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语片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7月9日) |
厦语片,是在香港拍摄、制作的闽南语厦门话电影。其主要市场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使用闽南语的华人社会,极少在以粤语为主的香港本地放映过。[1] [2] [3]
历史
1947年,菲律宾华裔商人伍鸿卜、戴佑敏在香港设立新光电影公司,专门拍摄厦语片。第一部片子是由鹭红和白云主演的《相逢恨晚》;接着又拍摄鹭红与黄英主演的《破镜重圆》。[4]
1949年中共建政,从福建省闽南地区厦门、泉州等移居香港的戏曲人员,纷纷加入厦语片的行列。他们利用粤语片的设备来拍摄、制作其母语电影,其中尤以古装戏为多。1952年以后,厦语片的生产渐多,题材多翻版自粤语戏曲片或改编自民间故事,编导也多是粤语片班底,其间还有少数是直接将粤语片更改配音而制成厦语片。
厦语片全盛时期为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主要由菲律宾、星加坡、马来西亚及台湾等地华商投资。早期作品多为古装片,1950年代中期以后,时装片数量大增,其中多以香港为背景。厦语片制作环境虽然比同期的国语片及粤语片工业简陋,但仍有完整的生产架构,更有一批颇受欢迎的明星,如庄雪芳、鹭红,及后来改名为凌波的小娟等,在各地福建裔社区家传户晓。
1960年代末期,厦语片开始式微。历年香港发行的厦语片数目逾2百部,由于这批电影极少在香港本地上映,所以较少为香港电影研究者关注。
影响
第一部输入台湾的厦语片,是1949年的《雪梅思君》,系由钱胡莲主演的古装戏。厦语片水准比一般粤语片差,但因为语言相通,颇受台湾观众欢迎,像《唐伯虎点秋香》卖座后就立即再拍续集。1950年代厦语片兴盛时期,鹭芬、鹭红姊妹也赶拍《孟丽君》、《梁山伯与祝英台》、《唐伯虎点秋香》、《陈三五娘》等,都倾销到台湾。厦语片赚钱的现象,刺激了台湾当地电影产业的发展。
参见
参考文献
- ^ 《方言与本土-香港的厦语电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电影节目办事处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9.
- ^ 電影資料館「方言與本土──香港的廈語電影」新聞公報.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 ^ 電影館放映廈語電影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 ^ 谢燕燕《在香港摄制但从不在当地放映厦语片成为学者研究对象》,新加坡亞洲研究協會轉載自联合早报、新加坡新闻,2009年9月11日. [2014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