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王(?—前286年),或称宋王偃,又称宋献王(《荀子·王霸篇》),宋国第三十五任国君,名,史记记载为宋剔成君之弟,一作剔成君之子[1],后人传说宋康王仪表堂堂,“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2]

宋康王
连环画《青陵台》中的宋康王画像
统治前328年—前286年
出生
逝世前286年
安葬
年号
谥号
康、献(皆大臣私谥)
政权宋国

生平

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起兵攻击剔成君。剔成君逃至齐国,戴偃即位。戴偃在第十一年(前318年)时,自立为王。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馀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3]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前312年,田盼濮上之战之后谓齐宣王易余粮于宋[4]

前296年,匡章领五国伐秦,宋康王也率军参与[5]

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太子出走)[6],齐将韩聂举兵攻宋,秦昭王闻讯大怒,但被苏代劝阻没有干涉,最终齐灭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争议

宋王偃的形象主要由侵略灭亡宋国的齐国和楚国史官所单方面宣传丑化,如穷兵黩武、暴虐无道,秦汉以后世人不明就里照章收纳,如《战国策》说他“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故后人称“宋”;再往后又古史累积形成“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息露”的故事。《搜神记》载韩凭自杀,息露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两座坟墓上忽然各长出一棵小树,相攀相附结成连理。且部分学者认为宋康王并非篡位者,而是按照宋国继承商朝“兄终弟及”的传统继位,以“剔成之逐桓侯”,误以为是“戴偃之逐剔成”。[7][8]

在《孟子·滕文公下》一节里,与其大约处于同一时代的孟子尊称其为“宋王”[9]。《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了惠盎游说宋康王的故事[10]惠盎惠施的近亲,钱穆考证认为其曾对宋康王讲兼爱寝兵,宋康王遂行仁义,宜其贤施,孟子也曾建议宋国实践过仁政,其执政应有可观者。[7][8]

参考文献

  1. ^ 史记·太史公自序》索隐引徐广曰:“一云‘偃’,宋剔成君生偃。”
  2. ^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 
  3. ^ “伐齐”指的是前294年田甲挟持齐湣王,宋趁机攻取齐国的五城,并攻打田文的封邑“薛”。“败楚”指的是前303年至前301年间齐、魏、韩三国联手,攻击楚国,宋趁楚国无力之时,攻取了楚国的淮北。“败魏”指的是前317年,宋伐魏之役。
  4. ^ 《战国策·齐六·濮上之事》濮上之事,赘子死,章子走,盼子谓齐王曰:“不如易余粮于宋,宋王必说,梁氏不敢过宋伐齐。齐固弱,是以余粮收宋也。齐国复强,虽复责之宋,可;不偿,因以为辞而攻之,亦可。”
  5. ^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
  6. ^ 《战国策·赵策四》李兑云“宋置太子以为王,下亲其上而守坚……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若复攻之,其国必乱。而太子在外,此亦举宋之时也。”此时宋国内部发生了权力斗争的问题,但不知情形如何。
  7. ^ 7.0 7.1 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M]. 上海书店, 1992.
  8. ^ 8.0 8.1 宋康王不是昏君.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9. ^ 《孟子·滕文公下》: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10. ^ 吕氏春秋·顺说》: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咳,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知也。”惠盎曰:“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大王独无意邪?”王曰: “善!此寡人之所愿也。”惠盎曰:“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居四累之上。大王独无意邪?”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惠盎对曰:“孔、墨是也。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宋王,俗主也,而心犹可服,因矣。因则贫贱可以胜富贵矣,小弱可以制强大矣。
前任:
宋剔成君
宋国君主
前328年—前286年
继任:
无(宋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