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洞冒险
《巨洞冒险》(英语:Colossal Cave Adventure,中国大陆又译作“巨大洞穴冒险”[1]、“洞穴探险”[2],台湾又译作“巨人洞穴大冒险”)是威廉·克罗塞于1976年制作的文字冒险游戏,游戏最初的名称叫《冒险游戏》(英语:Adventure,又译《冒险者》、《大冒险》)。《巨洞冒险》是最初的文字冒险游戏,也是所有冒险游戏的始祖。
巨洞冒险 | |
---|---|
| |
类型 | 冒险游戏 |
平台 | PDP-10 |
开发商 | 威廉·克罗塞与唐纳德·伍兹 |
模式 | 单人电子游戏 |
发行日 | 1976年 (克罗塞); 1977 (克罗塞与伍兹) |
开发
1972年,美国组合语言程式设计师威廉·克罗塞替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设计ARPANET(此软体后来变成Internet)。[3][4]他是最初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的爱好者。[3][5]他也喜欢在业馀时间探勘洞穴,并利用妻子编写的程序绘制洞穴地图。1975年,他与妻子离婚。为了让女儿开心并改善亲子关系,于1976年、以PDP-10为游戏平台制作了《冒险游戏》。[3][6][5][7]克罗塞以自己探寻洞穴的经验制作此游戏。[4]游戏的舞台是参考现实中的美国猛犸洞国家公园,并加入了《龙与地下城》的要素。[3][5]克罗赛为了让女儿以及非电脑使用族群能够轻松玩游戏。设定玩家使用自然语言输入指令,而非标准化指令。[8][3][7]他的孩子对此感到有趣,并喜爱这游戏。[4][5]游戏的名称后来改为《巨洞冒险》。[6][7]
1976年,美国程序员唐纳德·伍兹在史丹佛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时,发现了《巨洞冒险》的原始代码。他以电子邮件与威廉·克罗塞联络,并扩充了此游戏。[3][4][5][8][6]
威廉·克罗塞曾表示:“当时我们不知道这行有利可图,只知道自己在改变世界。但重点不是钱,而是创新与革命。”并认为“当年游戏界的热情和同胞情谊已消失,现在是赚钱第一。”[4]
玩法
由于当时电脑性能限制,此游戏没有图像、音乐及音效,只有纯粹的文字。有如阅读小说,玩家须阅读画面出现的文章,并输入关键字以进行游戏。[7][6][9][10]《巨洞冒险》的玩法类似《龙与地下城》,不过是由电脑担任地下城主(即游戏管理者)的角色。电脑会以文字叙述游戏的背景、玩家遭遇的事件、敌人、物品之类事物。而玩家以英文输入的关键字,会与电脑持续互动,并导致游戏的进行。例如若玩家输入“看”(look)的指令,电脑会叙述游戏中玩家所在位置的背景。若输入“拿取”(take),则可拿取物品。若输入“往西走”(go west ),玩家就会在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中往西方前进。游戏背景为玩家一开始位于被森林包围的红砖建筑旁,并进入一处神秘的洞穴探险,玩家会在途中与敌人进行战斗,并试图取得隐藏的宝藏。[6][9][3][8]
评价与影响
由于克罗塞是最初网际网路的设计者之一,《巨洞冒险》经此流传到全球校园及国防部承包商的电脑里。[4][6]《巨洞冒险》的游戏方式受到玩家喜爱并令其他电子游戏制作者仿效,“冒险游戏”从此成为电子游戏的类型之一。[7][4][10] 美国Infocom公司参考《巨洞冒险》的文字句型,开发了Z-machine(简称ZIL)这一MDL (程式语言)。[8]{这剖析器能澄清玩家输入指令并与玩家互动,使用这一程式语言的游戏有《魔域》系列。[4]:51~52、114[11]
美国电子游戏设计师罗伯塔·威廉斯喜欢玩《巨洞冒险》,她会在玩的时候、借由电传打字机将游戏叙述的场景印出来。罗贝妲·威廉斯发现这种游戏在当时很稀少,也对没人想到替文字冒险游戏加上画面感到惊讶,并决定自己设计游戏。1980年,她和丈夫肯·威廉斯开发了世上第一个图像冒险游戏《谜之屋》。并创立了雪乐山公司[4]:51~52、134~135[6][12][13]她认为《巨洞冒险》改变了她的一生,并认为自己亏欠威廉·克罗塞[4]:51~52、134~135
1980年雅达利游戏设计师华伦·罗宾列特开发的《魔幻历险》是《巨洞冒险》的改良版,此游戏有添加图形,亦是世上第一个添加彩蛋的电子游戏。[6][4]:39
注释
- ^ 参考翻译:“.执行 ADV11 // 欢迎冒险!! 要看说明吗? // 是 / 附近某处有巨洞,有人寻到了财宝和黄金,但传闻称一些人进去后再也没找到踪迹。据说洞中能用魔法。我来当你的眼和手。用1或2个单字的命令来指挥我。 / (错误、建议和抱怨找克罗塞) / (卡住时请输入帮助获取提示) // 你正站在通向小砖楼道路的尽头。你周围是森林。一股水流从楼中流出,往下流向溪谷。 // 进入 / 你在建筑里,一汪大泉的井亭处。 // 这地上有一些钥匙。 // 附近有盏闪耀的铜灯。 // 这里有食物。 // 这里有一瓶水。”
参考
- ^ 张信哲. 冒险游戏.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2-12-23 [2024-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4).
冒险游戏可追溯至1976年的《巨大洞穴冒险》。
- ^ 黄石,卢仕甲.玩家角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B/OL].徐迎庆,编 (2022-12-23) [2024] // 陈奎元.中国大百科全书. 3版网络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3.0 3.1 3.2 3.3 3.4 3.5 3.6 Warren Robinett. The First Text-Based Adventure Game: Colossal Cave.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Rusel Demaria、Johnny I. Wilson; 译者:蒋镜明、李宜安/校订. 《图解电子游戏史增订版》. 台湾: PCGamer. : 51~52页. ISBN 9574939375.
- ^ 5.0 5.1 5.2 5.3 5.4 William Crowther. A history of 'Adventure'. The Colossal Cave Adventure page.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D.S. Cohen. History of Colossal Cave Adventure Part 1 - The First Text Adventure Game. abouttech.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0).
- ^ 7.0 7.1 7.2 7.3 7.4 孙祺舜. 《电子游戏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32页. ISBN 9787040260748.
- ^ 8.0 8.1 8.2 8.3 Jeannie Novak. Game Development Essentials: An Introduction. : 24页 [2016-08-14]. ISBN 97811113076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 ^ 9.0 9.1 Peter Cohen. From Colossal Cave to The Walking Dead: The legacy of Interactive Fiction.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 ^ 10.0 10.1 【アドベンチャーゲームの歴史】1980年代前半に黄金期を迎えたとされるアドベンチャーゲーム、その歴史を振り返ろう。. ミドルエッジ.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8).
- ^ INFOCOM - THE PIONEERS OF INTERACTIVE FICTION. JAHTARI.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 ^ Mystery House and Sierra On-Line - Getting Graphic. The Dot Eaters. [2016-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4).
- ^ Hi-Res Adventure #1: Mystery House (On-line Systems) (1980). Historical Software Collection.
外部链接
- 《巨洞冒险》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erz, Dennis G. Somewhere Nearby is Colossal Cave: Examining Will Crowther's Original 'Adventure' in Code and in Kentucky. Digital Humanities Quarterly. The Allia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Organizations. 2007 [2007-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6).
- 克罗塞最初的《巨洞冒险》源代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唐纳德·伍兹以史丹佛大学的学生帐户进行恢复)
- 克罗塞最初的《巨洞冒险》Windows版
- 《巨洞冒险》iPod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巨洞冒险》Mac OS X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巨洞冒险》DEC PDP/8 OS/8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nux、Mac OS 与 Windows版本的《巨洞冒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