伍,其士兵训练水准低下,也几乎没有装甲部队。

1940年4月9日5时德国空降兵在无人驻守的马德尼索(Madneso)要塞以及奥尔堡(Aalborg)机场空降,6时隐藏在哥本哈根港口一艘商船内的德国步兵营发动攻击,企图捕获丹麦国王以及王室成员,而德国第21军的两个师也越过了国境入侵日德兰半岛,由于实力悬殊,丹麦军队除了守卫位于哥本哈根的皇宫,与德军短暂交战之外,几乎没什么抵抗。9时20分在几个分队的He 111轰炸机Do 17轰炸机呼啸过天空威胁轰炸哥本哈根平民的恐吓之下,年迈的克里斯蒂安十世国王几乎是立刻投降,以换取对国内事务的自主权,当日德军便占领丹麦全境。接下来便是相对温和的丹麦占领时期,特别在1943年夏之前,而这同时也延后了对丹麦犹太人的逮捕和驱逐,使得他们几乎全部撤离至瑞典。在战前估计的约有8,000名丹麦犹太人中,被驱逐者少于500人、死亡者则不到50人。

虽然丹麦和其馀斯堪地那维亚国家大致上没什么军事实力,但他们有战略、经济和思想方面的重要性,就如第二位德国全权大使维尔纳·贝斯特博士(Werner Best)所称:“丹麦的农业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援助,也是与瑞典的重要接口”。

入侵挪威

动机和战斗计画

挪威对德国之所以重要有两个主要原因:作为海军单位的基地,以骚扰盟军北大西洋航运,挪威北方长海岸线是出动U艇攻击英国北大西洋商船的极好地点,和确保经由纳尔维克的瑞典铁矿运输顺畅。

入侵挪威任务交由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特大将率领的第21军负责,包含以下主要部队:

 
德军第1阶段登陆地点

德国入侵部队分成多部由不同船团运载:

  1. 战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格奈森瑙号战斗巡洋舰远距掩护,10艘驱逐舰运载爱德华·迪特尔将军率领的2,000人山地部队前往纳尔维克
  2. 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和登陆部队1,700人前往特朗赫姆
  3. 轻巡洋舰:科隆号柯尼斯堡号、炮术训练舰制动器号英语German training ship Bremse、运输舰卡尔·彼得斯号、两艘鱼雷艇、5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900人前往卑尔根
  4. 轻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3艘鱼雷艇、7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100人前往克里斯蒂安桑
  5. 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前袖珍战舰吕措号、轻巡埃姆登号、3艘鱼雷艇、8艘扫雷舰和登陆部队2,000人前往奥斯陆
  6. 4艘扫雷舰和登陆部队150人前往埃格尔松

过程

 
奥斯陆峡湾和奥斯卡要塞
 
一门放在奥斯卡博格要塞书面挪威语Oscarsborg festning的280毫米炮,是其中一门击沉德国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的大炮

1940年4月8日傍晚挪威巡防艇Pol III书面挪威语HVB «Pol III»号发现北上中的德国第5战斗群,在与德军短暂接火后被俘虏,她的船长是挪威在这场战争的第一个牺牲者。

除了奥斯陆和克里斯蒂安桑,所有德国船团皆在预定时间完成登陆;在克里斯蒂安桑,登陆部队在早上10点才成功突破岸防,比预定时间慢了6小时。

1940年4月9日,德国第5战斗群以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为首沿著奥斯陆峡湾北上,在5点15分接近位于峡湾最窄处的奥斯卡博格要塞书面挪威语Oscarsborg festning时,布吕歇尔号被岛上已有48年历史的德国制克虏伯280毫米炮命中,之后机房又被命中了两枚40年前制的鱼雷失去控制,6点23分时布吕歇尔号翻覆沉没,其上2,202名船员和战斗人员中有830名死亡,船团的其馀船只因误以为布吕歇尔号撞到水雷因而让部队提早上岸,这使得奥斯陆不至于在清晨受到攻击。

此延误让挪威皇室国会有足够的时间带著国宝和黄金一起转进。挪威从未向德国投降,而吉斯林政府未获合法地位。因此挪威不属于被征服国家,能够以盟军的身分参战。

威瑟演习作战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用伞兵进攻奥斯陆和斯塔万格附近的机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的空降作战,其中进攻奥斯陆福尼布(Fornebu)机场的计画险些变成德军灾难,第一批运载340名伞兵的29架Ju-52因天候不良撤回,后续机队也因此被命令撤回,但却因沟通不良,导致后续机队实际上仍然继续前进,由于福尼布机场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因此德军仍然顺利降落并成功占领机场,随著德军不断从机场抵达,奥斯陆在中午沦陷。

哈康七世国王和国会先德军一步向北转进,吉斯林成为历史第一个用无线电宣告政变的人。

盟军援军部队4月14日开始在挪威各处抵达,但因主要港口皆控制在徳军手上,重武器和后勤运送都出现困难,但盟军仍成功夺回主要目标纳尔维克,并将港口完全破坏。

6月7日哈康国王和国会转进英国成立流亡政府,6月9日盟军最后在纳尔维克的部队完成撤离,次日挪威沦陷。此次作战耗费德国两个月的时间,是二战被德国侵略的国家中支撑第二久的国家,第一是苏联。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