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鹏
张秉鹏(1767年—1834年),小名张泡[1],表字惟明,号和平。[2]福建泉州晋江出身,属于顶郊的三邑人族群,为台湾清治时期著名的艋舺郊商。张德宝(或作张得宝)商号的创始者。[3]张秉鹏的致富过程,有著一段与海贼蔡牵的传奇故事。艋舺民间当时口耳相传著一句“第一好张德宝,第二好黄阿禄嫂,第三好马俏哥”的俗谚,显示出由张秉鹏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巨富。[4][a]
张秉鹏 | |
汉字 | 張秉鵬 |
---|---|
白话字 | Tiuⁿ Péng-pêng |
台语罗马字 | Tiunn Píng-pîng |
号 | |
汉字 | 惟明 |
白话字 | Ûi-bêng |
台语罗马字 | Uî-bîng |
本名 | |
汉字 | 張泡 |
白话字 | Tiuⁿ Phàu |
台语罗马字 | Tiunn Phàu |
表字 | |
汉字 | 和平 |
白话字 | Hô-pêng |
台语罗马字 | Hô-pîng |
生平
早年
清代乾隆年间,张秉鹏的父母相继逝世。张家十分贫穷,父母双亡后即仅依靠兄长张秉宇维持家计;然而,不料哥哥壮年因病早逝,嫂嫂随即带著幼侄改嫁。[4]小名“阿泡”的张秉鹏,遂流落于泉州真武庙前,人人称呼他为“泡官”。相传他有日遇见了一位相士,经相士详细观看了面相与手相之后,得知了自己“有财无库”。相士基于私心,编了个自己女儿“有库无财”的理由,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张秉鹏。[1]张秉鹏眼见当时多数同乡都出海讨生活,又在相士岳父的指点之下,遂只身前往北台湾谋生。
创业
起初,张秉鹏在商行里担任伙计以及厨役的工作,薪水十分微薄。不过,张秉鹏勤劳上进的态度博得行主的信任,他的收入也跟著逐日渐增。他省吃俭用,不过几年便已有了一定的积蓄。他遂与朋友合股投资前往“北顶”办货的商团,从中获取了不少利益。此时,行主对张秉鹏已是刮目相看,便擢升他为行员,每每办货皆随行出海。有一次,行主将办货任务交由张秉鹏来带领,从北顶满载货物而归;然而,正当船队将驶入沪尾港口时,却遭遇横行于中国东南海的同安籍海贼蔡牵的袭击与掠夺。这天,恰巧是大龙峒大道公庙落成、大道公神像开光点眼之日,自祖庙白礁慈济宫进香归返的神像,从沪尾准备入港,居民纷纷前往礼佛;沿途烧香、放鞭炮,蔡牵却误以为这是在欢迎自己,大喜,遂下令所有海贼不准杀害住民,张秉鹏与他的船员这才躲过一劫,仅被捉回贼寨。又在因缘际会之下,蔡牵的妻子又恰好是张秉鹏的同乡,因此出力帮助张秉鹏脱离难关,蔡牵也转而对张秉鹏友善。离开海贼寨营之前,蔡牵将一面黄旗授予张秉鹏。从此,挂著这面旗的北顶船队再也不受海贼的侵袭,而张秉鹏也因此而发迹,脱离原本的商行,创立了独自经营的“张德宝商号”(又称“张得宝”)。[1]
晚年
张秉鹏创业后,张德宝成为当时艋舺“第一好额”(好额,台语,富裕之意)的商号。张秉鹏致富后,于今日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的所在地建立大宅,设有枪楼、石墙、竹围以及河沟等防御建筑,宛如一座城堡,固若金汤。[3]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二月,张秉鹏卒于晋江,享年六十八。[2]尔后,张德宝商号分为五间郊商,并逐渐为人所淡忘,但仍然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力。1853年,相传在艋舺爆发顶下郊拼时,身为顶郊的张德宝系商号,即给予三邑人相当大的资助,甚至在弹药不足时提供通宝作为火器的弹药使用,其富有程度不在话下。[1]1920年,艋舺龙山寺重新翻修时,张德宝商号亦捐出钜额协助。[4]至今,根据张秉鹏的父系后裔表示,张德宝商号仍以祭祀公业的形式存续著。[3]
相关作品
小说
戏剧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廖汉臣〈张得宝的致富奇谈〉,《台湾民间文学集》,李献璋著。
- ^ 2.0 2.1 張秉鵬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2015-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3.0 3.1 3.2 艋舺龍山寺季刊 第012期. [2015-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 4.0 4.1 4.2 張德寶歷史典故 - 艋舺龍山寺官網. [2015-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 中國民間故事 艋舺阿泡官 Chinese legendary story.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