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明末清初)
张勇(1616年—1684年)[1],字非熊,西安府咸宁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贾里村人,一说为陕西洋县城关人[2]。明末清初年军事将领,为清初“河西四将”之首。原为明朝副将,降清后屡立战功,先破南明、后平三藩。官至靖逆将军,兼管甘肃提督事,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衔,封一等靖逆侯,过世时谥襄壮。雍正十年,入祀贤良祠。乾隆三十二年,因其三藩大功,乾隆帝予以张勇子孙,世袭罔替一等靖逆侯爵位。后代入隶正黄旗汉军。
靖逆襄壮侯 张勇 | |
---|---|
大清一等靖逆襄壮侯爵 | |
前任:战功受封 继任:一等靖逆恪定候 张云翼 | |
大清少傅、太子太师、靖逆将军、甘肃提督 | |
国家 | 明朝→清朝 |
时代 | 明末清初 |
主君 | 清世祖→清圣祖 |
姓 | 张姓 |
名 | 勇 |
字 | 非熊、云弢 |
位阶 | 从一品武职 |
封爵 | 三等轻车都尉(1652年,37岁) 一等轻车都尉 靖逆侯(1675年,60岁) 一等靖逆侯(1677年,62岁) |
族裔 | 汉族 |
其他名号 | “河西四将”之首 |
出生 | 明朝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
逝世 | 清朝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享年69岁 甘州府 |
谥号 | 襄壮 |
《清史稿》称张勇为:“勇身经数百战,克府五、州县五十,右足中流矢,伤骨,不能履,常以肩舆督战。临敌若无事,而智计横出,每以寡胜众。居恒恂恂退让,宾礼贤士。用人尽其材,其所甄拔,往往起卒伍为大将,良栋、进宝尤其著者也。”
生平
九江降清
张勇在明朝官至副将。
即明朝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九日(11月17日),清朝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被命令为靖远大将军,率领明朝降将,如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即满、蒙、汉军3万馀,自山西进入陕西,追击大顺皇帝李自成及其部。[3]
即南明弘光元年。二月十七日(3月14日),英亲王阿济格上奏道,清军追击大顺军队,八战八捷。秦属州县(即陕西省境内),攻下了四座城池,而前来投降者亦有多达三十八城。并且沿途斩获白金千两。马三千二百九十匹。驼四百六十只有奇等。[4]
而后的同年闰六月四日(7月26日),阿济格上奏道,李自成集结大顺军荆州府马步军十三万馀,以及合并原本驻守在湖广的襄阳、承天、荆州、德安四府所属各州县原设守御大顺军七万馀,合计总兵力达二十馀万。并且宣称要延著长江顺流而下,水路进发直取南京城。于是阿济格便率军同样水路追击顺军,两军一路在邓州(南阳府)、承天府、德安府、武昌府、富池口、桑家口(九江和宿松交界)、九江府等七处爆发了多场冲突。清军在阿济格的率领下大破顺军八次,甚至攻破顺军老营,迫使李自成退入九宫山,后死于此处。[5]
而张勇便在此时从淮安府率众前往九江,向清朝英亲王阿济格投降,并且在之后招降总兵以下七百馀人,而后被授为从三品游击(秦督右标游击)的职位,隶属陕西总督孟乔芳的麾下。此时李自成的部将贺珍、贺弘器、李明义等,分别占据了汉中府、兴安府、固原诸地,随时准备要进军当时由清廷所控制的西安府,张勇便随同副将任珍、凤翔中协副将马宁等,屡次击败来犯的顺军。[6][7]
宁夏平叛
即南明永历元年。在前一年四月杀害宁夏巡抚焦安民后,接受安抚而接任署花马池副将的马德,在这一年的春天,见宁夏总兵刘芳名偕河东道道台马之先出师惠安,马德乘机纠党劫军资,逃跑入山。随后联合贺弘器等自红古城(今甘肃红古镇)出口,安定,螺山寇王一林杀害参将张纯归附,横行宁固、平庆间。身为游击的张勇便跟从宁夏总兵刘芳名率师赴援,七月,刘芳名督所部兵进至乱麻川(今宁夏海原县西格拉滩),挫贼锋,俘馘无算。复进至预望城(今宁夏同心县城东南45公里处),再破贼,斩王一林,马德以四骑走。次日,追及之河儿坪,其部将马宁,在阵前缚住马德,随后将其寸磔之,馀党尽歼。而后张勇率军进发固原,而后连拔敌寨,贺宏器、李明义皆就擒伏诛。[8][6]
甘肃平叛
三月(3月下旬-4月下旬),米喇印、丁国栋两位驻守于甘州的回族将领因对于清朝的一系列“重满轻汉”以及歧视回民的政策不满,进而在甘州府北城楼设宴,欲劝甘肃巡抚张文衡等人一同起义而不成,而后将其杀死宣布起兵。随后陆续攻陷甘州府(今张掖)、凉州府(今武威)、肃州(今酒泉)等地均被攻克,甘肃巡抚张文衡、甘肃总兵刘良臣、凉州副总兵毛镔、肃州副总兵潘云腾、甘凉道林维造、西宁道张鹏翼等均被擒杀。四月(4月下旬-5月下旬),清廷闻讯便派遣陕甘总督孟乔芳率领赵良栋、张勇、马宁等将,对甘肃等地的回族起义进行镇压。
在攻陷兰州府后,米喇印、丁国栋便拥立明朝延长王朱识𨩴为主,并打著“反清复明”的旗帜,更采用明朝崇祯年号纪年,一时间明朝旧臣云集,起义军人数膨胀到了十万众,号称百万。起义军而后又纠众千馀攻陷临洮。身为游击的张勇便同副将陈万略一起率兵夹击,并且一举击败来犯的回军,收复临洮城。蹑击至岷州,败之官堡,又败之马韩山;贼窜匿二崖洞,尽歼之。[9][10]
同年五月(6月下旬-7月下旬),身为游击的张勇在永昌卫再次击败米喇印所部,延长王朱识𨩴在马家坪被俘。陕西总督孟乔芳上报后,清廷命将朱识𨩴处斩。[11]孟乔芳而后偕同户部侍郎额色督师攻拔兰州府,米喇印、丁国栋不敌清军,只好败走甘州府。张勇等便率师与孟乔芳会合,众人遂合兵渡河而西。[6][7]
同年八月(9月中旬-10月中旬),清军抵达甘州城,起义军遂据城拒守,并且多次出战,张勇便率兵迎击,并且屡次击败起义军。[6][7]
正月(2月中旬-3月中旬),清朝剿抚四川右路总兵官南一魁夺门而入,率先攻破甘州城。张勇便随之入城巷战,自城内的西南隅搜剿至东门。起义军不敌清军,便夜遁而走,张勇便率军跟著他们的踪迹来到北山城。一战歼灭起义军甚众,并且斩杀起义军头目米喇印于水泉处。丁国栋则败走肃州,张勇便率军追杀。[6][7]
同年五月(6月中旬-7月中旬),张勇率兵抵达肃州,并且伏兵在城壕之外;等待起义军出来后,四面将其截杀,一战斩敌军首级数百,并且生擒了百馀人。[6][7]
九月二十八日(11月2日),此时已是署理甘肃总兵官的张勇被朝廷正式任命为正二品都督佥事、并充任镇守甘肃总兵官。[12]
十二月(1650年1月),甘肃总兵张勇与副将马宁一起督兵树起云梯登城,随后一举收复肃州城,诛杀起义军首领丁国栋、黑承印,一战斩首五千多级。至此清朝第一次回族起义便被平定下去了。[6][7][13]
屡受赏赐
五月,时年61岁,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大清太宗实录》总裁官的洪承畴,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事后报闻”,出师征讨南明永历政权。
六月二十七日(7月21日),清朝正式开始叙山海关归顺献城的功劳,其中甘肃总兵张勇正在其中,他被授予了正四品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的世袭爵位。[14]
同年九月十三日(11月2日),因陕西总督孟乔芳上疏道,张勇不但投诚,还兼有战功,因此朝廷便增加对他的封赏,改授他为从三品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15]
南明激战
而就在此时,南明政权在前明桂王,即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势力仍拥有云南、贵州两省,并且其下属秦王孙可望、西宁王李定国等人仍不断率兵进攻已被清朝攻占的湖南地区。因此在顺治十年的五月,顺治皇帝便下令时任少傅兼太子太傅、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的洪承畴为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成为经略五省的大学士以统领对南明的军务。[16]
因此张勇便向朝廷率军前往效劳,朝廷随后下旨道:“张勇多年来历任边远险要之地,功绩卓著,如今多次申请前往湖南效劳,忠勤可嘉,故命令张勇即刻回到北京,以等待之后的任用。”但不久之后,张勇当时的顶头上司,陕西总督金砺以甘肃乃是军事重地,且多民族杂处紊乱,张勇在当地整顿的很好,因此请求让张勇继续留任甘肃总兵一职。但洪承畴随后上奏道:“张勇智勇兼备,其部下也是兵精马足,因此请求让其移防至湖南,担任其下属的经略右标总兵一职。”顺治帝应允了洪的请求,随即召见了张勇。[6]
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顺治召见张勇,为其加右都督衔,并赏赐给他冠服、貂裘、貂帽、甲胄、弓矢等物。张勇随后便以家族人口众多,请求顺治帝能赏赐北京城的一处宅第以及让他的儿子张云翥,从原本所荫得的陕西卫指挥,改为隶属京卫。顺治帝皆应允。[6][17]
三月二十八日(4月22日),张勇向顺治辞别,准备前往湖南上任的时候,顺治派遣了内大臣索尼、巴哈前往传谕旨道:“当今世上的良将、像你一般的很少,且军务不可耽误。因此当你抵达以后,可以相机而行。朕之所以谆谆训诫于你,是为了让你不要自负才勇去轻视敌人,而是要谨慎再谨慎啊。”[6][18]
该年三月(4月),随洪承畴征讨贵州。[6]
七月(8月),南明都督罗大顺所部,在夜晚焚烧清朝所属的新添卫城(今贵州省贵定县),张勇于是率兵前往进剿,罗大顺随后率军遁入十万溪(今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张勇于是与前标总兵南一魁等人冒著矢石攻克险寨,杀敌无数。[6]
十二月(1659年1月),张勇接著随时任安远靖寇大将军的信郡王多尼进征云南,当大军来到了盘江时,南明的防守部队便将铁索桥焚烧逃去;张勇于是率军乘著夜色建造新桥,而后在黎明时分,清军渡河并突袭对岸的南明军队,一举在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击败了南明巩昌王白文选的部队。[6]
十月二十三日(11月25日),张勇被改授为云南临元、广西等处总兵官一职。[6][20]
十二月二日(1月2日),身为总兵的张勇与其副将张玮因军功卓异,而被赏赐了袍服有差。[21]
九月十六日(11月7日),张勇被升任为清朝首任云南提督。[6][22]
镇守甘肃
六月二十六日(7月30日),康熙帝谕旨兵部,下令道:“云南提督张勇,此前镇守甘肃地方时,威名远播,四方蕃属皆畏惧他的威名而服从。因此下令张勇以如今提督的职衔回任甘肃镇守,而时任陕西提督王一正所辖的区域与张勇辖区的分管范围,则交由兵部讨论后再上奏。”于是张勇便回到甘肃担任甘肃提督一职。[6][23]
闰六月三日(7月25日),甘肃提督张勇被加太子太保衔。[6]
闰六月二十日(8月11日),兵部上奏议政王大臣会议道,陕西总督直属督标兵原为5000名,经过讨论后允许留下标兵3000名,裁撤2000名,除了中、左、右三营以外,将前、后两营裁撤掉。而因为原云南提督张勇要到甘肃就任提督,因此要增添设立其直属的提标兵4000名,并且分成前中后左右5营。故将裁撤的督标兵2000名添入该提标中,再加上张勇从云南带来的绿营兵1500名,还尚且缺少500名兵丁,所以让张勇到任后,自行招募补足缺额。至于督标所裁的营官,则改担任提标前后两营的营官,而其中军官和左右二营的营官,则让张勇会同陕西总督白如梅,一同审查增补。[6][24]
而就在这一年,青海蒙古(青海卫拉特联盟,以麦力干黄台吉为首)因为喜爱西喇塔拉的水草丰饶,向张勇请求迁移至此放牧。而张勇以此地是甘肃地区的险要关隘的理由,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亲自前往向谢罪和劝谕,使得青海诸王、台吉只好下令停止迁徙活动。而后张勇便上奏朝廷,申请在西喇塔拉建立一座新城,名为永固城(在今甘肃省民乐县),并设立了永固协营以加强该地的防守。而后还在该城的四周建立了8座城寨,相互联结援助。[6][25][26]
这一年,蒙古继续迁徙放牧到大草滩地区(即上文所写的西喇塔拉的西北部分草地,又称为打草滩)。于是张勇便向朝廷申请增设甘肃、西宁的驻防兵4520名,兵部得到张勇的请求后,下令让其与总督相互讨论核定后再奏,但却得到谕旨道:“张勇所奏明的增兵一事,若是令其与总督会面核定后再奏,担心会有所延误,因此就按张勇陈奏的议行。”[6]
张勇再次上奏道:“蒙古迁徙放牧靠近边境,臣派遣使者劝谕,并在定羌庙抵御,但蒙古被官军击败后,仍不悔改,声称要纠众分别进入河州、临洮、巩昌、凉州、西宁等地,请求加强防御。”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6]
十月二十七日(11月20日),因为此前给事中张登弹劾张勇下肢双脚瘫痪,应该要将其罢免斥退。朝廷于是让其直属上司,时任山陕总督莫洛仔细察核,经过查核后,莫洛上奏道:“张勇是因为过往多年的征剿之中,他的右脚被流矢命中,伤害到了骨头,因此时常会感到疼痛,不能随意行走。但是有关他所负责的边疆事务,则还能够以坐著处理”。于是朝廷下旨道:“张勇年久勤劳,立有许多功绩,因此仍让张勇留任甘肃提督一职”。[6][27]
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28日),大清平西亲王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随后起兵叛清,自称为“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佯称要拥立前明的朱三太子,以兴明讨清,而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两位藩王也相继响应,故史称“三藩之乱”。而原本是吴三桂部下的诸多汉将都相继受吴三桂起事而举兵叛清,如四川总兵吴之茂、广西将军兼抚蛮将军孙延龄等。[6]
十二月二十七日(2月2日),因为三藩起兵后,诸多汉将相继依附举事,偌大个帝国顿时烽火连天,年轻的康熙皇帝这时连忙紧急下旨安抚甘肃、陕西地区的督抚将帅,以稳定严重的局势,旨意中说道:“谕陕西总督哈占,甘肃提督张勇、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人,逆贼吴三桂如果有送来札书来煽动蛊惑,应该要告诉官兵百姓若有发现相关言论、书信,当要举发上报。你们这些受到朕重任提拔的股肱大臣,应当要抵御边境来犯的敌人,安抚团结辖下军民,朕就只能依赖你们了,你们当知道朕意才是。”[28]
而后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康熙帝以张勇为靖逆将军。张勇率军力战攻克兰州府、巩昌府等五府五十州县。切断了甘肃叛军与吴三桂军的联系。被封为一等靖逆侯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善于用人识人,赵良栋、王进宝都是他所提拔。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张勇在军中去世,谥号襄壮。海宁文人周春认为他的两个儿子及整个家族是红楼梦中贾府的原型。
历史评价
- 顺治帝:“当今良将如勇者甚少。”
- 乾隆帝:“勇有古名将风。”
- 《清史稿》:“勇身经数百战,克府五、州县五十,右足中流矢,伤骨,不能履,常以肩舆督战。临敌若无事,而智计横出,每以寡胜众。居恒恂恂退让,宾礼贤士。用人尽其材,其所甄拔,往往起卒伍为大将,良栋、进宝尤其著者也。”
- 《清史稿》:“世称河西四将,以勇为冠,忠勇笃诚,识拔裨佐,同时至专阃,奉指挥维谨。高宗许为古名将,允哉!良栋、进宝,转战定四川,进宝实首功,乃忼爽多所忤,圣祖力全之,始以功名终。进宝亦与良栋龃,不令并下云南,怏怏称疾,命其子代将。思克请缓师,虽不得与良栋、进宝同功,仍俾坐镇,皆圣祖驭将之略也。思克战功微不逮,而惓惓爱民,可谓知本矣。”
家族
因张勇所荫,根据《洋县志》,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都被赠爵职。又据《钦定八旗通志:异姓封爵》,张勇家族直到其玄孙张承勋代才正式编入八旗正黄旗汉军:
- 曾祖:张奎璧,赠光禄大夫、左都督,后再加赠靖逆侯、靖逆将军。[29]
- 祖父:张兴,赠光禄大夫、左都督,后再加赠靖逆侯、靖逆将军。[30]
- 父亲:张通,赠光禄大夫、左都督,后再加赠靖逆侯、靖逆将军。
- 伯叔:张朱英,赠中宪大夫、肇庆知府。[31]
- 堂弟:张京鍷,承堂兄张勇的荫,先成为了贡生,而后历任云南省广通知县、广西崇善知县,后升任知府,康熙十七年~二十二年(1678年-1683年)担任正四品的广东肇庆府知府,在任期间卓有政声[32][33]
- 妻子:李氏[34]
- 儿子:
文学作品
注释
- ^ 张勇生卒年小考.《清史研究》1987年第3期,“...笔者近日翻阅《四库全书》中所收张勇的奏疏——《张襄壮奏疏》...“...况臣今年六十有六...”张勇此疏是康熙二十年(1681)上奏,六十六岁。以此上推六十六年,那么,张勇的生年应为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
- ^ 清顺治十年(1653)寄籍咸宁县。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十》 :「癸酉,命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統領將士往征流寇,賜之敕曰,朕以流寇李自成諸賊肆虐生靈塗炭,陝西居民久罹荼毒,天人共憤。今命王充靖遠大將軍。率兵前征。一切機宜、必與諸將同心協謀而行。毋謂自知、不聽人言。毋謂兵強、輕視逆寇。仍嚴偵探、毋致疏虞。如有抗拒不順者、戮之。傾心歸順者、撫之嚴禁兵將、凡係歸順地方軍民、不得肆行搶掠。務使人知朕以仁義定天下之意。其行間將領功罪、察實紀明彙奏。如係小過、當即處分。至於護軍校、撥什庫以下、無論大小罪過、俱與諸將商酌、徑行處分。王受茲重任。宜益殫忠勤用張撻伐。立奏蕩平。欽哉。」. 명·청실록.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十四》 :「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等奏報、大軍入邊。沿途剿賊。八戰皆捷秦屬州縣、攻下者四城。投降者三十八城。俱已酌委官員安撫。計獲白金千兩。馬三千二百九十匹。駝四百六十隻有奇。得旨、覽王奏、官軍西剿。屢戰克捷。平定三秦。知道了。該部知道。」. 명·청실록.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十八》 :「甲申,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等疏報、流賊李自成、親率西安府馬步賊兵十三萬并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禦賊兵七萬共計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我兵亦分水陸兩路躡其後追及於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七處。降者撫之拒者誅之窮追至賊老營大敗賊兵八次賊兵盡力窮竄入九公山。隨於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出摉緝有降卒及被擒賊兵、俱言自成竄走時、攜隨身步卒僅二十人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自縊死。因遣素識自成者往認其屍屍朽莫辨。或存或亡。……」. 명·청실록.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台灣文獻清史列傳選》.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五·列傳四十二》.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 ^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三·列传三十》
- ^ 米喇印. 回族学网.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八》 :「陝西總督孟喬芳疏報、副將馬寧、劉友元、遊擊張勇破𤞑賊於臨洮內官營。斬獲甚眾報聞。」. 명·청실록. [202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八》 :「辛未。陝西總督孟喬芳疏報、逆𤞑擁立偽延長王朱識𨩴煽惑人心遊擊張勇。擊敗之於馬家坪識𨩴就擒命斬之。」. 명·청실록. [202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六》 :「陞署總兵張勇、為都督僉事、充鎮守甘肅總兵官。馬進寶、為都督僉事、充鎮守金華總兵官。張杰、為都督僉事、充鎮守定海總兵官。」. 명·청실록. [202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六》 :「丁酉。甘肅巡撫周文葉奏報、𤞑孽丁國棟、黑承印等、盤踞肅城。總兵張勇、副將馬寧分兵夾攻。擒國棟、承印、斬首五千餘級。肅州平。」. 명·청실록. [202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六》 :「敘山海關歸順獻城功。授平西王屬下都司劉世魁、劉登科……張勇……俱為拜他喇布勒哈番。」. 명·청실록. [202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八》 :「乙巳。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張勇、為三等阿達哈哈番。以其投誠、兼著戰功也。」. 명·청실록. [202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五》 :「庚寅。諭內三院湖南兩廣地方、雖漸底定。滇黔阻遠、尚未歸誠、朕將以文德綏懷不欲勤兵贖武而遠人未喻朕心、時復蠢動。若全恃兵威、恐玉石俱焚非朕承天愛民本念必得夙望重臣、曉暢民情練達。治理者、假以便宜。相機撫剿、方可敉寧。朕遍察廷臣無如大學士洪承疇著特陞太保兼太子太師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聽擇扼要處所駐劄。應巡歷者隨便巡歷撫鎮以下、聽其節制兵馬糧餉、聽其調發一應撫剿事宜不從中制事後報聞滿兵。或留或徹、酌妥即行具奏。文武各官、在京在外、應取用者、擇取任用陞轉。補調隨宜奏請、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應用錢糧、即與解給戶部不得稽遲……。」.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九十九》 :「壬寅。賞經略右標提督張勇、貂裘、貂帽、甲冑、弓矢等物。」.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九十九》 :「丁未。經略右標提督張勇陛辭。上令內大臣索尼、巴哈、傳諭曰。當今良將、如卿者甚少且軍務不可懸度。卿至彼地、相機而行。朕之所以諄諄誡卿者、勿得自負才勇。輕視敵人。慎之慎之。」.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八》 :「加調征雲南經略右標提督、總兵官右都督張勇,為左都督……」.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一》 :「以原任經略右標提督總兵官左都督張勇、為鎮守雲南臨元廣西等處總兵官。」.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三》 :「賞軍政卓異總兵官張勇、副將張瑋等、袍服有差。」.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 ^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四》 :「添設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雲南、五省提督。調江安提督劉良佐、為直隸提督。廬鳳提督楊捷、為山東提督。湖廣提督柯永盛、為山西提督。陞隨征福建中路總兵官許天寵、為河南提督。雲南臨元廣西總兵官張勇、為雲南提督。」.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又载四库全书本《云南通志:武职》。
- ^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九》 :「壬戌。諭兵部、提督張勇、前鎮守甘肅地方、威名素著、屬番讋服。著以提督職銜、調回甘肅鎮守。其陜西提督王一正所轄地方、應與張勇作何分管。爾部議奏。」.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 ^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十二》 :「庚辰。兵部題、議政王等會議、陜西總督標兵五千名、准留三千、應裁二千名。除中、左、右、三營、照舊、其前後二營、相應裁去。查雲南提督張勇、調回甘肅鎮守。先經奉旨、提督張勇到秦之日、添設官兵。甘肅提標下、應設兵四千名、立中、左、右、前、後、五營。即將新裁督標兵二千名、添入提標。並提督張勇、雲南帶來兵一千五百名、尚少兵五百名、俟張勇到任之日、募補足額。至督標所裁營官、即改為提標前後二營營官。其中軍官、左右二營官、亦應俟張勇、會同督臣查補。從之」.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 ^ 《清史稿·张勇传》
- ^ 青格力. 17世纪中后期的卫拉特与河西走廊. 《欧亚学刊》第八辑. 2008年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一》 :「丁亥。山西陜西總督莫洛疏言、提督張勇、病廢宜罷。得旨、張勇久任邊疆。著有勞績。著仍留原任」.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四》 :「諭陜西總督哈占、提督張勇王輔臣等、逆賊吳三桂、倘有偽劄偽書、潜行煽惑、當曉諭官兵百姓、令其舉首上聞。爾等皆朕擢任股肱之臣、扞禦邊境、綏輯軍民、惟爾等是賴。其悉知朕意」.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洋縣志》:「張奎璧,以曾孫勇贈光祿大夫左都督加贈靖逆侯靖逆將。」.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 ^ 《洋縣志》:「張興,以孫勇贈光祿大夫左都督加贈靖逆侯靖逆將。」.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 ^ 《汉南郡志》:“张朱英,洋县人,以子京鍷,赠中宪大夫、肇庆知府。”
- ^ 《洋縣志》:「靖逆侯弟,承兄廕,歷任雲南廣通、廣西崇善知縣,陞廣東肇慶府知府。」.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 ^ 《肇慶府志·卷十三》:「肇慶府知府。張京鍷,陝西洋縣人,生員,十七年任;王效忠,漢軍正白旗人,筆帖式,二十二年任。」.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 ^ 《清史稿·列傳六十九》:「勇妻李卒,雲翮不居喪。翔麟疏劾:『雲翮縱非李出,嫡母、繼母並制三年,豈可視為陌路?乞嚴加議處,以儆敗類。』」.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 ^ 《洋縣志》:「靖逆侯勇嫡長子,承廕,前任大理寺卿,襲一等靖逆侯爵,改任福建全省陸路提督。」.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 ^ 《清史稿·列傳六十九》:「右通政張雲翮,故靖逆侯勇子。」.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4).
- ^ 《洋縣志》:「靖逆侯張雲翼嫡子,靖逆侯勇嫡孫,承襲靖逆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延伸阅读
[编]
参考
- 《清史稿》卷255 列传四十二
张勇 (明末清初) 一等靖逆侯世系
| ||
---|---|---|
贵族爵位和头衔 | ||
前任: 新头衔 |
一等靖逆侯 任职期间:1677年-1684年 |
继任: 子靖逆恪定侯张云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