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山八社

崩山社群,或称蓬山社群荷兰语:Pangsoa),在台湾荷兰统治时期指崩山邻近道卡斯族村社,清治时又被称为崩山八社蓬山八社,是台湾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在台中大甲溪流域和苗栗县沿海一带社群,因作为贌社单位而被合称[1]番俗六考所提到的崩山八社中包含通霄社猫盂社苑里社房里社南日社双寮社和崩山社分出的大甲西社大甲东社[2]

崩山位在大甲溪下游,即今日台中外埔区的内水尾山,清代文献中的崩山社为当地社群的统称[3]。在荷据时期崩山已出现在文献上,1647年崩山一带的平埔村社被视为一个贌社集合,当时发了贌金150里尔[4]

位置

根据学者李宗信考据[5]

大甲东社早在雍正年间就已出现新社和旧社,内水尾庄应是该社较早的社址所在,后来才迁至原社东侧的磁磘庄、北侧的顶店庄、大甲东庄及马鸣埔庄,利用祖先所遗下的埔地建立新社。大甲东社,旧社内水尾在外埔区水美路南侧一带,大甲东于外埔区庄内巷北侧偏东,马鸣埔在外埔区中山村中山路东侧一带。顶店庄地基今址即坐落于台中市大甲区中山路一段西侧与弹正路东侧一带。磁磘庄在外埔区大同村重光路东侧一带。

日南社熟番于日治时代的居住地主要分布于今大甲区中山路二段北侧与日南国民小学东南。日北旧社应位于今苑里镇致民国中与山脚国小一带。

双寮社东势社即今日建兴里东侧一带,西势社社址有可能位大甲区建兴里如意路两侧一带。

房里社社址今址,即位于苗栗县苑里镇中山路与介寿路之间的区域。

通霄社原居于今通霄镇通东、通西两里,即通霄溪与南势溪交会处近海地带,后随18世纪中叶汉人的大量移垦,乃往北在通东里北部(今苗栗县通霄镇平元里)

苑里社的旧社社址,位于苑里坑庄番社,即今苑里镇苑东里,乃同治10年以前原社址。新址位于苑里街,即今苑里火西势里及苑南里。

猫盂社社社址原在今苗栗县苑里镇中正里一带(即猫盂庄),并在大甲西社事件落幕后,迁至今苗栗市通霄镇福兴里。猫盂社在乾隆25年(1760年)前迁到,五里牌番仔寮现址即坐落于通霄镇五北里五福国小西北侧一带。

参考资料

  1. ^ 李宗信 ,〈历史上的崩山八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住民文献》 2013年12月12期
  2. ^ 黄叔璥,《台海使槎录番俗六考》 北部诸罗番九
  3. ^ 李宗信,〈浅谈台湾古文书的空间化及其研究效益〉《台湾史料研究》,第43期,页2-24
  4. ^ 热兰遮城日志》 II-J/1647-04-09
  5. ^ 李宗信,〈平埔族社址∕居住地的考证与推定:以崩山社群为例〉《台湾文献》,63巻2期, pp.1-52,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