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

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USS Ticonderoga CV-14)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为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六号舰,在非官方上亦是长舰体艾塞克斯级的首舰。它是美军第四艘以提康德罗加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民兵攻占提康德罗加堡

提康德罗加
USS Ticonderoga CV-14
提康德罗加号在圣地牙哥近海。摄于1944年。
概观
舰种航空母舰
舰级艾塞克斯级(7号舰)
长舰体艾塞克斯级(1号舰)
制造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动工1943年3月1日
下水1944年2月7日
服役1944年5月8日
1952年1月31日
1954年9月11日
退役1947年1月9日
1952年4月4日
1973年9月1日
结局1974年8月15日出售拆解
除籍1973年11月16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一般:27,500吨
作战:33,400吨
满载排水量36,380吨
全长整体:888呎
水线:820呎
全宽整体:147呎6吋
水线:93呎
吃水战时:近26呎
满载:近27.5呎
锅炉8座锅炉
4座1,250千瓦蒸汽轮机
2座250千瓦柴油轮机
4轴
功率150,000轴马力
试航:154,054轴马力
最高速度33节
试航:32.93节
续航距离20,000海哩/15节
服役:15,440海哩/15节
乘员268名军官
2,363名水兵
武器装备4门2联装5吋/38火炮
4门单管5吋/38火炮
8门4联装40毫米高射炮
46挺20毫米机炮
装甲机库:2.5吋
防护甲板:1.5吋
装甲带:2.5-4吋
防水壁:4吋
指挥塔:1-1.5吋
舵机:2.5吋
舰载机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
其它3座升降台
2座弹射器
模版参考来源:[1]

提康德罗加号在1943年开始建造,舰名原为汉考克(Hancock),但在动工两个月后与CV-19调换舰名,更名为提康德罗加。1944年提康德罗加号服役,开始参与太平洋战争。战后提康德罗加号退役停放,在韩战时期进行SCB-27C现代化改建,并在期间重编为攻击航母(CVA-14)。改建完成后提康德罗加号重返现役,其时韩战已经停火。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再进行SCB-125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然后转到太平洋舰队服役。

北部湾事件发生后,提康德罗加号与星座号率先派飞机空袭越南,为美军全面介入越战拉开序幕。接著提康德罗加号在越战执行攻击任务,直到1969年重编为反潜航母为止(舷号改为CVS-14)。此后提康德罗加号虽曾到西太平洋巡航,但再未参战。退役前夕,提康德罗加号参与最后两次太阳神计画,回收了太阳神16号太阳神17号指挥舱。

提康德罗加号在1973年退役除籍,最终在1974年出售拆解。

建造与早年服役

提康德罗加号在1943年3月1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建造,其时舰名仍为汉考克,舷号为CV-14。三日后,美国海军部批准艾塞克斯级的改良建造方案,将舰艏及舰艉的飞行甲板缩短,并建造剪型舰艏,以增设两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提康德罗加号即时采用新设计建造。由于剪型舰艏令舰体增长,故新设计亦有称为长舰体艾塞克斯级;或称为提康德罗加级(新设计舰以提康德罗加号的舷号最小)。[2]5月1日,海军将CV-14更名为提康德罗加,而汉考克则改为命名CV-19。1944年2月7日,提康德罗加号下水,于5月8日正式服役。[3][4]

服役后提康德罗加号在诺福克海军基地整装,并在稍后搭载第80航空联队。6月26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西印度群岛试航训练,途经西班牙港,在7月22日返抵诺福克。[4]

8月30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太平洋,在9月4日横越巴拿马运河,于13日抵达圣地牙哥海军基地,并搭载额外军资。19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珍珠港,在26日抵达卸载。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在近海演习,并测试在海上补给航空炸弹。10月18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珍珠港,途经埃尼威托克,于29日抵达乌利西环礁雷伊泰湾海战在不久前结束。[4]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雷伊泰岛与吕宋

 
1944年5月30日,服役近一个月的提康德罗加号在诺福克海军基地。提康德罗加号为长舰体艾塞克斯级首舰,相中可见其突出的剪型舰艏,上方加建了一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而飞行甲板则向后缩短,以使防空炮可更有效射击。由于缩短飞行甲板令舰上飞行作业倍加危险,最终只有提康德罗加号及汉考克号有将飞行甲板切割,并在稍后补建。

10月30日,老约翰·席德尼·麦凯恩中将接替马克·密兹契中将,指挥第38特遣舰队(第三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舰队);提康德罗加号加入费德烈·薛曼少将指挥的第三分队,同行舰有旗舰艾塞克斯号兰利号圣哈辛托号[5][6]

11月2日,提康德罗加号的第三分队与第一分队离开乌利西,前往雷伊泰,以进一步削弱日军空中力量,并接替受神风特攻队重创的第四分队。[7]次日第三分队被日军潜艇攻击,雷诺号受到重创,而要折返乌利西;但提康德罗加号等未有损伤,继续前往菲律宾,并在5日于波利略外海与第二分队会合。[8] 三支分队会合后,分别攻击仁牙因湾、北锡布延海及马尼拉湾三地的日军机场及补给舰只,击沉了那智号,并摧毁地面多架飞机。下午舰队旗舰列星顿号被自杀飞机击中,多人死伤,麦凯恩被迫将旗舰由列星顿号转至胡蜂号;而列星顿号在抢修后继续作战。6日舰队再次空袭三地,在傍晚到外海补油。当晚第二分队与受创的列星顿号返回乌利西休整修理,并由第四分队接替;而麦凯恩则乘胡蜂号到关岛搭载新联队,由薛曼在艾塞克斯号上暂时指挥舰队,直至13日。[9]8日舰队回避台风,于9日暂时到关岛海域。[5]

此时日军步兵多次乘运输舰增援欧墨克市(Ormac),舰队于10日取消补油,赶回菲律宾轰炸运输舰,并先后击沉了滨波号长波号岛风号若月号及所有运输舰。[10]13及14日,提康德罗加号等集中攻击日军舰只,以阻止日军增援,又击沉了木曽号曙号秋霜号冲波号初春号及十多艘运输舰,并击伤潮号,摧毁地面多架飞机。[5]15日提康德罗加号与第三分队返回乌利西休整,于17日抵达,其作战位置由第二分队接替;同日麦凯恩改以第二分队的汉考克号为舰队旗舰。[11]

22日提康德罗加号等离港,再次前往空袭菲律宾,并接替第一分队。25日各艘航空母舰轰炸吕宋等地的日军舰只;提康德罗加号击沉了熊野号;艾塞克斯号与兰利号则击沉了多艘运输舰。日军再次以自杀飞机还击,并先后击伤艾塞克斯号、无畏号、汉考克号及卡伯特号;其中无畏号更要返国修理。此时麦克阿瑟将民都洛登陆行动推迟到12月15日,故第三分队在12月3日返抵乌利西修理休整。[5]

12月11日,提康德罗加号等离开乌利西,前往吕宋。提康德罗加号仍留在薛曼指挥的第三分队,同行舰有旗舰艾塞克斯号、兰利号及圣哈辛托号。[12]12日至16日,舰队集中派战机封锁日军机场,保护美军登陆舰免受攻击。日军升空的飞机多被拦截及击落。[13]

海尔赛台风

17日舰队在外海补油,但海面刮起强风,海面波涛汹涌,令舰队作业困难,无法补油。恶劣天气由舰队以东的热带扰动引起;该热带扰动在乌利西以北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快速增强,亦即后来的台风眼镜蛇。由于海浪走向与冬季的东北风一致,小威廉·海尔赛并未察觉台风迫近。[14]

18日海面风浪加剧,但舰队的天气预报仍然错误,且气压于日出前一直稳定,海面亦继续吹北风,故海尔赛命舰队再次补油。此时风浪开始使舰只脱队;各舰汇报的天气资料迥异,又造成更多混乱。上午10时,气压开始急降,风向同时呈逆时针,海面翻起巨浪;胡蜂号的雷达甚至拍到风眼,台风显然就在附近。海尔赛即时命舰队往西南回避;然而脱队及较慢军舰已无法脱离,甚至有驱逐舰通过风眼。最终美军三艘驱逐舰沉没;蒙特利号科本斯号机库起火,其中前者更要撤返珍珠港维修;相对之下,提康德罗加号等大型舰只损伤轻微,仅入水过多。[15]

傍晚4时,舰队终于驶出风暴。6时天气转为明朗,舰队开始搜救落海官兵。其时海尔赛尚未得悉有驱逐舰沉没,直到次日凌晨方得知三艘驱逐舰失去联络。搜救后舰队撤返乌利西,于24日抵达。[16]28日尼米兹批准舰队在美军登陆仁牙因湾后,进入南海。

12月30日,舰队离开乌利西,并先后于1945年1月3日及4日空袭台湾及吕宋的日军机场,却因天气恶劣,效果不彰。7日舰队集中攻击吕宋,再受恶劣天气阻碍。9日美军开始登陆仁牙因湾,几乎没有遭遇抵抗;而舰队则往北空袭台湾及琉球群岛,但恶劣天气仍旧困扰舰队,无法有效攻击。[17]

南中国海

 
1945年1月21日,提康德罗加号接连被两架日军自杀飞机攻击,舰体大火;照片拍摄时,提康德罗加号尚未遭受第二次攻击。舰长基佛为方便灭火,向舰体左舷隔舱注水,并同时向左急转,令舰体大幅向左倾斜9度;此举使机库及甲板的大部分易燃物均滑入海中,既减低后续爆炸的危险,并使灭火队可更有效灭火。

1月10日,提康德罗加号等快速航空母舰穿过巴士海峡,前往空袭法属印度支那的日军补给。海尔赛认为伊势号日向号及部分日军战舰,在雷伊泰湾海战后撤到越南,故先攻击金兰湾[18][19]

12日舰队抵达越南外海。凌晨3时30分,第五分队的夜战航空母舰先派飞机侦察。早上6时40分,战舰及巡洋舰等往炮轰金兰湾的战舰。到7时30分,第一、二及三分队的航空母舰开始派飞机空袭。[20]整日舰队出击数达1,465架次,部分飞机更沿海岸搜索目标轰炸,攻击范围遍布越南南部。提康德罗加号的第三分队,分别空袭了归仁西贡,并击沉了香椎号、两艘护航驱逐舰、九艘满载的运输舰及一艘油船;被日军俘虏的法国巡洋舰拉莫特-皮凯号英语French cruiser Lamotte-Picquet(La Motte-Piquet)亦在金兰湾被击沉。最终美军共击沉45艘日军军舰及商船,并摧毁多艘油船。由于港内没有日军战舰,美军的炮舰在早上8时已经撤返。晚间舰队撤往东面补油,并回避台风。海面大浪使舰队到14日才完成补油。[21]

15日上午舰队空袭了高雄及左营港,并击沉了旗风号松号。低能见度使空袭成效欠佳。[22]下午舰队再次西进,并于16日空袭了香港广州海南。恶劣天气及密集防空火炮虽令空袭多有阻滞,但美军仍击沉多艘运输舰。17日东北季候风加强,迫使舰队撤回吕宋西面海域补油,然后再次空袭台湾。[23]

遇袭

 
1945年1月21日,提康德罗加号遭到第二架自杀飞机攻击,舰长基佛本人亦身受重伤。此时提康德罗加号的舰岛亦冒出滚滚浓烟,但全舰火势在下午已经受控,甚至在次日已局部恢复飞行作业,派出战机自我防卫。虽然如此,提康德罗加号仍返回美国修理。

21日早上,舰队开始派飞机攻击台湾澎湖先岛群岛各地机场。当天的好天气使美国飞机全天持续攻击,但日本神风特攻队也展开行动。

中午四架日军自杀飞机发现第三分队,随即展开攻击。兰利号先于12时6分被两枚小炸弹击中,受损轻微。两分钟后,一架自杀飞机在云层突然出现,由左舷后方突袭提康德罗加号,并撞穿飞行甲板,与所携的250公斤炸弹一同爆炸,引发大火。其时提康德罗加号正准备下一波空袭,机库及甲板上的飞机均载满武装及燃油,大火一发不可收拾。12时20分舰长迪西·基佛(Dixie Kiefer)下令向左舷隔舱注水,令舰体向左倾斜9度;同时又向左舷急转,使舰体右舷迎风。两项措施使机库及甲板的易燃物迅速滑入海中;而舰体亦可由上而下冷却,大火因此较易受控。[24]而第三分队各舰则在提康德罗加号外围设下防御圈。[25]

但12时50分,第三分队再遭到13架日机攻击(其中八架为自杀飞机)。分队的防空炮击落了六架;空中的战机亦加入拦截。然而仍有两架日机突破美军防御,并在58分开始向提康德罗加号俯冲。一架飞机在俯冲期间被击毁;但另一架却直接撞入舰岛,并贯穿瞭望台;一至两枚250公斤炸弹随即在舰岛爆炸。爆炸令舰岛瞭望台起火;而舰岛建筑的碎片则在舰桥及飞行甲板横飞,造成多人死伤。基佛舰长在攻击后右手骨折,更有近65块金属碎片穿插身上,但仍拒绝离开舰桥,继续指挥救火。由于损管得力,舰上的火势在下午2时15分已经迅即受控;而基佛则命左舷隔舱逐步排水;伤员亦陆续转移到救援驱逐舰。37分下层甲板的火势完全扑灭;到傍晚6时,舰体的倾侧亦少于3度,基佛则在稍后转移到驱逐舰上。攻击最终造成143人死亡,202人受伤,36架飞机损毁。[24][26][4]同日马多克斯号(USS Maddox, DD-731)亦被自杀飞机击伤。[25]

次日提康德罗加号、马多克斯号及两艘轻巡洋舰离开分队,返回乌利西,在24日抵达,并作紧急维修。舰队在26日亦返抵乌利西;同日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接替海尔赛指挥美军舰队,编制上改为第五舰队,而快速航空母舰编队亦再次易名,为第58特遣舰队,由密兹契指挥。[27]28日提康德罗加号搭载乘客启程返国,并途经珍珠港,于2月15日抵达普吉湾,在稍后进入船坞维修。[4]

冲绳战役

4月20日,提康德罗加号修理完毕,随即前往阿拉米达,搭载乘客及额外飞机,然后运送到珍珠港,于5月1日抵达。次日提康德罗加号搭载第87联队,然后到近海训练一星期。训练后提康德罗加号前往乌利西,并在中途顺道空袭塔罗阿岛,于22日抵达乌利西,并加入在当地休整的第四分队。[4]

此时舰队正在日本外海激战。24日,亚瑟·拉德福(Arthur W. Radford)少将指挥的第四分队离开乌利西,前往支援冲绳作战;第四分队除了有提康德罗加号外,亦有旗舰约克镇号香格里拉号独立号。27日第四分队与舰队会合;而海尔赛与麦凯恩则在28日再次接替斯普鲁恩斯及密兹契,分别指挥美军舰队及快速航空母舰,舰队又再易名为第三舰队。[28]海尔赛照旧以密苏里号为舰队旗舰;而麦凯恩则以香格里拉号为特遣舰队旗舰。29日第三分队返航雷伊泰休整;而提康德罗加号等则开始支援冲绳战役的美军。[29]6月2日,第一分队与第四分队会合。第一分队继续支援冲绳作战;而第四分队则派飞机作远距攻击,空袭九州机场。[30]

6月4日,台风康妮(Typhoon Connie)吹袭冲绳东面海域;由于海尔赛起初采用错误回避路径,再加上麦凯恩未有及时批准第一分队自由运动,使第一分队通过风眼,所有航空母舰均有损伤,幸而人命损失不大。而提康德罗加号的第四分队因位处第一分队以北;再加上康妮直径细小,故此遭遇的天气显然较为温和,亦能及时避开台风移动路径,没有舰只受损。[31]稍后两支分队继续支援冲绳战斗,在10日起程撤返雷伊泰休整,于13日抵达;[28]而美军于22日基本占据了冲绳岛。

日本投降

 
二次大战后,不少艾塞克斯级成为多馀军舰,成为所谓的封存舰队(Mothball Fleet)。由前景数起为艾塞克斯号、提康德罗加号、约克镇号、列星顿号、碉堡山号及好人理查号。摄于1948年4月23日布雷默顿普吉湾。

7月1日,第三舰队离港出发,前往空袭日本本土。提康德罗加号编入杰拉德·波根(Gerald F. Bogan)少将指挥的第三分队,同行舰有旗舰兰道夫号、艾塞克斯号、蒙特利号及巴丹号[32]8日舰队在冲绳外海会合,然后于10日空袭东京。攻击后舰队前往东北,欲于13日攻击本州北部及北海道一带,但因当日天气恶劣延误。

7月14日及15日,天气好转,舰队大举出击,以轰炸B-29攻击距离外的目标;相比冲绳作战,日军的反抗轻微,只有少量飞机有升空作战,且均被击落。舰队空袭了室兰市函馆等地,击沉橘号,并击伤柳号,且击沉或击伤数十艘运输舰及汽车渡轮,阻止日军运煤南下;而美军及英军战舰则在同日炮击沿岸的大型工厂。16日舰队到外海补油,并与英国航空母舰(编入美军第37特遣舰队)会合。17至18日,舰队再次空袭东京湾。首日天气欠佳,空袭几乎无效;次日天气稍为好转,舰队随即出击,并集中攻击长门号;最终长门号为约克镇号重伤,一度认为已经击沉。空袭后舰队前往日本西南,于21日至22日补油。[33]

7月24日、25日及28日,英美航空母舰舰队前往轰炸濑户内海及吴市,集中攻击日军残存军舰,单在24日舰队的出击数便高达1,747架次,并击沉伊势号、日向号、榛名号利根号天城号青叶号大淀号磐手号出云号;击伤葛城号龙凤号海鹰号北上号[34]

7月31日舰队出海回避台风,于8月初在海上补给。此时尼米兹截获情报,指日军正于本州以北集结自杀飞机及部队,欲突破美军防线,降落到马里亚纳的B-29基地,命舰队即时前往攻击;正当舰队航行之际,小男孩原子弹于8月6日在广岛上空爆炸。8日舰队本州北部的机场;同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9日美军在长崎上空投下胖子原子弹;而舰队则在9日及10日再次空袭本州,摧毁超过251架轰炸机,击伤另外141架,使日军最后反击破灭。11日舰队到外海补油;此时日本开始考虑投降条款。12日舰队回避台风,再于13日至15日空袭东京。15日中午,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舰队即时中止当日的第二波空袭,但继续拦截接近舰队的日机。[35]

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开始派飞机搜索陆上战俘营,并空投补给。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署和约;而提康德罗加号则在6日进入东京湾停泊休整。[4]

9月20日,提康德罗加号参与首阶段的魔毯行动(Operation Magic Carpet),搭载美军返国,在10月5日返抵阿拉米达。9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前往太平洋搭载美军,在稍后返回塔科马,并在28日于当地庆祝海军日(Navy Day)。[4]

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再到阿拉米达,并卸载所有飞机,然后到珍珠港船厂改装,以增加乘客搭载量。11月提康德罗加号前往菲律宾,并在20日抵达萨马岛。稍后提康德罗加号搭载近4,000名军人返国,于12月6日抵达阿拉米达。[4]

1945年12月,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到西太平洋搭载美军返国,于1946年1月返回。接著提康德罗加号到普吉湾停泊,预备退役。[4]

退役、地中海及两次改建

 
1957年8月,完成SCB-125改建的提康德罗加号返回太平洋舰队,并在近岸执勤。同行的洛杉矶号重巡洋舰正发射RGM-6飞弹;而约600名美国航天科学学院(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Science)的观察员则在提康德罗加号上观察。

1947年1月9日,提康德罗加号退役,并加入后备舰队,在普吉湾继续封存。[36]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提康德罗加号亦未有即时重新服役。

此时海军正为艾塞克斯级作现代化改建;提康德罗加号在稍后编入SCB-27C改建之列。由于改建船厂为美国东岸的纽约海军造船厂;提康德罗加号在1952年1月31日暂时重返现役,在2月27日前往纽约,于4月1日抵达。4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退役,并开始改建。1952年10月1日,改建中的提康德罗加号被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14。改建于1954年完成,而提康德罗加号则在9月11日再次服役,将母港改设在诺福克。[4][36]

1955年2月3日,改建后的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诺福克,到加勒比海试航训练,在3月返抵诺福克,然后到纽约船厂作最后检修。稍后提康德罗加号留在东岸近海考核飞行员,并测试A-4D1F4D-1F3H-2N等新式海军飞机,亦曾到访费城[4][36]

11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梅港,前往地中海巡航,并在14日于直布罗陀接替无畏号。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在地中海作长期巡航,沿途到访多个港口,到1955年8月2日才返抵诺福克。返国后提康德罗加号进入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开始作SCB-125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及封闭舰艏。改建于1957年4月完成。[4][36]

太平洋舰队

改建后海军命提康德罗加号到太平洋舰队服役。此时提康德罗加号已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故要绕道合恩角,于5月30日抵达新母港阿拉米达。接著提康德罗加号留在近岸训练。[4][36]

9月16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阿拉米达,前往西太平洋巡航,并途经珍珠港,于10月15日抵达横须贺。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在日本海、中国东海及菲律宾一带执勤,于1958年4月25日返抵阿拉米达。[4][36]

1958年10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早前金门炮战爆发,远东局势紧张,提康德罗加号到台湾海峡戒备,平常则到日本及菲律宾等地执勤,于1959年2月16日返抵阿拉米达。[4][36][37]

 
1960年美军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维多利亚港

1960年5月5日,提康德罗加号再到西太平洋巡航。6月17日及19日,解放军德怀特·艾森豪访问台湾,而再次炮击金门;提康德罗加号因此再到台湾海峡戒备。稍后提康德罗加号于日本海、中国东海及菲律宾等地执勤,于10月11日返抵阿拉米达。[4][36]

1961年5月10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到西太平洋巡航。其时越南内战已愈演愈烈;美国亦开始派少量军队支援南越。9月26日到10月17日之间,提康德罗加号断续在越南外海戒备,接著则到日本及菲律宾等地巡航,于1962年1月15日返抵阿拉米达。[4][36][37]

1963年1月3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先在12日抵达珍珠港,然后前往苏比克湾,于2月2日抵达。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先后两次到访香港,并多次前往横须贺及苏比克湾等地。在4月23日至5月1日期间,提康德罗加号在越南外海戒备,最后于7月15日返抵阿拉米达。[4][36][37][38]

1964年4月14日,提康德罗加号搭载第五航母航空联队(CVW-5,今美国海军第五航母航空大队英语Carrier Air Wing Five),再到西太平洋巡航,并加紧在越南外海戒备。[36]小鹰号早在年初已开始派飞机到老挝侦察,并曾有飞机被击落。8月初,提康德罗加号在北部湾巡航;而星座号则刚好到香港休整。[39]

越战

北部湾事件及飞箭行动

 
1962年7月29日,提康德罗加号在美国近海;其斜角飞行甲板清晰可见。舰上水兵在甲板排出“Seafair62”字样,显示提康德罗加号当时正参与西雅图一年一度的海洋节

1964年8月2日早上,美军驱逐舰马多克斯号正在北部湾巡逻。此时马多克斯号已接获情报,指北越可能派鱼雷艇前来攻击;事缘早前南越巡逻艇曾在7月30日炮击宇岛(Hon Nieu),并在返航岘港时经过马多克斯号;过程一直被北越的鱼雷艇所观察。下午12时45分,马多克斯号的雷达发现五艘北越鱼雷艇迫近;马多克斯号即时进入作战状态,加速离开,并向提康德罗加号请求空中支援。3时至4时之间,马多克斯号观测到三艘鱼雷艇高速靠近,并发射鱼雷。4时8分,马多克斯号开始炮击靠近的鱼雷艇,并在17分转向回避鱼雷。[39][40]

此时提康德罗加号的四架F-8战斗机抵达现场,预备进入攻击位置。约20分马多克斯号遭鱼雷艇以14.5×114毫米机枪射击,但只有一枚子弹命中;马多克斯号随即开炮还击。此时北越三艘鱼雷艇均已受创,开始掉头向北撤退;提康德罗加号的F-8在28分开始追击,并击伤两艘,其中一艘在稍后沉没。稍后马多克斯离开现场,与特纳·乔伊号(USS Turner Joy, DD-951)会合,然后再次靠近北越近海。而林登·詹森总统则命星座号即时离开香港,前往北部湾戒备。[39][40]

8月3日早上,马多克斯号及特纳·乔伊号在北部湾近岸巡逻,在晚上撤回外海;而南越巡逻艇则在当晚炮击广平省一处雷达设施,在4日早上返回。马多克斯号两舰在4日再次到近岸巡逻,并在傍晚预备返航。当时海面天气恶劣,能见度低;两舰雷达突然发现有“目标”接近,并在晚上10时29分开始炮击迫近的“目标”。提康德罗加号的两架A-1H战机(隶属第53战斗机小队VF-53)在稍后飞抵现场支援,但未有发现任何“敌舰”。半夜两艘驱逐舰返回,与提康德罗加号会合。[39][41]

虽然当晚起飞出勤的战斗机小队指挥官詹姆斯·史托戴尔(James Stockdale)未有发现任何北越军舰;且两艘驱逐舰亦不肯定是否遇敌;但事件已大为刺激美国及北越双方。8月5日詹森下令海军执行飞箭行动(Operation Pierce Arrow),向北越“报复”。上午8时,提康德罗加号及星座号预备派飞机出击,但因时间过于仓促,出击要稍为延迟。下午提康德罗加号及星座号各自派出32架飞机,分别攻击下龙市(旧称鸿基市)、Loc Chao、广溪(Quang Khe)、清化市边水港(Ben Thuy,接近荣市)等地的鱼雷艇基地;同时攻击荣市的燃油设施。攻击最终击沉七艘鱼雷艇,击伤另外10艘,并烧毁荣市90%的储油;而星座号则有两架飞机被击落,一人死亡,另一人被俘。[42]

8月5日,游骑兵号离开阿拉米达,到西太平洋增援;8月7日,美国众议院以416票对0票,一致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詹森向北越派军,而无须作正式宣战;议案稍后亦在美国参议院以88票对2票通过。虽然如此,詹森命海军暂时减少到北部湾近岸巡逻,直到9月中才恢复;而提康德罗加号则暂时离开,到港口休整。[42]

8月11日,提康德罗加号返回北部湾,并继续戒备;同日奇尔沙治号亦与舰队会合,以防备中国的潜艇;但詹森一直未有授权海军再作进攻,仅派飞机到南越、老挝及胡志明小道等地侦察,使北越有时间从中国运入39架米格-15米格-17福安市。9月16日,驱逐舰摩顿号(USS Morton, DD-948)及爱德华号再次遭到不明海上舰只“攻击”;海军及空军向詹森请示,要求准许攻击北越日益强化的空军基地;然而詹森及国防部认为北越已“汲取教训”,既未准许海空军飞机攻击,亦不批准登陆作战。[43]9月18日游骑兵号抵达北部湾;而提康德罗加号则在22日暂时离开,到港口休整。[44]

10月7日起,提康德罗加号断续在北部湾警备,中途两次回到港口休整。詹森仍未准许美军派飞机攻击北越,但在10月23日批准海军派飞机支援老挝政府军队。[45]11月28日提康德罗加号开始返航美国,于12月15日返抵阿拉米达。[36][44]而詹森在早前12月2日批准首阶段的横滚行动(Operation Barrel Roll);准许美军飞机到老挝北部作有限的对地支援。行动在14日开始执行。[43][45]1965年1月27日,提康德罗加号进入三藩市海军船厂,作五个月维修。[4]

早期滚雷行动

 
1963年1月18日,提康德罗加号正前往西太平洋巡航;一架A-4C攻击机正在甲板降落。此时越南内战已愈演愈烈;提康德罗加号在下次巡航时,更直接参与了北部湾事件。

1965年9月29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阿拉米达,前往越南作战。此时美军的空中轰炸已逐步升级;年初开始的火飞镖行动(Operation Flaming Dart)已升级至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滚雷行动;针对老挝东南部胡志明小道的钢虎行动(Operation Steel Tiger)在4月开始;针对北越面对空飞弹铁手行动(Operation Iron Hand)亦在8月开始。[46]10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珍珠港,接著留在近海训练,直到17日才离开夏威夷。稍后提康德罗加号途经苏比克湾[47]在11月5日抵达越南外海。提康德罗加号主要往返洋基站迪西站两个航空母舰执勤点,并派飞机参与各项空袭行动。不过所有攻击目标必须经美国总统批准,前线美军方可攻击;再加上詹森在河内及海防两地设下禁止攻击区,使空袭效率极差。[48]12月2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日本休整;[44][4]5日提康德罗加号航行途中,一架搭载核弹的A-4攻击机意外从机库滚下,经舰侧升降台跌入深海,机师及核弹均告失踪。[49]7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横须贺。[47]

12月16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横须贺,在21日返抵北部湾,继续进行各项轰炸行动。[47]22日,提康德罗加号、企业号及小鹰号作联合攻击,派出超过100架飞机,攻击汪秘镇火力发电厂;该处的发电厂供应河内市约三分之一的电力,以及海防市接近全部电力。这也是美军首次获准攻击北越工业设施。[46]三舰机队分别在下午3时、3时30分及4时发动攻击,企业号由北面进攻;提康德罗加号与小鹰号则由南面进攻。攻击重创发电厂,并使河内及海防电力供应锐减。[50]25日圣诞节,詹森下令美军停止所有空袭,以向北越释出善意,重开停火谈判;但北越却于1966年1月4日斥之为假意。[46]14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越南,在次日抵达苏比克湾休整数日。[44][47]

1966年1月21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苏比克湾,在23日返抵越南外海。[47]詹森在31日恢复轰炸,开始第三阶段的滚雷行动,但仍局限于北越南部,并禁止攻击北部的米格机场及工业设施,使北越可大量运输各种防空炮、面对空飞弹及雷达设施到南方;美军的飞机损失因此逐渐增多。[51]2月9日,提康德罗加号的第五联队长座机亦被击落,但及时在海上跳伞逃生。[52]16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战区,在18日抵达苏比克湾休整。接著提康德罗加号改为前往佐世保休整,于21日抵达。[44][47]

2月28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越南作战,在3月2日途经苏比克湾,于6日抵达越南外海。[47]针对日益增多的面对空飞弹,海军开始为航空母舰飞机搭载AGM-45百舌乌反辐射飞弹,以协助摧毁地面飞弹发射台;又以混编机种的方式编组攻击机队,分配攻击任务及目标,然后命各艘航空母舰一同出击,以应付北越密集的防空飞弹。这些大型混合机队攻击任务亦称为Alpha Strikes。31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前往苏比克湾,在4月2日抵达。[44][51]前一日詹森下令展开第四阶段滚雷行动,将海空军的执勤范围再作划分,但仍然禁止攻击主要工业设施。[53]4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香港休假四天。[47]

4月8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香港,前往越南执勤。[47]10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越南外海,随即与小鹰号派出攻击机队,接连轰炸连接海防、海阳市及中国的道路,并摧毁两座主要桥梁。[52][53]18日,小鹰号派飞机夜袭汪秘发电厂;又在19日空袭锦普镇的运煤港。应提康德罗加号第144攻击小队(VA-144)指挥官的要求,海军将洋基站北移,使A-4攻击机无须搭载附加油箱作战,增加作战效率。[52]20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越南,在23日抵达苏比克湾稍作休整。次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横须贺,在28日抵达,并预备返国。30日提康德罗加号启程返国,在5月13日返抵阿拉米达,并在稍后进入船厂维修。[47][36][4][44]

滚雷行动升级

 
1966年初,提康德罗加号正在越南外海补油。此时滚雷行动已逐步升级,美军开始轰炸北越各地设施;但由于所有攻击目标,均须经美国总统批准,使空袭效果大减。

7月9日,提康德罗加号完成维修,在近岸训练考核飞行员。[4]10月15日,提康德罗加号搭载第19航空联队,再次前往越南作战,并在20日于珍珠港稍作停留。30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横须贺,再于11月10日转抵苏比克湾,最终13日抵达越南外海,开始作战。[47][44]美军在早前6月29日批准攻击北越的储油设施(即POL攻击)及工业设施,并开始与受苏联训练的北越米格机交战。[51]提康德罗加号加紧轰炸北越的油库,以及海防港口的油船,但战损亦日益增加;到12月16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佐世保时,舰上已有五架飞机被击落。[44][4]21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佐世保休假。25日圣诞节,詹森再次下令美军停火48小时,并在1967年元旦作另一次48小时停火。[51][54][47]

12月30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佐世保,在1967年1月4日重返越南外海,并继续攻击北越的燃油设施。[47][44]由于空袭一直未能迫使北越重返谈判,美军再次计画加强滚雷行动,并要求准许攻击更多北越重要据点,以阻止北越从中国、柬埔寨及老挝等地获得补给。[55][56]2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离开越南,前往港口休假,在7日抵达苏比克湾;[44][47]而第五阶段的滚雷行动则在14日开始。[57]

2月12日,提康德罗加号返回越南作战,在15日到达执勤岗位。[47][44]此时第五阶段滚雷行动开始,美军继续增加攻击目标,并获准空袭太原市钢铁工厂。23日起,海军开始在北越河流布置水雷,同时获准切断北越部分指定的公路及运输系统,以逐步孤立河内及海防;但1964年两地设下的禁止攻击带,则仍旧保留,故两地许多目标仍未受到攻击。[58][56]虽然如此,提康德罗加号等继续执行横滚、铁手、燃油设施等等攻击行动;海军亦引入AGM-62空对地飞弹,试图改善攻击效率。3月15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离开,在17日抵达苏比克湾。[47][44]

3月26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到越南作战,在29日抵达越南外海,继续执行各项轰炸任务。[47]詹森再批准美军攻击海防及河内更多目标,但禁止攻击区继续保留。[55]4月23日,空军攻击了白马市的米格基地;而海军则在次日再作空袭。这是该基地自1964年8月以来首次遭到美军攻击。[59]4月28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战场,在次日抵达苏比克湾。5月4日至8日,提康德罗加号在香港休假,然后在13日抵达横须贺,预备返国。19日提康德罗加号启程返国,在29日返抵阿拉米达。7月提康德罗加号到普吉湾船厂维修,在9月后留在近岸训练。[44][4][36][47]

春节攻势

 
1969年,提康德罗加号在越南外海执勤,一架A-7B攻击机正从弹射器起飞。此时春节攻势已经结束;美国因和谈重开而停止所有对北越的空袭,并逐步撤走美军,使提康德罗加号的出击数大减。美军要到1972年复活节攻势才恢复大规模轰炸;其时提康德罗加号已改建为反潜航母,未再参战。

1967年12月28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阿拉米达,途经珍珠港,在1968年1月17日抵达横须贺;[47]而美军如常在元旦作48小时停火,并在1月3日停火结束后,开始第六阶段滚雷行动。海军早前开始加紧切断北越的铁路网及航运,试图孤立河内及海防;但北越将设施转移至禁止攻击带内,并大幅增加防空炮,使美军空袭效果不佳,损失更有所增加。[60]19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越南外海;[44][4]途中23日,北韩扣留普韦布洛号通用环境研究舰,朝鲜半岛局势突趋紧张。企业号及正在休整的游骑兵号随即前往日本海戒备;而提康德罗加号则继续前往越南,在26日抵达外海,开始作战。[61][62]

1月29日,美军开始维期三日的越南春节停火令。但就在29日,北越放弃游击战,发动大规模的春节攻势,试图一举攻陷南越。海军即时中止小鹰号的休假;并延长珊瑚海号的服役时间,同时大幅增加各航空母舰的出击数,以攻击北越军队。[62][61]适逢越南东北季候风减弱,天气有利美军出击;提康德罗加号等开始大举派飞机到南越各地。1月31日,空军与海军发动尼加拉瓜行动,集中支援溪生战役的美军陆战队,同时攻击清化荣市及南北越各地的公路。2月26日,詹森批准攻击河内港口。此时北越攻势已开始崩溃;美军亦因季候风转趋强烈,使天气恶劣,而要减少出击,双方再次谈判停火。[63][64]3月3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越南外海,在6日抵达苏比克湾休整。[44][47]

3月26日,提康德罗加号返回越南外海作战。[44][47]31日,詹森宣布不再连任总统,并于同日命海空军停止攻击北纬20度以北的北越目标,仅可攻击北越于南越的进攻部队。提康德罗加号等随即减少出击,仅恢复钢虎行动,攻击老挝的胡志明小道补给线;同时攻击荣市的燃油设施及机库。[64]4月3日,詹森将禁止攻击带南移至北纬19度。4月6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离开,在10日到访新加坡,并在18日抵达苏比克湾休假。[44][47]

4月23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苏比克湾,在25日抵达越南外海作战。[47]海军此时集中攻击北越往南的补给线,以阻止北越再作进攻。5月初,海军转为攻击河静省、荣市及演州县三地之间的北越军据点,迫使北越逐步后撤。[65]5月12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前往港口休整,在14日抵达苏比克湾。[44][47]13日,巴黎和谈重开。[66]

5月21日,提康德罗加号返抵越南外海执勤。由于和谈进度缓慢,故此海空军继续攻击北越军队,只稍为减少出击数,以迫使北越军队撤出南越。[65]6月14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前往港口休整;[44]期间北越在15日要求美国无条件停止所有轰炸。[67]16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苏比克湾,并在19日到香港休假数日,然后再返回苏比克湾。[47]

6月26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苏比克湾,在次日返抵越南外海执勤。[47]此时海空军的出击数继续下降,但攻击任务依旧。7月9日,提康德罗加号的一架F-8E击落一架米格-17,为提康德罗加号的首架米格击落纪录。23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越南,在25日抵达苏比克湾。27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横须贺休假,在31日抵达,并预备返国。[47]8月7日,提康德罗加号启程返国,在17日返抵阿拉米达。22日提康德罗加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维修,直到10月21日完成为止。稍后提康德罗加号留在近岸训练。[44][36][4]11月1日,詹森停止对北越所有轰炸,并中止滚雷行动;而李察·尼克逊在6日胜出总统选举。[67]

越南化时期

1969年2月1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阿拉米达,搭载第16航空联队,作最后一次越战巡航。20日提康德罗加号抵达横须贺稍作停留,于26日途经苏比克湾,在3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开始在越南外海执勤。[44][47][68]此时尼克逊推行越南化政策,开始从越南撤军,并将军事权力逐步移交南越。提康德罗加号等被禁止攻击北越,故此转为攻击老挝的胡志明小道;海军亦逐步减少洋基站的航空母舰数目。[69]3月19日提康德罗加号到港口休整,在22日抵达苏比克湾。[44][47]

3月27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前往越南,在30日开始作战。[47]舰队主要派飞机到南越及柬埔寨执勤,偶尔亦派飞机到北越各地侦察。4月6日提康德罗加号又再离开,前往日本休整。[44]15日,北韩击落美军一架EC-121侦察机,造成31名美军死亡,朝鲜半岛局势又再紧张;美国随即派舰队到北韩海面示威。正在日本休整的提康德罗加号亦随行出发,与大黄蜂号、游骑兵号及企业号进入黄海警戒。事件逐步降温后,提康德罗加号在27日前往苏比克湾休整,在30日抵达。[70][47][4][71]

5月9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苏比克湾,在次日返回越南外海作战。[47]此时西南季候风开始令越南天气转差,影响飞行作业;再加上美军战斗继续转移到北越以外目标,提康德罗加号等的飞机执勤率亦远较春节攻势时低。到6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离开,在9日抵达佐世保休假,并在19日转抵香港。[68][44][4][47]

6月24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香港,在26日抵达越南外海,作最后一次越战战斗。[47]海军如常派飞机到陆上侦察,并攻击胡志明小道等地的北越据点。由于美军逐步淡出战争,提康德罗加号在整个1969年巡航中,均没有飞机在执勤时损失;但仍有七架飞机因操作意外而损毁。8月1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越南,在5日进入佐世保休整,并在稍后留在日本海警备。9月2日提康德罗加号在苏比克湾稍作休整,然后启程返国,在18日返抵阿拉米达。[47][44][36][4]

反潜航母及太空任务

 
1972年12月19日,阿波罗17号返回地球,在美属萨摩亚海域溅落。提康德罗加号的直升机正在救起太空人,并在稍后回收指挥舱。这也是太阳神计画最后一次登月计画。

1969年10月20日,提康德罗加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开始改建为反潜航母,并在次日将舷号改为CVS-14。改建于1970年5月28日完成后,提康德罗加号留在近岸训练,在6月26日进入新母港圣地牙哥。7月至8月,提康德罗加号在加利福尼亚州近岸训练,并考核海军飞行员。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在10月至12月作两次例行演习。[36][4]

1971年3月11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圣地牙哥,前往西太平洋,并到日本海与日本海上自卫队演习。演习后提康德罗加号往南航行,先在4月7日途经苏比克湾,再在16日于新加坡稍作停留,然往前往印度洋。[47]提康德罗加号未有采用马六甲海峡航线;而是途经巽他海峡,并在中途举行仪式,纪念二战时盟军在巽他海峡海战损失的侯斯顿号珀斯号(HMAS Perth)。稍后提康德罗加号与泰国海军演习,在26日再次到新加坡休整。接著提康德罗加号启程返国,途中在香港、横须贺及佐世保三地休假,[47]最终在7月6日返抵圣地牙哥。[36][4]

返国后提康德罗加号留在近岸执勤,并在稍后预备参与首次太空计画。1972年4月16日,太阳神16号升空,并在27日于中太平洋溅落,由提康德罗加号回收。[4]

1972年5月17日,提康德罗加号最后一次到西太平洋巡航。早前北越发动复活节攻势,越战再次升级;但提康德罗加号已改为反潜航母,故未有前往参战。6月至7月,提康德罗加号在南中国海作反潜演习,然后转到日本,在7月12日抵达佐世保。稍作训练后,提康德罗加号启程返国,在18日途经横须贺,[47]于29日提康德罗加号返抵圣地牙哥。[36][4]

返国后提康德罗加号留在近岸训练,并再次准备回收太阳神计画的太空舱,在11月前往南太平洋。12月7日,太阳神17号升空,并在19日返回地球,于美属萨摩亚海域溅落,在稍后由提康德罗加号救起;这也是太阳神计画的最后一次登月。28日提康德罗加号返抵圣地牙哥。[36][4]

返国后提康德罗加号留在近岸训练,并预备退役。退役前夕,提康德罗加号在1973年6月到加利福尼亚州外海,于22日回收了天空实验室2号的返回舱,并救起三名太空人。[36][4]

结局与荣誉

1973年9月1日,提康德罗加号退役,并在同年11月16日除籍,开始拍卖程序。1974年8月15日,提康德罗加号以约六十万(601,999.99)美金出售,并拖行到美国西岸波特兰拆解。[3]

提康德罗加号三次获颁海军部队嘉许勋表及一次海军部队嘉许奖;在二战获得五枚战斗之星;在越战则获得12枚。全部荣誉见下表:[37]

     
   
     
海军部队嘉许勋表
三次
海军部队嘉许奖 美国战役奖章 太平洋战争奖章
五枚战斗之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海军占领服役奖章
(“亚洲(Asia)”横扣)
国防部服役奖章 武装部队远征奖章
四枚
越南服役奖章
12枚战斗之星
菲律宾总统部队嘉许勋表 棕榈叶越南英勇十字集体嘉奖 菲律宾解放奖章
一枚战斗之星
越南共和国战役奖章

相关条目

注释

  1. ^ Friedman 1983,第394页艾塞克斯舰级配置。由于各艘艾塞克斯级服役期间曾多次改建或改变用途,数据仅以设计及建造时为准。
  2. ^ Friedman 1983,第151页
  3. ^ 3.0 3.1 海軍網上資源(NavSource Online):提康德羅加號. [2009-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美國海軍軍艦字典(DANFS)簡介. [201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7). 
  5. ^ 5.0 5.1 5.2 5.3 第38特遣舰队行动-雷伊泰湾-11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2月10日时,第一分队由阿尔弗雷德·蒙哥马利(Alfred E. Montgomery)少将指挥,下辖旗舰约克镇号胡蜂号科本斯号蒙特利号;第二分队由杰拉德·波根(Gerald F. Bogan)少将指挥,有旗舰列星顿号汉考克号(麦凯恩旗舰)、大黄蜂号卡伯特号;第四分队暂时解散,企业号独立号未有随同舰队,于早前返回珍珠港,训练夜战机师。1945年1月5日至12日期间,两舰暂时组成第五分队,由马提亚·贾纳(Matthias B. Gardner)少将指挥,作夜间作战航空母舰。
  6. ^ Morison 1988,第315-319页
  7. ^ Morison 1988,第345-346页富兰克林号及贝劳森林号均被自杀飞机击中,要返国维修。
  8. ^ Morison 1988,第348页
  9. ^ Morison 1988,第349页
  10. ^ Morison 1988,第353页
  11. ^ Morison 1988,第356页
  12. ^ Morison 1988,第315页此时海尔赛在新泽西号上指挥第三舰队;麦凯恩继续指挥快速航空母舰舰队;第一分队由蒙哥马利指挥(至12月29日,由亚瑟·拉德福少将接替),有旗舰约克镇号、胡蜂号、科本斯号及蒙特利号;第二分队由波根指挥,旗舰列星顿号、汉考克号(任麦凯恩的舰队旗舰)、大黄蜂号及卡伯特号。第四分队因航母受创而暂时解散;企业号及独立号正改装为夜战航母,而舰队则在1945年1月5日至12日将两舰编入第五分队,于日间仍归第二分队指挥,但在空袭越南后解散。
  13. ^ Morison 1988,第55-57页
  14. ^ Morison 1988,第59-64页在三日空袭后,舰队的驱逐舰已几乎断油,必须在海上补给。其时美军于马里亚纳、帛琉等地虽有侦察机汇报天气,其情报往往延时超过半日;为保持无线电静默,部分飞机更要在降落后方可汇报,使天气数据往往过时。14日侦察机发现菲律宾东南部有热带扰动,却未有发现乌利西以北的热带扰动。17日美军侦察机发现台风眼镜蛇,但新泽西号及珍珠港的路径预测均告错误,这使海尔赛下令的回避路径,最终使舰队直接通过台风。
  15. ^ Morison 1988,第69-71页
  16. ^ Morison 1988,第81-87页
  17. ^ Morison 1988,第88-91页
  18. ^ Morison 1988,第164-165页航空母舰将集中力量攻击补给;而炮舰则往攻击港内战舰。
  19. ^ 南海空袭亦有称为感恩行动(Operation Gratitude),详情亦可参考阿斯托里亚号轻巡洋舰网页-第38特遣舰队于南中国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9-25.。
  20. ^ Morison 1988,第165-166页第二分队为轰炸主力,第一及三分队则主力派战机夺取制空权。
  21. ^ Morison 1988,第168-170页
  22. ^ Morison 1988,第170-171页
  23. ^ Morison 1988,第171-172页
  24. ^ 24.0 24.1 普吉湾海军船厂损害报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提康德罗加号的损害报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25.0 25.1 Morison 1988,第180-181页
  26. ^ 时代杂志:1945年7月23日报道基佛舰长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年9月18日,。基佛曾在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时担任约克镇号的副舰长,并在跳海离舰时受伤,返国休养。康服后基佛晋升至上校,转到指挥提康德罗加号。由于他指挥损管出色,基佛在返国后晋升为荣誉准将
  27. ^ Morison 1988,第183页
  28. ^ 28.0 28.1 第38特遣艦隊行動-冰山行動-1945年5月28日至9月2日. [2011年3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16日). 
  29. ^ 见第四分队旗舰约克镇号的服役日记:1945年5月27日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8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年07月18日,、1945年5月28日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年07月18日,及1945年5月29日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年07月16日,。
  30. ^ 約克鎮號服役日記:1945年6月2日. [201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3).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年12月3日,
  31. ^ Morison 1988,第298-309页康妮其时向东北前进,海尔赛起初命舰队航向西北,以在风暴吹袭前横越海域;5日风暴迫近,海面大浪,麦凯恩改命舰队向正北航行。克拉克被风暴吹袭时,要求准许向东南回避,但麦凯恩为确认风暴中心,在20分钟后才批准分队自由运动。
  32. ^ 第38特遣舰队行动-日本本土空袭-1945年7月至8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一分队由汤玛斯·史伯格(Thomas L. Sprague)少将指挥,有旗舰班宁顿号、列星顿号、汉考克号、贝劳森林号及圣哈辛托号;第四分队由拉德福指挥,有旗舰约克镇号、舰队旗舰香格里拉号、好人理查号、科本斯号及独立号。胡蜂号于26日加入舰队,加入第四分队。
  33. ^ Morison 1988,第310-316, 330页
  34. ^ Morison 1988,第331页
  35. ^ Morison 1988,第332-335页
  36.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36.10 36.11 36.12 36.13 36.14 36.15 36.16 36.17 36.18 36.19 36.20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1956年後搭載的聯隊列表. [201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3). 
  37. ^ 37.0 37.1 37.2 37.3 海軍網上資源(NavSource Online):提康德羅加號榮譽. [201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38. ^ 途经地点可见提康德罗加号1963年年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9. ^ 39.0 39.1 39.2 39.3 Francillon 1988,第24-26页
  40. ^ 40.0 40.1 Marolda 1994,第50页
  41. ^ Marolda 1994,第52页
  42. ^ 42.0 42.1 Marolda 1994,第53页
  43. ^ 43.0 43.1 Francillon 1988,第28页此时美军已开始筹备轰炸北越的作战计画,并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武装侦察行动(Armed reconnaissance mission),亦即后来的横滚行动,主要针对老挝东北部的北越游击队,但所有攻击必须先经南越美国大使馆批准方可进行,故此效果极为有限。第二阶段为针对南北越非军事区的通讯网络;第三阶段为北越的储油设施(亦即POL攻击,P代表原油Petroleum、O代表石油Oil、L代表润滑油Lubricants)。
  44. ^ 44.00 44.01 44.02 44.03 44.04 44.05 44.06 44.07 44.08 44.09 44.10 44.11 44.12 44.13 44.14 44.15 44.16 44.17 44.18 44.19 44.20 44.21 44.22 44.23 44.24 44.25 Francillon 1988,第163-165页见提康德罗加号越战巡航、在线及战损纪录。
  45. ^ 45.0 45.1 Nichols 1987,第151-152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4年。
  46. ^ 46.0 46.1 46.2 Nichols 1987,第152-154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5年。
  47. ^ 47.00 47.01 47.02 47.03 47.04 47.05 47.06 47.07 47.08 47.09 47.10 47.11 47.12 47.13 47.14 47.15 47.16 47.17 47.18 47.19 47.20 47.21 47.22 47.23 47.24 47.25 47.26 47.27 47.28 47.29 47.30 47.31 47.32 47.33 47.34 47.35 47.36 47.37 美国航空母舰越南巡航到访港口纪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09-07.
  48. ^ Francillon 1988,第31-34页河内沿市中心设下直径30哩的限制攻击区,在内所有目标必须先经总统批准方可攻击;而内里又设下直径10哩的禁止攻击区。海防的限制区直径为10哩,禁止区为4哩。中国及越南边境之间亦设下大片限制区,亦只有一道连接河内及中国的铁路获准攻击,但飞机不可攻击中越边境限制区之铁路。这使北越有大片面积土地免受美军攻击。1967年5月23日,詹森再次重申河内的10哩禁止攻击区,使北越以此为避难所。
  49. ^ 提康德羅加號意外列表. [2009-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50. ^ Gurney 1985,第171页
  51. ^ 51.0 51.1 51.2 51.3 Nichols 1987,第154-155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6年。
  52. ^ 52.0 52.1 52.2 Gurney 1985,第172-173页
  53. ^ 53.0 53.1 Francillon 1988,第52页
  54. ^ Gurney 1985,第177页
  55. ^ 55.0 55.1 Gurney 1985,第178-179页
  56. ^ 56.0 56.1 Nichols 1987,第155-156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7年。
  57. ^ Francillon 1988,第57页虽然詹森在2月13日因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伦敦,而命美军停止轰炸六日。
  58. ^ Gurney 1985,第182-183页
  59. ^ Francillon 1988,第58页
  60. ^ Gurney 1985,第184-192页
  61. ^ 61.0 61.1 Gurney 1985,第192-193页
  62. ^ 62.0 62.1 Francillon 1988,第61页
  63. ^ Gurney 1985,第193-194页
  64. ^ 64.0 64.1 Francillon 1988,第62页
  65. ^ 65.0 65.1 Marolda 1994,第112-113页
  66. ^ Francillon 1988,第63页
  67. ^ 67.0 67.1 Nichols 1987,第156-157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8年。
  68. ^ 68.0 68.1 Nichols 1987,第157-158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9年。
  69. ^ Marolda 1994,第300-306页
  70. ^ Francillon 1988,第65页
  71. ^ 见芝加哥周日报:1969年4月27日第一部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第二部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后一幅截图可见提康德罗加号。

参考书目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12,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13,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14,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8 (英语) 
  • Francillon, René, Tonkin Gulf Yacht Club: US Carrier Operations off Vietnam,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ISBN 0-87021-696-1 (英语) 
  • Marolda, Edward J., By sea, air and land: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U.S. Navy and the war in Southeast Asia,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the Navy, 1994, ISBN 0160359384 (英语) 
  • Nichols, John B., On Yankee Station: The Naval Air War over Vietnam,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7, ISBN 978-1557504951 (英语) 
  • Gurney, Gene, Vietnam, the war in the air,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 1985, ISBN 0-517-55350-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