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之乱

新城之乱三国时期227年年末[1]至228年初[2]曹魏的一场叛乱。叛乱发起者为投魏及受任为荆州新城郡守的原蜀将孟达。此乱在一月之内即被魏将司马懿迅速平定,孟达被伏诛。

新城之乱
诸葛亮北伐前奏的一部分

孟达司马懿军所杀
日期227年十二月[1]- 228年正月[2]
地点
新城郡(含今湖北省西北十堰房县竹溪县竹山县襄阳保康县南漳县
结果 曹魏胜;叛乱被镇压
领土变更 新城被曹魏收复
参战方
曹魏 蜀汉
指挥官与领导者
司马懿 孟达 

背景

220年,汉中王刘备原部将孟达叛投其敌、刚继承已故父亲曹操魏王爵位的曹丕[3]孟达带去部曲及其家属四千余人。曹丕得知孟达来归后很高兴,热烈欢迎孟达,任命孟达为魏西南边境新城郡的太守。[4]

当时众臣以为孟达不足信,不应委以重任。[5]魏骠骑将军司马懿屯宛城,时督荆州、豫州军事[6],他也提醒曹丕不要过分信任孟达,但曹丕不听。[7]

孟达深为曹丕所宠,也和魏尚书令桓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成为密友。226年曹丕驾崩时,桓阶和夏侯尚也都已去世。孟达因长在前线,心里不安。[8]孟达主政新城的期间,与孙权建立的东吴友好,建立了强大的防御工事以备刘备建立的曹魏敌国蜀汉进攻。蜀汉丞相诸葛亮恨孟达反复无常[9],担心他成为蜀汉的祸患。[10]

叛乱

孟达反叛的动机有两种版本,大体相近但有些许细微差异。第一个版本见于《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略》,第二个见于《晋书·宣帝纪》。

《魏略》版本提及诸葛亮得知孟达在新城不安,计划诱孟达倒戈归蜀。他写了几封信给孟达,孟达也回复了。魏兴太守申仪与孟达有隙,秘密报告魏廷孟达通蜀,但魏帝曹叡不信。当时屯宛城的司马懿派参军梁几去调查孟达,又劝其入朝。孟达害怕了,于是作乱。[11]

《晋书》版本证实孟达确与申仪有隙。诸葛亮计划借此诱孟达倒戈归蜀,派郭模诈降并趁机向申仪漏泄孟达的图谋,想因此促使孟达叛魏。孟达得知事已泄,立即计划作乱。当时屯宛城的司马懿担心孟达迅速作乱,写信稳住他:“将军昔日离开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任将军守边图谋蜀国,可见国家信任你。蜀人愚蠢,深恨将军。诸葛亮希望你归蜀,是他无计可施了。郭模告诉申仪的不是小事,诸葛亮怎能轻易让他泄露?如此危险的举动不难明白。”孟达得信大喜,在作乱与否之间犹豫不决。司马懿趁机秘密率宛城本部军马进军新城。司马懿部将们建议先观察孟达动向再进军,但司马懿答道:“孟达无信义,他既然因生疑而犹豫,我们应当抓紧这次机会除掉他。”司马懿军随后急行军,8天后即抵达新城。[12]

蜀汉和东吴也出兵支援孟达,分别到了西城安桥和木阑塞。司马懿分派诸将以应之。[13]申仪也绝蜀道,使得蜀救兵不能到达。[14]

战前,孟达写信给诸葛亮,同意助蜀,且预言司马懿不会前来。但八天后司马懿军到后,孟达再写信给诸葛亮,表示震惊和难以置信司马懿竟然才八天就到了新城。孟达以新城下辖三面环水的上庸城为基,建起木栅以自守。司马懿军涉水毁栅,到了上庸城外。司马懿随后分兵八面攻城,诱使孟达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在围城十六日后开门投降。孟达被俘杀,传首京城洛阳。[15][16][17]

后果

申仪已在魏兴长期任职,素来作威作福,未经授权就私刻官印。得知孟达伏诛,他也产生疑心。当时那一带很多郡守都向司马懿献礼贺捷。司马懿派使者劝说申仪前去见司马懿,并讯问其未经授权自刻官印事,将其解送京师。[18]

司马懿及其军俘获万余人,还军宛城。[19]司马懿还将孟达余众七千户迁往华北的幽州。蜀将姚静郑他等率所部七千余人降魏。[20][21]

司马懿赴洛阳面见曹叡,曹叡问及如何应对东吴犯境,然后命他回宛城军营。[22]

演绎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提及了此乱,为了戏剧效果加入了一些虚构元素。

小说版本

孟达邀当初与他一同投魏的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共同作乱。申仪、申耽一边佯作应承,一边秘密计划帮助来平乱的魏军。他们对孟达谎称准备不足,孟达相信了。

司马懿使者参军梁畿到新城,对孟达谎称司马懿已率军赴长安抵御蜀汉犯境。孟达暗喜,设宴款待梁畿,送其出城。他随后令申仪、申耽于次日举事。但就在此时,他闻报有一军已到城外。孟达冲向城墙,看到这支军队是由老将右将军徐晃所统领的。徐晃叫孟达投降,孟达却箭射徐晃前额。孟达军向徐晃军乱箭射下,徐晃军只得撤退。徐晃当夜因箭伤而亡,年五十九,尸体入棺送往洛阳安葬。

当时,司马懿军已出现在新城外,完全围住了城。次日,孟达见申仪、申耽军到,以为他们来助他了,开城门率军攻司马懿,但申仪和申耽却骂道:“反贼休走!早早受死!”孟达感到有变,试图撤回城中,但部下李辅、邓贤已背叛了他,不让他入城。申耽追上困乏的孟达,杀之,孟达军投降。

司马懿入新城,抚民劳军,恢复城中秩序,向魏帝曹叡报捷,曹叡下令将孟达首级送往洛阳,加申耽、申仪官职,命随司马懿应对蜀汉犯境,命李辅、邓贤守新城、上庸。[23]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小说基础上,又虚构了司马懿指使手下当场杀死申耽、申仪的剧情。

历史性

历史上,申耽早已不再是上庸太守,也没有卷入此乱,可能早已去世;也没有证据表明徐晃参与了此次平乱。《三国志·徐晃传》也没有太多细节描述他的死,只是简单说他于明帝太和元年(227年)过世。[24]

流行文化

此战在光荣游戏《真·三国无双4·猛将传》中以“新城之战”之名有表现。玩家只能选择曹魏阵营的曹丕司马懿徐晃(包括他们三个的4级武器)且必须击败孟达取得胜利。如玩家行动足够迅速,可在蜀军到达援助孟达前完成战役阶段。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 1.0 1.1 陈寿《三国志》卷三明帝纪:太和元年……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
  2. ^ 2.0 2.1 陈寿《三国志》卷三明帝纪:[太和]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
  3. ^ 同年,曹丕迫使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禅位,自称皇帝,建立曹魏,标志着三国时代的开始。
  4. ^ 裴注陈寿《三国志》卷三明帝纪引《魏略》曰:达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馀家归魏。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 ... 又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
  5. ^ 裴注陈寿《三国志》卷三明帝纪引《魏略》曰:时众臣或以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
  6.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7.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
  8. ^ 裴注陈寿《三国志》卷三明帝纪引《魏略》曰: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崩,时桓、尚皆卒,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
  9. ^ 孟达最初效力益州刘璋。刘备攻益州后,孟达于215年叛刘璋,投降刘备,效力刘备约五年,叛投曹丕。诸葛亮认为孟达能轻易改变立场,是不可信之人。
  10.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复,又虑其为患。
  11. ^ 裴注陈寿《三国志》卷三明帝纪引《魏略》曰: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帝未之信也。司马宣王遣参军梁几察之,又劝其入朝。达惊惧,遂反。
  12.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
  13.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以距之。
  14. ^ 陈寿《三国志》卷四十刘封传裴注引《魏略》:及达反,仪绝蜀道,使救不到。
  15.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复,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
  16. ^ 陈寿《三国志》卷三明帝纪: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
  17. ^ 裴注陈寿《三国志》卷三明帝纪引《魏略》曰:宣王诱达将李辅及达甥邓贤,贤等开门纳军。达被围旬有六日而败,焚其首于洛阳四达之衢。
  18.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初,申仪久在魏兴,专威疆埸,辄承制刻印,多所假授。达既诛,有自疑心。时诸郡守以帝新克捷,奉礼求贺,皆听之。帝使人讽仪,仪至,问承制状,执之,……
  19.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俘获万馀人,振旅还于宛。
  20.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又徙孟达馀众七千馀家于幽州。蜀将姚静、郑他等帅其属七千馀人来降。
  21. ^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不采用《晋书》这个记录。
  22. ^ 房玄龄等《晋书》卷一宣帝纪:……归于京师。……属帝朝于京师,天子访之于帝。……天子并然之,复命帝屯于宛。
  23. ^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却说孟达在新城,约下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克日举事。……达夺路而走,申耽赶来。达人困马乏,措手不及,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枭其首级。馀军皆降。李辅、邓贤大开城门,迎接司马懿入城。抚民劳军已毕,遂遣人奏知魏主曹叡。叡大喜,教将孟达首级去洛阳城市示众;加申耽、申仪官职,就随司马懿征进;命李辅、邓贤守新城、上庸。
  24. ^ 陈寿《三国志》卷一十七徐晃传: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 陈寿《三国志》
  • 房玄龄《晋书》
  • 罗贯中《三国演义》
  • 裴松之《三国志注》